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硅谷的另外一面
1.一个小公司要想成功,有很多因素必须同时具备。
a.创始人很重要。任何梦想家都不足以成事,因为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实干家。必须有一个小而精的好团队,里面每一个人都不计较个人得失,同甘共苦,否则成则争功,败则互相推诿。创业者还必须精力过人,是多面手。
b.技术上,必须是不容易被别人学会和模仿。
c.要有商业头脑,找到一个可盈利的商业模式。找到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很难。eBay和Google的成功很重要地在于他们很早就找到好的商业模型。而Web2.0至今没有好的商业模型。
d.判断力和执行力,小公司对抗大公司是不能有任何一次失误的。执行力是保证正确的决定能够最终实现的因素。判断力和执行力很大程度来源于经验。
e.很大的程度要看外部环境.
f.要有好运气。
创业的过程本身是异乎寻常艰辛的。成败就在一线之间。一将功成万骨枯,无数失败的公司在为少数几个成功者做分母。
2.上市后,股票能涨上去的只有2%-3%,大部分是股价平平。员工在上市后180天以后才能卖自己的股票。通过创业发大财的人终究是极少数。
3.在硅谷,每天有成百上千的公司成立,但同时有每天成百上千的公司关门。
4.硅谷的工作时间超长,在谷歌是在微软工作时间的两倍,在硅谷工作的压力比其它地区大得多。硅谷的生活质量达不到美国的平均水平,但是无数的年轻人把这里当成开拓自己事业的首选地,因为它给人机会和梦想 。
5.硅谷的几十年经验证明,那些初出茅庐的能干出具体事情的年轻人,可能比一个经验丰富但眼高手低的人对公司更有用。在硅谷,很多人为了使技术不荒废,宁可不要工资工作。在硅谷,不提供股票期权的公司,几乎找不到技术人员。在硅谷一两年换一个工作是很正常的,员工也就没有忠诚度可言。坦率的讲,硅谷的生活质量达不到美国的平均水平。但是,几十年来总有无数的年轻人把这里当作开拓自己事业的首选地,因为它给人机会和梦想。
6.谷歌更相信自己的通过面试得到的判断,而不是简历和推荐信。
7.硅谷的高明之处是保证机会均等,硅谷是一个到处可见权威却从不相信权威的地方。任何人要想在这里获得成功,都得真刀真枪地拿出真本事干出个样子。不仅公司不迷信权威,硅谷的个人也是如此。在硅谷各公司内部,虽然也有等级之分,但是已经比传统行业的公司要好很多了。这种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做法使得硅谷公司在全世界具有最强的竞争力。
8.在风险投资家看来,一个人的能力,包括处理人际关系的软实力,是决定创业成功的关键。硅谷公司需要的是能真正做事情的人。自古英雄出少年,这是风险投资家们普遍承认的事实。创业者一定要有饥渴感。硅谷各个层次的成功者几乎无一例外是靠自己的双手从零干起。
9.自古英雄不问出处,今天落魄的学子可能就是明天业界的领袖。
10.硅谷的硅没有了,创新的灵魂留下了,它保证了硅谷的繁荣和发展。亘古而常青的昨天永远是过去,也永远会再来。
11.硅谷公司上下虽有等级的差异,但彼此都互相尊重,有时候一个优秀的员工的收入可能比他的直接上司还要高。这样大家共事会舒服一些。
12.机会均等的另一方面表现表现在行行出状元。只要肯干,在各行各业都会有成功的机会。有趣的是很多从事金融和房地产业的人是IT出身的工程师。如果一个人不能脚踏实地地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即便名气再大,才高八斗,在硅谷也很难混下去。大多数时候,硅谷公司需要的是能真正做事情的人,而不太看重那些不能带来实际效益的名气。
13硅谷相对于美国其他地方是机会最多,也是最均等的。想学习硅谷的科技园管理者们,应该问问自己是否为创业者提供了同等的机会,还是将人按照财富、经历、名气预先分为了三六九等。
14.最早诞生于硅谷的真正的半导体公司是仙童半导体公司。(Fairchild Semiconductor)尽管现在仙童公司早已江河日下了,但是每一个计算机用户一定知道它的两个孩子——英特尔公司和AMD公司。
