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分幅组件的实现(五)——应急制图的理解

      汶川地震三周年之际,纪念的文章和报道很多,感慨之际想到了三年前地震发生后,自己也积极参与了减灾中心的技术支持。时间过得太快了,应急系统也因为这一历史性事件,突然有了飞速的发展。

      地震,海啸,洪水是目前国内应急关注的重点,而应急关注的还有很多其他的行业,例如环境,公安等等。这几年陆陆续续接触了一些应急方案的咨询,从奥运安保到地震应急保障,应急的解决方案都陆续把关注焦点转向了地理信息系统。应急系统跨越了很多行业,这本身就说明了应急的复杂性。地理信息系统因为具有地理空间可视化和地理空间分析可操作性等特点,使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应急解决方案能够以客观的手段来实施。

      以地震为例,谈谈国内应急的发展。事实上在汶川地震时期,国家地震台网监测系统才刚刚建成(目前是全球联网的),但是还没有依靠此系统的应急系统。可是让我惊奇的是USGS的汶川地震专题图在地震后几小时内即可下载使用,反观国内,地形数据更新陈旧,拿不出我们自己的应急专题图。各个相关部门在当时都急着想做出东西来,可最终因为数据限制的原因,陷入尴尬的境地。国外对汶川地震支持的力度也很大,很多公司和国外机构都送来了最新的卫片,甚至连台湾都送来了福卫二号卫星的数据。卫星数据的特点就是种类很多,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精度的数据都有。在如此多的第三方数据面前,如何整合成了当时的难题。减灾部门的思路很简单,拿数据出专题图。因为前期经验不足,人员水平有限,大部分精力都花费在数据处理上了。在支持的过程中,需要有人判读影像确定滑坡,此时发现学生(全国排名前三的某在校生)在雷达影像上看到白色区域就圈出来说是滑坡,我无语了。

      这几年因为实施地形图制图项目,对制图的一些基础理论知识有了一些深入的了解。隔行如隔山,我虽然搞GIS,但是测绘制图仍然有很大的不足。当然,这会有了制图经验,再加上自己GIS开发经验,通过建库然后出应急专题图成了理所当然的事(GIS以空间数据库为中心)。当然还有一个潜在需求就是自动化制图的概念。制图经验中有一个最大的收获就是如何最大程度的自动化制图过程,这个过程很难,如果把遥感自动化处理加进来就跟难了。目前GIS解决方案已经非常理想了,由于应急专题图制图不像地形图制图严谨,参考地形图制图技术的应急制图效果非常理想,用户甚至可以在不做任何配置的情况下,生产非常专业,可出版的地图。自动化制图也可以理解为数据驱动制图的成果,在(四)中有说明。

      以上是制图部分,但是应急的另一项重要基础是行业知识,事实上专题数据的产生都是依据专业模型得到的,这涉及到了专家系统。在非GIS和GIS结合的部分,就是通过专家系统生产出符合GIS制图要求的数据。比如地震,地震上有点源地震,断裂带地震,地震强度的评级也有相应的行业依据,如何得出某区域的地震范围呢,这就需要一些行业模型和专家经验来计算出专题数据。再比如,地震引发滑坡导致堰塞湖,堰塞湖的溃坝会引发洪灾,如何预测淹没范围呢,我们就需要水利模型,根据我的从业经验,千万不要低估行业的专业性。举个水利模型的例子,洪水淹没模型是水利上一个常见模型,但是做得好的不多(网上此模型甚多),前一阶段因为工作原因,接触了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梁教授的水利模型,在他的模型之中涉及的参数计算如此之多,足以让我这个门外汉汗颜,模型的计算效果和鲁棒性都让我们这些学GIS的震惊。很多认为GIS比较浅显,可是从我的角度来看,这种说法是不对的,GIS是一种跨学科的工具,数学也是工具,可是没有人说数学浅显,显然我们也不能认为GIS浅显。关键在于应用GIS的深度取决于对行业的认知深度。

      应急行业目前仍然在发展中,我也只是从GIS制图的角度出来讨论一下,事实上如果把行业模型和GIS结合也可以得到其他的分析结果,至于形式可以不是制图,它可以是预报,可以是决策等等。

转载请注明:http://blog.csdn.net/jx1228/archive/2011/05/16/6424728.aspx

你可能感兴趣的:(工作,数据库,咨询,工具,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