随着移动浪潮的兴起,各种APP层出不穷,极速的业务扩展提升了团队对开发效率的要求,这个时候使用IOS&Andriod开发一个APP似乎成本有点过高了,而H5的低成本、高效率、跨平台等特性马上被利用起来形成了一种新的开发模式:Hybrid APP。
作为一种混合开发的模式,Hybrid APP底层依赖于Native提供的容器(UIWebview),上层使用Html&Css&JS做业务开发,底层透明化、上层多多样化,这种场景非常有利于前端介入,非常适合业务快速迭代,于是Hybrid火啦。
本来我觉得这种开发模式既然大家都知道了,那么Hybrid就没有什么探讨的价值了,但令我诧异的是依旧有很多人对Hybrid这种模式感到陌生,这种情况在二线城市很常见,所以我这里尝试从另一个方面向各位介绍Hybrid,期望对各位正确的技术选型有所帮助。
Hybrid发家史
最初携程的应用全部是Native的,H5站点只占其流量很小的一部分,当时Native有200人红红火火,而H5开仅有5人左右在打酱油,后面无线团队来了一个执行力十分强的服务器端出身的leader,他为了了解前端开发,居然亲手使用jQuery Mobile开发了第一版程序,虽然很快方案便被推翻,但是H5团队开始发力,在短时间内已经赶上了Native的业务进度:
突然有一天andriod同事跑过来告诉我们andriod中有一个方法最大树限制,可能一些页面需要我们内嵌H5的页面,于是Native与H5框架团队牵头做了第一个Hybrid项目,携程第一次出现了一套代码兼容三端的情况。这个开发效率杠杠的,团队尝到了甜头,于是乎后续的频道基本都开始了Hybrid开发,到我离开时,整个机制已经十分成熟了,而前端也有几百人了。
场景重现
狼厂有三大大流量APP,手机百度、百度地图、糯米APP,最近接入糯米的时候,发现他们也在做Hybrid平台化相关的推广,将静态资源打包至Native中,Native提供js调用原生应用的能力,从产品化和工程化来说做的很不错,但是有两个瑕疵:
① 资源全部打包至Naive中APP尺寸会增大,就算以增量机制也避免不了APP的膨胀,因为现在接入的频道较少一个频道500K没有感觉,一旦平台化后主APP尺寸会急剧增大
② 糯米前端框架团队封装了Native端的能力,但是没有提供配套的前端框架,这个解决方案是不完整的。很多业务已经有H5站点了,为了接入还得单独开发一套程序;而就算是新业务接入,又会面临嵌入资源必须是静态资源的限制,做出来的项目没有SEO,如果关注SEO的话还是需要再开发,从工程角度来说是有问题的。
但从产品可接入度与产品化来说,糯米Hybrid化的大方向是很乐观的,也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在短时间就有很多频道接入了,随着推广进行,明年可能会形成一个大型的Hybrid平台。但是因为我也经历过推广框架,当听到他们忽悠我说性能会提高70%,与Native体验基本一致时,不知为何我居然笑了......
总结
如果读了上面几个故事你依旧不知道为何要使用Hybrid技术的话,我这里再做一个总结吧:
Hybrid开发效率高、跨平台、底层本
Hybrid从业务开发上讲,没有版本问题,有BUG能及时修复
Hybrid是有缺点的,Hybrid体验就肯定比不上Native,所以使用有其场景,但是对于需要快速试错、快速占领市场的团队来说,Hybrid一定是不二的选择,团队生存下来后还是需要做体验更好的原生APP。
好了,上面扯了那么多没用的东西,今天的目的其实是为大家介绍Hybrid的一些设计知识,如果你认真阅读此文,可能在以下方面对你有所帮助:
① Hybrid中Native与前端各自的工作是什么
② Hybrid的交互接口如何设计
③ Hybrid的Header如何设计
④ Hybrid的如何设计目录结构以及增量机制如何实现
⑤ 资源缓存策略,白屏问题......