15.1990年代前,是硅谷半导体公司的黄金时代。进入21世纪后,硅谷在世界经济和科研上的地位有增无减,半导体在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分量仍然在增加,只是硅谷的核心产业越来越远离半导体了。造成硅谷半导体衰退的直接原因有两个,首先是饭摩尔定律的效应。整个半导体工业天天都在为利润率发愁。从这个角度讲,半导体工业很难在费用高的硅谷长期发展。其次是“亚洲制造”效应。他们很容易将制造甚至设计部门移到成本比美国低很多的东亚尤其是中国台湾,而只在硅谷保留科研部门。这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包括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显卡公司NVIDA。其创始人黄仁勋,生于台湾,毕业于斯坦福,任职于LSI和AMD,然后创办NVIDA。到后来,大家发现一些低端的设计亦可以拿到台湾去做,硅谷的硅含量就越来越低了。
16.以后也很难有新的半导体公司能做到英特尔的规模。但是,人脉很快在硅谷找到了新的金矿——软件业。微软向全世界证明了计算机软件可以独立于计算机硬件系统成为一个赚钱的行业。而IBM公司的商业模式以前是,今天仍然是硬件、软件加服务的捆绑销售。甲骨文公司看中了当时市场最大的数据库软件,开发出和IBM相抗衡的SQL数据库系统,很快靠“卖软件”的方式占领了市场,并且仅仅依靠数据库系统一种应用软件就成为了世界第二大软件公司。企业级的软件公司由于和微软的冲突较少,更容易生存下来。
17在硅谷的人,不论是投资者还是创业者,已经习惯了这种快速的产业变迁,人们不断在寻找下一个思科、下一个Google。生物科技无疑是硅谷的另一个亮点。今天的硅谷,也是世界上新兴生物公司最集中的地方。硅谷拥有美国前十名的医学院中的两所——旧金山加大医学院和斯坦福医学院。创办一家生物公司要比创办一般的IT公司更难,创办生物公司投入大、周期长。制药公司的竞争关键是创新和科研效率的竞争。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人为造成了这个行业极高的门槛。
18.基因科技在早期阶段,无论从财力、人力,以及和FDA的关系都无法和辉瑞等公司相比。它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创新和执着。可以说今后若干年,基因公司产品线上会源源不断地推出新药,替代慢慢专利到期的旧药成为新的成长点。
19创新必须依靠技术实力。基因科技也是世界上单位办公面积博士密度最高的公司。基因科技里的科学家在同行中是佼佼者,在公司内部地位也很高。要保证创新,公司的体制非常重要。这就如同一个国家,它的体制决定了它的发展。遗憾的是辉瑞旧式的体制恰恰做不到这一点,而基因科技完全按照IT公司的模式经营,却做到了这一点。
20其他地方很难复制硅谷的成功,主要是因为其他地方很难复制硅谷的天时(二战后IT工业的发展)、地利(背靠斯坦福和加大伯克利校区)和人和。而这其中,人和是最重要的,它就是在硅谷发展起来的新型的生产关系。具体讲就是利润的分配方式和人与人的关系。科技公司的期权制保证了各级雇员除了工资以外,可以从公司的利润中分到一杯羹。因此,他们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息息相关。每家都有几十亿美元的财富掌握在员工手中。员工从股票上的收益可以大于自己的工资,这就是大家拼命干活的动力。公司内上下级之间虽然有等级的差异但是彼此是互相尊重的。
21.硅谷的基因科技和Google在最近的好几年中,被评为全美国最适合工作的公司。硅谷的主流生产关系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这也正是保障硅谷的创造力长盛不衰的原因。硅谷过去式、今天是、明天还是年轻人梦开始的地方。
22.2008硅谷在世界金融危机中几乎未受到影响,Facebook和Twitter等公司进一步带动硅谷往互联网和软件转型。
第十二章 短暂的春秋——与机会失之交臂的公司
1. 在命运降临的伟大瞬间,市民的一切美德——小心、顺从、勤勉、谨慎,都无济于事,他始终只要求天才人物,并且将他造就成不朽的形象。命运鄙视的把畏首畏尾的人拒之门外。
2. 从斯坦福大学孵化出的高科技公司首推太阳公司,它也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并直接与中国政府开展技术合作的计算机公司。它不仅为Google培养出了CEO埃里克施密特和首任工程部副总裁韦恩罗森,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今天Google工程部门的基础。
