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玉伯引发Web前后端研发模式讨论

淘宝玉伯是是前端基础类库Arale的创始人,Arale基于 SeaJS 和 jQuery。不久前,淘宝玉伯在Github的Arale讨论页面上抛出了自己对于Web前后端研发模式的思考。

他首先指出了前端的产品形态:

前端涉及的产品形态在业界可分为两大类:Web Pages 和 Web Apps 。

Web Pages 是浏览类的,用户主要是来看的:以内容展现为主,辅有少量交互。前端提供基础类库,开发工具化、外包化。典型:首页、营销活动、频道等等。

Web Apps 则以交互为主,用户主要是来用的。可分为两种:

  • 体验类:包含大量交互,同时用户体验很重要。比如 GMail, 支付宝收银台、淘宝购物车等等。
  • 功能类:包含大量交互,以功能为主,体验不是第一位的。比如后台系统、认证流程等。

接下来又指出了目前遇到的问题:

  1. Web Apps 的开发,前端投入了大量人力,但前端资源依旧存在潜在的瓶颈(比如新增加一条业务线时,很可能无前端去支持)。现有前后端配合的开发模式,沟通协作成本偏高,可维护性不够方便。在现有的研发模式下,前端自身的价值点也很难体现出来(花了大量时间在业务上,但得到的认可不多)。
  2. 最核心的问题,依旧是前后端的解耦:如何让前后端的工作彼此更独立,如何让更合适的人做更合适的事,把事情做得更好。
  3. 对于体验类,目前业界有很多新兴的解决方案:Backbone, Ember, Knockout 等等,包括 YUI 的 App framework 等。这些解决方案,都希望后端专注于提供 REST 接口,其他的都交给前端来搞定。
  4. 对于功能类的,目前业界解决方案依旧是比较老的一套,比如 GWT 等,包括 ExtJS 也是希望能让后端搞定一切。

他还提到了一些现有的解决方式:

要达成第 3 点,前端需要了解数据,以及深入把控住数据之外的业务逻辑,然后利用前端技术,完成开发。

要达成第 4 点,后端依旧需要有一定的前端技能,否则容易出性能、可维护性等问题而玩不下去。

玉伯提到他期待的方式:

  • 让前端专注于 UI 层面、体验层面的开发。
  • 让后端专注于数据、业务逻辑的开发。
  • 第1点和第2点最好能并行。能有一种很便捷的方式,
  • 将第1点和第2点的工作无缝衔接起来。

核心是:解耦,让更合适的人做更合适的事。

pigcan在评论中指出:

特别同意关于在web app 方向做为前端对于数据需要有非常好的了解 !正如“我们该怎么做”中提及的backbone,其model、以及依托model在对数据进行数据change监听的时候,都需要对数据本身需要有很好的了解。 而这就会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当model 数量足够多,且依赖关系足够深的时候,如何梳理数据关系以及多人协同开发就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有时候不得不涉及组件与组件的数据共享与通信,以及view层更多细节性的问题 。

玉伯接下来贴出了自己和小凡的讨论记录,结论是:

组件和接口是个好的方向,对公司整体效率提升肯定有很大帮助。经历推广和培训之后,详细能大规模实施的,只是前期阻力可能比较大。

itsoso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

后端按照REST方式的约定开发接口,前端开发足够多的组件给后端用,对公司研发效率的提升会有很大帮助;后端也愿意组装各个组件,跟自己的接口结合起来,完成功能的开发。让这个流程走通,开始的阻力应该出在后端需要做一些前端积累上,在遇到脚本、样式错误的时候能够完成debug的工作,这个过程中仍然需要前端的帮助,需要前端投入,完成这个积累之后,前端就可以解放出来了。

semious的经验是:

体验类开发一般可以分为几个方面:

  • UI表现
  • 用户界面交互逻辑
  • 数据交互
  • 前端业务逻辑

1、对于UI表现 这个我觉得可以通过 html模板框架 将UI的表现方式交给 html、css工程师负责

2、对于用户交互逻辑 可以通过组件的方式,大多数的用户界面交互逻辑都可以组件加上data-*配置的方式来完成,对于绝大多数的用户交互都是类似的,并且可分装的,对于复杂的交互逻辑,组件可以开放足够的api结果,以供调用。这部分开发 我觉得可以交给 初级前端工程师就可以轻易实现。

3、对于数据交互这块 我建议使用数据和html结构解耦的方式,将数据结构定义和所绑定的html结构解耦,html、css工程师负责指定调用模板的数据源,后端开发人员定义数据格式,两者通过数据解析框架实现,数据的调用源(本地或者远程)由数据解析框架实现

4、对于前端业务逻辑的开发,我觉得可以让后端开发来参与,因为据我了解,对于绝大后端工程师最痛苦的不是js编程,而是页面组件的样式调整、定位之类。现有的模式,基本实现了表现和逻辑分离,后端开发人员在js编程中应该碰不到样式的调整。不过我们需要一套框架,已规范后端开发工程师对js的编码方式,以免造成js代码结构性混乱。

 

根据大家的讨论,玉伯总结出了解决问题的初步思路:

  1. 前端组件化,包括两部分:
    • 基础组件:通用的 Utilities + Widgets,比如 Cookie, Calendar, TabView 等等
    • 业务组件:针对具体的业务,由该业务线的前端,抽取出业务线的通用组件
  2. 后端接口化,将数据抽象化、模型化,可输出为 REST 接口
  3. 耦合框架化:
    • 将后端提供的 REST 接口封装成 Model 层(或者直接在模板层同步输出数据,将数据输出标准化)。
    • 将设计师提供的视觉产出转换成 Template 和 Style 。
    • 使用前端组件实现展现层的通用交互。可通过 data-attribute api 或 handlebars helper 在 template 配置完成。
    • 非标准化 View 层的开发,包括 Actions 等行为脚本的开发,含展现层的业务逻辑。