文中是我个人的一些开发经验,希望对各位有用,也希望各位多多支持讨论,指出文中不足以及提出您的一些建议。
然后文中Andriod相关代码由我的同事明月提供,这里特别感谢明月同学对我的支持,这里扫描二维码可以下载APP进行测试:
Andriod APP二维码:
代码地址:
https://github.com/yexiaochai/hybrid
在做Hybrid架构设计之前需要分清Native与前端的界限,首先Native提供的是一宿主环境,要合理的利用Native提供的能力,要实现通用的Hybrid平台架构,站在前端视角,我认为需要考虑以下核心设计问题。
交互设计
Hybrid架构设计第一个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设计与前端的交互,如果这块设计的不好会对后续开发、前端框架维护造成深远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往往是不可逆的,所以这里需要前端与Native好好配合,提供通用的接口,比如:
① NativeUI组件,header组件、消息类组件
② 通讯录、系统、设备信息读取接口
③ H5与Native的互相跳转,比如H5如何跳到一个Native页面,H5如何新开Webview做动画跳到另一个H5页面
资源访问机制
Native首先需要考虑如何访问H5资源,做到既能以file的方式访问Native内部资源,又能使用url的方式访问线上资源;需要提供前端资源增量替换机制,以摆脱APP迭代发版问题,避免用户升级APP。这里就会涉及到静态资源在APP中的存放策略,更新策略的设计,复杂的话还会涉及到服务器端的支持。
账号信息设计
账号系统是重要并且无法避免的,Native需要设计良好安全的身份验证机制,保证这块对业务开发者足够透明,打通账户信息。
Hybrid开发调试
功能设计完并不是结束,Native与前端需要商量出一套可开发调试的模型,不然很多业务开发的工作将难以继续,这个很多文章已经接受过了,本文不赘述。
至于Native还会关注的一些通讯设计、并发设计、异常处理、日志监控以及安全模块因为不是我涉及的领域便不予关注了(事实上是想关注不得其门),而前端要做的事情就是封装Native提供的各种能力,整体架构是这样的:
真实业务开发时,Native除了会关注登录模块之外还会封装支付等重要模块,这里视业务而定。
Hybrid的交互无非是Native调用前端页面的JS方法,或者前端页面通过JS调用Native提供的接口,两者交互的桥梁皆Webview:
app自身可以自定义url schema,并且把自定义的url注册在调度中心, 例如
我们JS与Native通信一般就是创建这类URL被Native捕获处理,后续也出现了其它前端调用Native的方式,但可以做底层封装使其透明化,所以重点以及是如何进行前端与Native的交互设计。
Native在每个版本会提供一些API,前端会有一个对应的框架团队对其进行封装,释放业务接口。比如糯米对外的接口是这样的:
1 BNJS.http.get();//向业务服务器拿请求据【1.0】 1.3版本接口有扩展 2 BNJS.http.post();//向业务服务器提交数据【1.0】 3 BNJS.http.sign();//计算签名【1.0】 4 BNJS.http.getNA();//向NA服务器拿请求据【1.0】 1.3版本接口有扩展 5 BNJS.http.postNA();//向NA服务器提交数据【1.0】 6 BNJS.http.getCatgData();//从Native本地获取筛选数据【1.1】
1 BNJSReady(function(){ 2 BNJS.http.post({ 3 url : 'http://cp01-testing-tuan02.cp01.baidu.com:8087/naserver/user/feedback', 4 params : { 5 msg : '测试post', 6 contact : '18721687903' 7 }, 8 onSuccess : function(res){ 9 alert('发送post请求成功!'); 10 }, 11 onFail : function(res){ 12 alert('发送post请求失败!'); 13 } 14 }); 15 });
前端框架定义了一个全局变量BNJS作为Native与前端交互的对象,只要引入了糯米提供的这个JS库,并且在糯米封装的Webview容器中,前端便获得了调用Native的能力,我揣测糯米这种设计是因为这样便于第三方团队的接入使用,手机百度有一款轻应用框架也走的这种路线:
clouda.mbaas.account //释放了clouda全局变量
这样做有一个前提是,Native本身已经十分稳定了,很少新增功能了,否则在直连情况下就会面临一个尴尬,因为web站点永远保持最新的,就会在一些低版本容器中调用了没有提供的Native能力而报错。
手白、糯米底层如何做我们无从得知,但我们发现调用Native API接口的方式和我们使用AJAX调用服务器端提供的接口是及其相似的:
这里类似的微薄开放平台的接口是这样定义的:
粉丝服务(新手接入指南) | ||
---|---|---|
读取接口 | 接收消息 | 接收用户私信、关注、取消关注、@等消息接口 |
写入接口 | 发送消息 | 向用户回复私信消息接口 |
生成带参数的二维码 | 生成带参数的二维码接口 |
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一种方式创建ajax请求即可:
https://api.weibo.com/2/statuses/public_timeline.json
所以我在实际设计Hybrid交互模型时,是以接口为单位进行设计的,比如获取通讯录的总体交互是:
交互的第一步是设计数据格式,这里分为请求数据格式与响应数据格式,参考ajax的请求模型大概是:
$.ajax(options) ⇒ XMLHttpRequest type (默认值:"GET") HTTP的请求方法(“GET”, “POST”, or other)。 url (默认值:当前url) 请求的url地址。 data (默认值:none) 请求中包含的数据,对于GET请求来说,这是包含查询字符串的url地址,如果是包含的是object的话,$.param会将其转化成string。
所以我这边与Native约定的请求模型是:
requestHybrid({ //创建一个新的webview对话框窗口 tagname: 'hybridapi', //请求参数,会被Native使用 param: {}, //Native处理成功后回调前端的方法 callback: function (data) { } });
这个方法执行会形成一个URL,比如:
hybridschema://hybridapi?callback=hybrid_1446276509894¶m=%7B%22data1%22%3A1%2C%22data2%22%3A2%7D
这里提一点,APP安装后会在手机上注册一个schema,比如淘宝是taobao://,Native会有一个进程监控Webview发出的所有schema://请求,然后分发到“控制器”hybridapi处理程序,Native控制器处理时会需要param提供的参数(encode过),处理结束后将携带数据获取Webview window对象中的callback(hybrid_1446276509894)调用之
数据返回的格式约定是:
{ data: {}, errno: 0, msg: "success" }
真实的数据在data对象中,如果errno不为0的话,便需要提示msg,这里举个例子如果错误码1代表该接口需要升级app才能使用的话:
{ data: {}, errno: 1, msg: "APP版本过低,请升级APP版本" }
代码实现
这里给一个简单的代码实现,真实代码在APP中会有所变化:
1 window.Hybrid = window.Hybrid || {}; 2 var bridgePostMsg = function (url) { 3 if ($.os.ios) { 4 window.location = url; 5 } else { 6 var ifr = $('<iframe style="display: none;" src="' + url + '"/>'); 7 $('body').append(ifr); 8 setTimeout(function () { 9 ifr.remove(); 10 }, 1000) 11 } 12 }; 13 var _getHybridUrl = function (params) { 14 var k, paramStr = '', url = 'scheme://'; 15 url += params.tagname + '?t=' + new Date().getTime(); //时间戳,防止url不起效 16 if (params.callback) { 17 url += '&callback=' + params.callback; 18 delete params.callback; 19 } 20 if (params.param) { 21 paramStr = typeof params.param == 'object' ? JSON.stringify(params.param) : params.param; 22 url += '¶m=' + encodeURIComponent(paramStr); 23 } 24 return url; 25 }; 26 var requestHybrid = function (params) { 27 //生成唯一执行函数,执行后销毁 28 var tt = (new Date().getTime()); 29 var t = 'hybrid_' + tt; 30 var tmpFn; 31 32 //处理有回调的情况 33 if (params.callback) { 34 tmpFn = params.callback; 35 params.callback = t; 36 window.Hybrid[t] = function (data) { 37 tmpFn(data); 38 delete window.Hybrid[t]; 39 } 40 } 41 bridgePostMsg(_getHybridUrl(params)); 42 }; 43 //获取版本信息,约定APP的navigator.userAgent版本包含版本信息:scheme/xx.xx.xx 44 var getHybridInfo = function () { 45 var platform_version = {}; 46 var na = navigator.userAgent; 47 var info = na.match(/scheme\/\d\.\d\.\d/); 48 49 if (info && info[0]) { 50 info = info[0].split('/'); 51 if (info && info.length == 2) { 52 platform_version.platform = info[0]; 53 platform_version.version = info[1]; 54 } 55 } 56 return platform_version; 57 };
