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同样摆在面前,为什么是他而不是你抓住了?想知道我们这些人力资源总监面试时是怎么想的吗?我来跟你揭揭秘吧!
“我缺觉!”
为了招聘一个hr controlling(人力资源计划控制)的实习生,我对面落座了一个看来很有面试经验且信心十足的MBA在读生。他对面试过程的熟悉让我禁不住想:他以前是不是做过hr的招聘专员呢?他起承转合地“诱导”着我的思路,向我不断地展示着自己的各项指标,然后,在一个结论性的停顿之后,峰回路转地总结陈词:我确实是个你们需要的人。在他结束这段话喝水的工夫,我插话说,能谈谈你缺乏什么吗?他好像很费思量地想了想:我缺乏什么呢?看得出来,他确实很认真 地思考了片刻:“最近太累了,我缺觉……!”
对于一个只是缺觉的人,我有点不知所措。但我相信他是认真的,只是这种结论让我想到了更多:一个人如果只能从生理指标上认识自己,他能准确地定位人生的方向吗?人一生中最多面对的和最难面对的都是自己,当我们有意愿并有能力不断地认识自己的时候,我们才能慢慢地调整对职业方向的聚焦,积极地接受“扬长避短”,而不是急切地“取长补短”,才会懂得在团队中合作的绝对必要性,才有可能心态健康地一步一步走近自己的目标。
心里话:缺觉不是个大问题,但是真的不知道自己缺乏什么,那就真成大问题了。
你会倾听吗?
面试过程中,作为面试官,我们有个经验性的做法:尽量让面试者多说,如果一定要“数量化”,我认为1:5会比较合适。
某个面试会谈中,一个女孩子端坐在我面前,恬静的微笑和适度的恭敬给了我很好的第一印象。面谈开始了,我提出第一个问题,她在我话音还没有落地的时候已经开始了快速抢答,长达3分钟的陈述之后,我不得不打断她说,你能重复一下我问的问题吗?她愣了一下,然后笑笑说:哦,你的问题是……回答满拧!
我决定先解决这个问题,就说:想知道对于我来讲,什么是合作默契的最重要的技术条件吗?她胸有成竹地说:愿意合作!我进一步点到:技术条件!她很茫然地望着我:技术?我坦述:倾听的能力!
她好像懂得了我的意思,但是,也许是惯性使然,在这个谈话中,我重复地做着向她重述问题的过程,然后,我们才慢慢走入了共同的认知轨道。
我很喜欢她的热忱和诚恳的态度,但是更清楚地感受到了态度有时不能弥补方法上的缺憾,没有很好的倾听习惯和适度的确认方法,在面试的过程中,很容易失掉不该失去的分数。
因此,“认真地倾听”不仅是态度的体现,更是技术的必要。认真地倾听,即便是自己觉得听明白了,也应该保有确认的习惯,在面试官复述和你的确认过程中,找到对方最重要的关注点,同时梳理自己的理解和见解。要知道,面试过程中,你如何去交流往往比你说了什么更重要,因为它将体现出你的思维过程,交流方式,合作能力的高下。
如果你仔细观察很多公司的结构化问卷,会发现:没有专门的对于“沟通能力”的考察问题,但是,每个问题的下面都有一个小小的空档:沟通能力——它在被时时考察。
心里话:不会听对方的话,自说自话,等于给自己交流能力打零分。
让你“脱颖”的是“热爱”
“教你怎样面试”的书籍充斥于市,让我充满了担心。我要对应聘的你说,不必看这样的书,对于一个职场新人,让你“脱颖”的不是你的面试技术,更重要的是你的“热爱”。
同样的教育体制下培养出的人,在技术层面上的差距不会太大,“面试宝典”的普及面更带来了千人一面的遗憾。
我们经常可以在新人的简历上看到这样的字样:你给我一片天空,我还你一个未来!在我看来,“天空”和“未来”都是茫茫然的一片,它只能表达一种情怀,而情怀是无法被评价进而被确认的。
但是,“热爱”却不同。情怀可以抒发,“热爱”是喷涌。
一个市场广告专员的面试过程中,为了考察被选者的观察能力,我的第一个问题是从你走进这个大门,有什么让你觉得记忆深刻的东西吗?
他本来局促的状态陡然消失:“我觉得你们公司大门上的两条色带很扎眼,不好看。”我心里一沉:我们公司的生命线啊,代表着科技与环保。他没有任何的感觉, 继续说着:不过,这个颜色的色标大概……如果淡进淡出的话,可能还行,说着,就拿出一枝随身携带的粗大的笔,洋洋洒洒,目中无人地谈了起来。我瞄了一眼那个共同面试的部门主管,他的脸色很难看,我知道,他一定在想,这个人怎么这么没有眼力见儿啊,考这个职位,至少看看我们的公司网站啊。而那小伙子却浑然不知,凭着自己的感觉,兴趣盎然地把我们的公司形象涂改得面目全非。
我在心里也难以接受这样“生猛”的举动,但还是给了自己强烈的暗示:不能以是否说自己的孩子漂亮为标准判断别人的品味。不等我整理思路,他就思潮喷涌地开始了:淡进淡出的蓝绿交替……我只好打断他说:这是我们公司的标志颜色,代表着科技和环保。他愣了一下:哦,不能随便改是吗?那就这样,让它旋转起来,动感拜耳,动感精神!他站起来比划着,兴奋无比。
我在面试笔记上写道:不谙人事,激情四射,成熟度低,无比热爱。结果当然是:他被录取了!
后来的工作让我看到了他“热爱”的热度蔓延在他的职业中,虽然他还是那样经常笑话百出,但毋庸置疑的是,他是称职的创意设计人才。
心里话:由热爱产生的激情和旁若无人的专注,是创造性人才最可贵的东西。
听你讲那过去的故事!
不少面试者很愿意在面试中勾勒自己的远景。其实,一个成熟的面试官不会跟你一起展望未来,只会循序地引导你讲出你的故事。这是因为,“温故而知新”!
在多数情况下,预测未来行为的最好指标就是过去的行为。在相似情景下,人往往会重复已经形成的行为。
我认识的一个资深面试官最喜欢说的话是:来,让我们听听你的故事!
所以,请千万不要用很大的精力去谈你的远景,多谈你那过去的故事,多讲故事的前因后果,还有故事后的故事,它将帮助面试官深入地了解你。在你选择故事的时候,应该选择最大限度贴近职位要求,容易让面试方做出比较进而判断的故事,为对方了解你提供有利的测评条件。
有个面试者曾经跟我谈过她处理过的最困难的事件。她说,她做大学学生会主席的时候,在一个课外活动中,班上的一个同学因意外而死亡。学校派她去同学的家乡善后这个意外事件。她妥善地通过当地同学的同学的帮助,很成功地解决了这个棘手的问题。这个故事给了我很深的印象,它让我能够通过这个事件预测她在未来可能发生事件中的表现,它很大程度上注解了她未来的能力和潜质。
今天,她已经是一名高级政府事务专员了。每次见到她的时候,我都会想起她曾经讲给我的故事。
让我们开始自己的故事吧,然后在合适的时候讲给合适的人听,这会帮助你得到合适的职业,直至合适的发展。
心里话:用经历过的那些故事穿起你职场的闪亮珠链,那会是你最得体的名片和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