他还点明了开发人员在其中的职责:

  • 前端组件化由前端开发工程师完成,输出为前端通用类库和业务线的组件库。
  • 后端接口化由后端开发工程师完成,输出为数据模型,可同步或 REST 调用。
  • 耦合框架化,早期由前端工程师负责,后端工程师参与 Model 和 Action 层的部分开发,等该模式成熟到一定阶段时,可交由后端工程师独立负责,同时前端工程师由具体项目的开发,退回到该业务线的前端技术支撑。

接下来,他还就如何实现“耦合框架化”提出两种思路:

  1. 渐进增强派。保持现有的研发模式不变,只调整人员的职责。比如支付宝,现在前端负责模板层的开发,接下来会逐步把模板层交会给后端开发。前端将退回到 UI 组件和样式开发的工作,后端在这过程中,要逐步学会使用前端组件,独立完成开发。
  2. 引入前端框架。将后端的 VC 层前置到浏览器端,引入前端的 MVX. 代码按照前端框架的方式重新规范和组织,后端需要学会这一套,特别是 M 层和 Biz 行为层。从协同前端开发,到逐步能完全胜任,独立开发。

玉伯所在的团队选择使用第一种方式,并指出了流程的变化:

保持现有研发模式不变 --》但调整人员职责,将更多工作交给后端独立承担 --》 在这过程中,甄别出通用问题,沉淀到前端通用类库或工具规范里 --》 进一步推进前行直到达成理想情况

当然这对前端和后端的人员都提出了要求:

这种方式下,前端需要做到:

  • 提供简单易用的前端组件库,包括特定业务的前端组件库。后端可以基于这些组件库,快速完成页面的搭建。
  • 前端组件库里,包括 Alice 等样式库,并以类似 Bootstrap 的方式产出,需要比 Bootstrap 更易用。
  • 一套前端编码规范,需要工具化为 IDE 的插件等,保障后端的基本编码质量。
  • 一套可衡量的有效的最佳实践,可让后端比较容易遵守。以保障后续前端的性能优化和可维护性。

后端开发需要做到:

  • 熟悉 JavaScript 语言。
  • 了解基本的 DOM 和 CSS 知识。
  • 无需了解兼容性问题。

通过上面的方式,达成后端开发往全能的 Web Developer 的转变。

sundayu在评论中指出他们类似的工作以失败告终:

前端的难点在于通用库庞大之后的维护和升级(各个业务线都会有自己的版本),主要看功力。

最主要的是后端的问题:

  • 清晰的熟悉js的特性。
  • 让他们按你的逻辑干活。
  • 调试。

一直祈求后端听话、爱学、人员稳定。足够长的时间和耐性来培训培训培训。。。

jayli认为sundayu说的有道理:

互联网开发的基本特点是“变化”,如果你的架构无足够强的“应变”能力,在web开发领域难于持久。所以,结构和解耦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是基础,关键是JS超强的灵活性能否在框架中有更极致更放松的表现。现在我们的思路过于纠结各种“约束”,这和快速变化的web开发有时是相背的,约束太多,反倒增加执行难度~

iwege指出:

其实研发模式本身应该是切合人员配置,你的新研发模式是因为前端是瓶颈,所以让后端的救火。倘若一个公司后端为瓶颈,那前端需要切合到后端去协助。这种相辅相成才是真正的理想状态。除非你们觉得你们公司的后端都很悠閒无聊,想让他们提高下工作效率,否则我认为最好的方式还是招聘。

对於转变方面,设置一个讨论前提,在无资源缺乏的情况下:

对於后端来说,Java也好,PHP也好,至少都是同步的,但是你要求后端直接掌握js知识(虽然很好掌握)却实际上是两种思维方式的转变了,相反前端一直都在同步异步之间锻鍊,对内存方面也很计较,转后端是相对简单的。因此我个人的看法是,让后端知道前端知识,不如让前端熟悉后端的基本数据调用。

对於接口约定方面,当然是REST的最好了,最好的是前端约定好json格式,然后让后端尝试输出就好了。前端给测试用框架。无需后端熟悉js。

semious继续提到:

个人认为,就程序的发展历程来看,前端是从后端分离出来的,因为前端变得越来越复杂,需要专门的人手去处理,本人就是一个例子。所以个人认为让后端的开发人员写前端代码不会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现在JavaScript经过那么多年的发展,其编码规范、设计模式越来越有章可循,让后端开发人员学会js语言本身,个人认为难度不会很高,不过后端和前端有一些比较大的不同在于:

  • 代码结构的不同,从标准的OO变成js特有OO方式,面向对象式编程到面向混合式编程(有对象,有函数)
  • 面向请求式编程方式(主要指web后端开发人员,不包括纯后端业务级的开发人员)变化到面向事件和面向文档式的编程方式
  • 标记性语言方面的编程特性
  • JavaScript脚本语言的特性
  • 运行时环境不同,从服务器环境转向浏览器环境的变化等等
如果能在培训中,重点说明这些不同的话,后端人员应该能很快上手。

随着Web前端开发重要性的不断增加,前后端开发人员之间如何协调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我们的读者,不知道您所了解的前后端研发模式有哪些?欢迎分享!

你可能感兴趣的:(淘宝玉伯引发Web前后端研发模式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