因为Native对于H5来是底层,框架&底层一般来说是不会关注业务实现的,所以真实业务中Native调用H5场景较少,这里不予关注了。
良好的交互设计是成功的第一步,在真实业务开发中有一些API一定会用到。
跳转是Hybrid必用API之一,对前端来说有以下跳转:
① 页面内跳转,与Hybrid无关
② H5跳转Native界面
③ H5新开Webview跳转H5页面,一般为做页面动画切换
如果要使用动画,按业务来说有向前与向后两种,forward&back,所以约定如下,首先是H5跳Native某一个页面
1 //H5跳Native页面 2 //=>baidubus://forward?t=1446297487682¶m=%7B%22topage%22%3A%22home%22%2C%22type%22%3A%22h2n%22%2C%22data2%22%3A2%7D 3 requestHybrid({ 4 tagname: 'forward', 5 param: { 6 //要去到的页面 7 topage: 'home', 8 //跳转方式,H5跳Native 9 type: 'native', 10 //其它参数 11 data2: 2 12 } 13 });
比如携程H5页面要去到酒店Native某一个页面可以这样:
1 //=>schema://forward?t=1446297653344¶m=%7B%22topage%22%3A%22hotel%2Fdetail%20%20%22%2C%22type%22%3A%22h2n%22%2C%22id%22%3A20151031%7D 2 requestHybrid({ 3 tagname: 'forward', 4 param: { 5 //要去到的页面 6 topage: 'hotel/detail', 7 //跳转方式,H5跳Native 8 type: 'native', 9 //其它参数 10 id: 20151031 11 } 12 });
比如H5新开Webview的方式跳转H5页面便可以这样:
1 requestHybrid({ 2 tagname: 'forward', 3 param: { 4 //要去到的页面,首先找到hotel频道,然后定位到detail模块 5 topage: 'hotel/detail ', 6 //跳转方式,H5新开Webview跳转,最后装载H5页面 7 type: 'webview', 8 //其它参数 9 id: 20151031 10 } 11 });
back与forward一致,我们甚至会有animattype参数决定切换页面时的动画效果,真实使用时可能会封装全局方法略去tagname的细节,这时就和糯米对外释放的接口差不多了。
最初我其实是抵制使用Native提供的UI组件的,尤其是Header,因为平台化后,Native每次改动都很慎重并且响应很慢,但是出于两点核心因素考虑,我基本放弃了抵抗:
① 其它主流容器都是这么做的,比如微信、手机百度、携程
② 没有header一旦网络出错出现白屏,APP将陷入假死状态,这是不可接受的,而一般的解决方案都太业务了
PS:Native吊起Native时,如果300ms没有响应需要出loading组件,避免白屏
因为H5站点本来就有Header组件,站在前端框架层来说,需要确保业务的代码是一致的,所有的差异需要在框架层做到透明化,简单来说Header的设计需要遵循:
① H5 header组件与Native提供的header组件使用调用层接口一致
② 前端框架层根据环境判断选择应该使用H5的header组件抑或Native的header组件
一般来说header组件需要完成以下功能:
① header左侧与右侧可配置,显示为文字或者图标(这里要求header实现主流图标,并且也可由业务控制图标),并需要控制其点击回调
② header的title可设置为单标题或者主标题、子标题类型,并且可配置lefticon与righticon(icon居中)
③ 满足一些特殊配置,比如标签类header
所以,站在前端业务方来说,header的使用方式为(其中tagname是不允许重复的):
1 //Native以及前端框架会对特殊tagname的标识做默认回调,如果未注册callback,或者点击回调callback无返回则执行默认方法 2 // back前端默认执行History.back,如果不可后退则回到指定URL,Native如果检测到不可后退则返回Naive大首页 3 // home前端默认返回指定URL,Native默认返回大首页 4 this.header.set({ 5 left: [ 6 { 7 //如果出现value字段,则默认不使用icon 8 tagname: 'back', 9 value: '回退', 10 //如果设置了lefticon或者righticon,则显示icon 11 //native会提供常用图标icon映射,如果找不到,便会去当前业务频道专用目录获取图标 12 lefticon: 'back', 13 callback: function () { } 14 } 15 ], 16 right: [ 17 { 18 //默认icon为tagname,这里为icon 19 tagname: 'search', 20 callback: function () { } 