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MBoss企业内容解决方案项目系列之(六)那些不得不说的Defect

       Defect,中文翻译为缺点;不足之处。是指在项目开发过程中隐藏着的一些未被发现的缺陷或问题,又名BugDefect存在于软件整个生命过程中,从软件创建开始,到软件生命周期结束,Defect会一直存在。我们平时所说的没有Defect,是指消除了已经发现的Defect

       Defect的数量会随着软件开发过程,由少到多,再由多到少。软件创建初期,各个功能模块主要搭建框架,重点在于流程的可行性,此时Defect粒度较大,数量较少。在软件创建中期,各个模块主体流程基本开发完毕,开发重点由框架转移到数据准确性上,开发任务细化到需求跟踪矩阵上,此时Defect粒度最细,从而发现的数量也最大。在软件开发末期,软件开发基本进入尾声,随着开发人员不断修复DefectDefect的数量越来越少。直至已测试出的Defect全部消灭掉。

       在软件开发初期,软件的开发重点在于框架的搭建,以及流程的可行性,此时Defect的粒度最大,主要针对1级功能点。软件测试人员主要根据各个模块的流程是否可正常运行,来开相应的Defect。此时的Defect数量较少,但是工作量都较大,开发的Defect通常都是由需求不明确而引起的。

       在软件开发前期,软件的开发主要在于各功能菜单的实现,这里不单单指菜单的实现,而是指各功能模块包含的一系列的菜单的功能的集合。此时的开发任务较明确,软件开发人员主要工作任务在于流程的细化,主要是对流程进行详细的控制,用大众化的语言来讲,就是为流程添加限制条件。此时的Defect相对于前期粒度较细,数量更多,主要针对对象是二级功能点。修复这些Defect的工作量通常要比软件开发初期少一些,但是比软件中期要多些。

       在软件开发中期,软件开发除了要流程上可行,功能上可用之外,还要确保数据的正确性。此时软件开发任务的详细程度都是根据需求跟踪矩阵进行的,某个功能点是否开发,限制条件有哪些,都要严格按照需求跟踪矩阵来进行。这时的开发粒度最细,从而提出的Defect粒度也最细,主要针对三级功能点。因为标尺的衡量粒度细,所以网出的Defect也最多。但是这些Defect的修复速度却是最快的,每天修复20~30Defect,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在软件开发末期,软件的测试由测试人员转移到客户手中,这时候才是衡量一个功能点是否真的可用的时候。有些功能我们觉得细化了好,但是客户不喜欢用,只好将原来修复的Defect再转换为“Defect”,以供客户使用,谁让客户是上帝呢!

       在软件开发整个过程中,Defect的提出以需求测试为主,因为软件开发人员发现了Defect就直接处理掉了,不会留给需求测试人员来抓小鞭子的。但是通常一组功能在软件开发人员未完全开发完毕,需求测试组就介入其中,一是防止开发人员走偏;二是抓紧项目的上线。所以,Defect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会经常高频率的出现在软件开发人员手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框架,工作,测试,软件测试,语言,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