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带来广袤无垠的想象空间,但也只是想象而已
近日,有幸到贵阳学习了一圈大数据,多谢贵阳北斗空间崔师弟的支持和安排。显然,贵阳是一座超级牛逼的城市,将自已定位为高大上的“数据之都”,已建成大数据展示中心和大数据交易所,贵州七朵云【电子政务云、工业云、智慧旅游云、智能交通云、食品安全云、电子商务云、环保云】已开始在天上飘,今年还轰轰烈烈地举行了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简直比北上广热闹多了。
小弟在此无意也无理评价贵阳的大数据建设得如何,毕竟只是听到许多的讲解和看到许多的DEMO,但是否真的用之于服政利企惠民?实际上没有去深究。参观那几个点,其实就好象参观游览一个著名的4A景区一样,有很多领导的关怀,有很多牛逼的荣誉,有很多炫目的演示,个人认为已做得相当不错了,至少有那个概念和一定的效果,值得点赞!
我国掌握大数据的主人主要是政府机构,一个政府有二十几个委办局,各个委办局负责着某几个领域,包括政府自已的管理与监控、产业要素和发展、老百姓的吃唱拉撒衣食住行等,因此大数据主要由政府大数据、产业大数据和民生大数据组成。
现实中,政府部门掌握着中国大部分的核心数据,包括企业信用、个人信息、交通、医疗、国土、科技、社保、教育、工商、税务、通信、文化、旅游等等,尽管有些数据可能夸大了些,但那是合理的,这么巨量、类型繁多的数据目前来看是基本上是处于沉睡状态的,一是未能互联互通,二是数据很原始,企业或市民想要获取想要的数据,那个过程是相当复杂的,各地政府都在想方设法开放出来,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涉及的事情太多太多,如果没有搞清楚,开放后将带来一系列灾难性的后果。
首先是大数据的法律法规要从国家政策的层面制定好,就如同现在热闹非凡的互联网+,其实最迫切最应该加的是法律和法规,而不是各种摇旗呐喊和论坛会议,凡事先说后不乱。
其次是大数据的交易原则,哪些数据可以交易、哪些数据不能交易需要理清楚,交易的各方利益如何平衡?交易后的使用范围如何约定?但要搞清这些事,就需要懂得相关业务,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为这涉及到国家安全、企业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这是非常敏感的,比如我的很多个人数据,凭什么拿来随便交易,得到我的允许了吗?
基于以上的分析,因此你现在看到的很多大数据应用,大都是一种笼统的分析效果,但对于企业或个人而言,这样的效果并没有多大价值,其实我们想要的是一个组织或个人的核心分析数据,我买一个二手房,我就是想看这个房的历史交易数据,包括住过哪些人,他们的基本情况是如何的?等等诸如此类的数据,你和我吹牛逼说这个房的区域多好、环境多好、物管多好,那些银行、学校、商业中心等都是你们家的一样,其实在未来没有多大意义,因为人们越来越聪明了,消费越来越理性化。
这些年,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们看到惊喜的一面,那就是在产业和民生方面的大数据慢慢地被一些行业大佬所拥有,比如电商行业的用户和交易数据基本上被阿里巴巴、京东等平台巨头所持有,海量的社交非结构化数据基本上被腾讯等巨头所持有,但这些数据是相互独立的,互不开放的,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就如同目前的智慧家电家居,格力、美的、海尔等各搞各的,不理会什么标准和统一,搞下去谁来收拾这些烂摊子,让他们互相吵架打架?但苦的可是老百姓,因此政府理应在起步时就出来订规则和标准,你们这些小屁孩就得必须这么玩,否则回家洗了睡了,比如现在如日冲天的电商,也是没有订好标准和规则,这样搞下去那不得了,实体店和商业中心都关门了,十几亿的中国人难道都在电脑前手机上采购娱乐?那我们的情怀、文化和精神都统统不要了吗?
这几年,无论是政府还是专家学者,可能都把大数据的能力无限地夸大了,实际上大数据真不是万能的,万能的大数据是不真实的,我们的很多数据实际上质量是不高的,甚至是伪造的,另外我们的科学研究本身就不牛逼,一年到头国家花那么多的钱去搞科研,感觉不给力,也没看到有什么牛逼的大数据算法出来,辛苦的专家学者们好象都在学习和模仿,没有强大的科研和技术作为基础支撑,如何挖掘出有价值的数据和信息?吹那么多牛逼,其实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