21 }, 22 //自定义图标 23 { 24 tagname: 'me', 25 //会去hotel频道存储静态header图标资源目录搜寻该图标,没有便使用默认图标 26 icon: 'hotel/me.png', 27 callback: function () { } 28 } 29 ], 30 title: 'title', 31 //显示主标题,子标题的场景 32 title: ['title', 'subtitle'], 33 34 //定制化title 35 title: { 36 value: 'title', 37 //标题右边图标 38 righticon: 'down', //也可以设置lefticon 39 //标题类型,默认为空,设置的话需要特殊处理 40 //type: 'tabs', 41 //点击标题时的回调,默认为空 42 callback: function () { } 43 } 44 });
因为Header左边一般来说只有一个按钮,所以其对象可以使用这种形式:
1 this.header.set({ 2 back: function () { }, 3 title: '' 4 }); 5 //语法糖=> 6 this.header.set({ 7 left: [{ 8 tagname: 'back', 9 callback: function(){} 10 }], 11 title: '', 12 });
为完成Native端的实现,这里会新增两个接口,向Native注册事件,以及注销事件:
1 var registerHybridCallback = function (ns, name, callback) { 2 if(!window.Hybrid[ns]) window.Hybrid[ns] = {}; 3 window.Hybrid[ns][name] = callback; 4 }; 5 6 var unRegisterHybridCallback = function (ns) { 7 if(!window.Hybrid[ns]) return; 8 delete window.Hybrid[ns]; 9 };
Native Header组件的实现:
1 define([], function () { 2 'use strict'; 3 4 return _.inherit({ 5 6 propertys: function () { 7 8 this.left = []; 9 this.right = []; 10 this.title = {}; 11 this.view = null; 12 13 this.hybridEventFlag = 'Header_Event'; 14 15 }, 16 17 //全部更新 18 set: function (opts) { 19 if (!opts) return; 20 21 var left = []; 22 var right = []; 23 var title = {}; 24 var tmp = {}; 25 26 //语法糖适配 27 if (opts.back) { 28 tmp = { tagname: 'back' }; 29 if (typeof opts.back == 'string') tmp.value = opts.back; 30 else if (typeof opts.back == 'function') tmp.callback = opts.back; 31 else if (typeof opts.back == 'object') _.extend(tmp, opts.back); 32 left.push(tmp); 33 } else { 34 if (opts.left) left = opts.left; 35 } 36 37 //右边按钮必须保持数据一致性 38 if (typeof opts.right == 'object' && opts.right.length) right = opts.right 39 40 if (typeof opts.title == 'string') { 41 title.title = opts.title; 42 } else if (_.isArray(opts.title) && opts.title.length > 1) { 43 title.title = opts.title[0]; 44 title.subtitle = opts.title[1]; 45 } else if (typeof opts.title == 'object') { 46 _.extend(title, opts.title); 47 } 48 49 this.left = left; 50 this.right = right; 51 this.title = title; 52 this.view = opts.view; 53 54 this.registerEvents(); 55 56 _.requestHybrid({ 57 tagname: 'updateheader', 58 param: { 59 left: this.left, 60 right: this.right, 61 title: this.title 62 } 63 }); 64 65 }, 66 67 //注册事件,将事件存于本地 68 registerEvents: function () { 69 _.unRegisterHybridCallback(this.hybridEventFlag); 70 this._addEvent(this.left); 71 this._addEvent(this.right); 72 this._addEvent(this.title); 73 }, 74 75 _addEvent: function (data) { 76 if (!_.isArray(data)) data = [data]; 77 var i, len, tmp, fn, tagname; 78 var t = 'header_' + (new Date().getTime()); 79 80 for (i = 0, len = data.length; i < len; i++) { 81 tmp = data[i]; 82 tagname = tmp.tagname || ''; 83 if (tmp.callback) { 84 fn = $.proxy(tmp.callback, this.view); 85 tmp.callback = t; 86 _.registerHeaderCallback(this.hybridEventFlag, t + '_' + tagname, fn); 87 } 88 } 89 }, 90 91 //显示header 92 show: function () { 93 _.requestHybrid({ 94 tagname: 'showheader' 95 }); 96 }, 97 98 //隐藏header 99 hide: function () { 100 _.requestHybrid({ 101 tagname: 'hideheader', 102 param: { 103 animate: true 104 } 105 }); 106 }, 107 108 //只更新title,不重置事件,不对header其它地方造成变化,仅仅最简单的header能如此操作 109 update: function (title) { 110 _.requestHybrid({ 111 tagname: 'updateheadertitle', 112 param: { 113 title: 'aaaaa' 114 } 115 }); 116 }, 117 118 initialize: function () { 119 this.propertys(); 120 } 121 }); 122 123 });
虽然get类请求可以用jsonp的方式绕过跨域问题,但是post请求却是真正的拦路虎,为了安全性服务器设置cors会仅仅针对几个域名,Hybrid内嵌静态资源是通过file的方式读取,这种场景使用cors就不好使了,所以每个请求需要经过Native做一层代理发出去。
这个使用场景与Header组件一致,前端框架层必须做到对业务透明化,业务事实上不必关心这个请求是由浏览器发出还是由Native发出:
1 HybridGet = function (url, param, callback) { 2 }; 3 HybridPost = function (url, param, callback) { 4 };
真实的业务场景,会将之封装到数据请求模块,在底层做适配,在H5站点下使用ajax请求,在Native内嵌时使用代理发出,与Native的约定为:
1 requestHybrid({ 2 tagname: 'ajax', 3 param: { 4 url: 'hotel/detail', 5 param: {}, 6 //默认为get 7 type: 'post' 8 }, 9 //响应后的回调 10 callback: function (data) { } 11 });
最后,Native会提供几个常用的Native级别的UI,比如loading加载层,比如toast消息框:
1 var HybridUI = {}; 2 HybridUI.showLoading(); 3 //=> 4 requestHybrid({ 5 tagname: 'showLoading' 6 }); 7 8 HybridUI.showToast({ 9 title: '111', 10 //几秒后自动关闭提示框,-1需要点击才会关闭 11 hidesec: 3, 12 //弹出层关闭时的回调 13 callback: function () { } 14 }); 15 //=> 16 requestHybrid({ 17 tagname: 'showToast', 18 param: { 19 title: '111', 20 hidesec: 3, 21 callback: function () { } 22 } 23 });
Native UI与前端UI不容易打通,所以在真实业务开发过程中,一般只会使用几个关键的Native UI。
根据上面的设计,我们约定在Hybrid中请求有两种发出方式:
① 如果是webview访问线上站点的话,直接使用传统ajax发出
② 如果是file的形式读取Native本地资源的话,请求由Native代理发出
因为静态html资源没有鉴权的问题,真正的权限验证需要请求服务器api响应通过错误码才能获得,这是动态语言与静态语言做入口页面的一个很大的区别。
以网页的方式访问,账号登录与否由是否带有秘钥cookie决定(这时并不能保证秘钥的有效性),因为Native不关注业务实现,而每次载入都有可能是登录成功跳回来的结果,所以每次载入后都需要关注秘钥cookie变化,以做到登录态数据一致性。
以file的方式访问内嵌资源的话,因为API请求控制方为Native,所以鉴权的工作完全由Native完成,接口访问如果没有登录便弹出Native级别登录框引导登录即可,每次访问webview将账号信息种入到webview中,这里有个矛盾点是Native种入webview的时机,因为有可能是网页注销的情况,所以这里的逻辑是:
① webview载入结束
② Native检测webview是否包含账号cookie信息
③ 如果不包含则种入cookie,如果包含则检测与Native账号信息是否相同,不同则替换自身
④ 如果检测到跳到了注销账户的页面,则需要清理自身账号信息
如果登录不统一会就会出现上述复杂的逻辑,所以真实情况下我们会对登录接口收口。
简单化账号接口
平台层面觉得上述操作过于复杂,便强制要求在Hybrid容器中只能使用Native接口进行登录和登出,前端框架在底层做适配,保证上层业务的透明,这样情况会简单很多:
① 使用Native代理做请求接口,如果没有登录直接Native层唤起登录框
② 直连方式使用ajax请求接口,如果没有登录则在底层唤起登录框(需要前端框架支持)
简单的登录登出接口实现:
1 /* 2 无论成功与否皆会关闭登录框 3 参数包括: 4 success 登录成功的回调 5 error 登录失败的回调 6 url 如果没有设置success,或者success执行后没有返回true,则默认跳往此url 7 */ 8 HybridUI.Login = function (opts) { 9 }; 10 //=> 11 requestHybrid({ 12 tagname: 'login', 13 param: { 14 success: function () { }, 15 error: function () { }, 16 url: '...' 17 } 18 }); 19 //与登录接口一致,参数一致 20 HybridUI.logout = function () { 21 };
账号信息获取
在实际的业务开发中,判断用户是否登录、获取用户基本信息的需求比比皆是,所以这里必须保证Hybrid开发模式与H5开发模式保持统一,否则需要在业务代码中做很多无谓的判断,我们在前端框架会封装一个User模块,主要接口包括:
1 var User = {}; 2 User.isLogin = function () { }; 3 User.getInfo = function () { };
这个代码的底层实现分为前端实现,Native实现,首先是前端的做法是:
当前端页面载入后,会做一次异步请求,请求用户相关数据,如果是登录状态便能获取数据存于localstorage中,这里一定不能存取敏感信息
前端使用localstorage的话需要考虑极端情况下使用内存变量的方式替换localstorage的实现,否则会出现不可使用的情况,而后续的访问皆是使用localstorage中的数据做判断依据,以下情况需要清理localstorage的账号数据:
① 系统登出
② 访问接口提示需要登录
③ 调用登录接口
这种模式多用于单页应用,非单页应用一般会在每次刷新页面先清空账号信息再异步拉取,但是如果当前页面马上就需要判断用户登录数据的话,便不可靠了;处于Hybrid容器中时,因为Native本身就保存了用户信息,封装的接口直接由Native获取即可,这块比较靠谱。
Hybrid技术既然是将静态资源存于Native,那么就需要目录设计,经过之前的经验,目录结构一般以2层目录划分:
如果我们有两个频道酒店与机票,那么目录结构是这样的:
1 webapp //根目录 2 ├─flight 3 ├─hotel //酒店频道 4 │ │ index.html //业务入口html资源,如果不是单页应用会有多个入口 5 │ │ main.js //业务所有js资源打包 6 │ │ 7 │ └─static //静态样式资源 8 │ ├─css 9 │ ├─hybrid //存储业务定制化类Native Header图标 10 │ └─images 11 ├─libs 12 │ libs.js //框架所有js资源打包 13 │ 14 └─static 15 ├─css 16 └─images
最初设计的forward跳转中的topage参数规则是:频道/具体页面=>channel/page,其余资源会由index.html这个入口文件带出。
真实的增量机制需要服务器端的配合,我这里只能简单描述,Native端会有维护一个版本映射表:
{ flight: 1.0.0, hotel: 1.0.0, libs: 1.0.0, static: 1.0.0 }
这个映射表是每次大版本APP发布时由服务器端生成的,如果酒店频道需要在线做增量发布的话,会打包一个与线上一致的文件目录,走发布平台发布,会在数据库中形成一条记录:
channel | ver | md5 |
flight | 1.0.0 | 1245355335 |
hotel | 1.0.1 | 455ettdggd |
当APP启动时,APP会读取版本信息,这里发现hotel的本地版本号比线上的小,便会下载md5对应的zip文件,然后解压之并且替换整个hotel文件,本次增量结束,因为所有的版本文件不会重复,APP回滚时可用回到任意想去的版本,也可以对任意版本做BUG修复。
github上代码会持续更新,现在界面反正不太好看,大家多多包涵吧,这里是一些效果图:
Hybrid方案是快速迭代项目,快速占领市场的神器,希望此文能对准备接触Hybrid技术的朋友提供一些帮助,并且再次感谢明月同学的配合。
微博求粉
最后,我的微博粉丝及其少,如果您觉得这篇博客对您哪怕有一丝丝的帮助,微博求粉博客求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