3. 一种操作系统是否能推广,关键看上面有多少应用软件可用。人的因素最关键,微软的管理团队是当时世界上IT领域最好的,比尔盖茨当年也是最棒的工业界领袖。
4. 太阳和微软之争,其实就是企业级的操作系统之争。对太阳来讲,取胜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将它在Unix上的技术优势转换为市场优势。
5. 微软虽然有世界上最好的计算机科学家和软件工程师,但是,它的产品在技术上很少领先于竞争对手,它更多的是靠商业优势取胜。
6. 太阳应该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利用它在Unix上的主导地位,或者联合,或者兼并其他Unix服务器厂商共同对付微软并稳守住大型企业市场。应该做的第二件事就是改变商业模式,开源Solaris,从卖操作系统变成提供服务。
7. 太阳公司最有意义的发明是至今没有给太阳公司带来什么经济效益的Java程序语言。太阳公司第三个遗憾之处就是没有能将Java间接转化成利润。
8. 太阳公司首先输在人上(或者说人才体制上)。它平庸而大锅饭式的管理实际上是在进行优胜劣汰。在人才竞争中最厉害的一招是从对手那里挖到好的人,而同时必须让它把那些低于平均水平的人全留下来。不幸的是太阳公司自己替对手做到了这一点。太阳公司犯下的第二个致命错误就是没有将太阳与微软的操作系统之争和互联网开发工具之争放在和惠普、DEC等服务器公司市场争夺之上。
9. 在PC时代,唯一能和微软的盖茨一争高下的就是甲骨文的埃利森了。太阳失败的原因有下面几点:第一,不关心盈利。销售人员的指标是销售额,而不是利润。美其名曰先占市场再盈利,最后的结果是永远不能盈利,直到关门或倒闭。第二,管理者心不在焉。第三,不要简单地迎合客户。甲骨文公司从来是有什么卖什么,不让销售人员对用户做任何承诺,以免让用于对以后的版本存在不必要的幻想。第四,停止那些毫无前途的项目。
10. Novell公司曾经和太阳公司一样,一度有希望在操作系统方面和微软对衡。Novell公司进入网络领域后目标一直很明确——专攻操作系统。他搞了一个较NOS(Network Operating System)的操作系统。Novell在和微软的竞争中几乎没有犯错误,如果说它有什么不足的话,可能在执行力上比盖茨领导的微软有差距。
11. 施乐公司举世闻名的帕洛阿尔托实验室的几位发明了以太网(Ethernet)的科学家创办了3Com公司,开发出以太网的适配器(Adaptor),俗称网卡。
12. 微软对战略对手的做法一般不外乎三招:合作、收购和杀手。网景公司和微软竞争,EI和Windows捆绑的作用突然显现出来,永不不再下载即使是免费的Netscape了。
13. 网景公司在它的浏览器畅销到网络用户时,没有居安思危,它没有注意去控制互联网的内容。网景公司没有想到,用户对于网络浏览器根本没有忠诚度可言——对大多数用户来讲,只要给他一个免费的、预装的浏览器,就够用了。网景公司的商业模式还停留在卖软件上。如果在违纪领域还存在全球性的机遇,那么微软一定不会放过并且将挤垮全部的主要竞争者。网景公司甚至没有意识到当初它自己浏览器默认的启动页面设置的价值,轻易就把它给了雅虎,以至于用户一开就知道雅虎,轻易养大了后者。和微软这样实力雄厚、雄心勃勃而执行奇高的公司竞争,必须有办法顶得住微软的轮番进攻,并且有二次、三次的反击能力。除了抢先控制互联网的内容外,另一个主要的方法就是联合PC制造厂商预装Netscape,网景公司是不难说服微机厂商付费预装它的浏览器的。网景公司虽然在抓用户,抓的却是买网景公司软件的用户而不是真正使用互联网的用户。
14. 微软利用免费捆绑的MediaPlayer,控制了广大用户计算机上的播放器,进而渐渐控制了互联网上的媒体文件格式。网景公司是被动地死守浏览器市场,但是在微软捆绑的打击下节节败退,最后无险可守。
15. RealNetworks使得音乐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在网络泡沫破碎前(2000年),音乐占整个互联网流量的第二位。其实他有一个更好的办法来抵御微软的竞争,就是走后来苹果iPod的道路,推出自己的便携式媒体播放器。RealNetworks的订户数量一直上不去,它的商业模式便如同一条死胡同,越走越窄。
1.美国在信用上对每一个人最初假定是诚实的,但有一次在诚信上犯了错误,改了也不是好人。所以投资者敢把钱投给一无所有的创业者。不仅如此,只要严格履行合同,尽量最大努力,即使失败了,投资人还会愿意给他投资,美国人不怕失败,也宽容失败者。
2.是否有数量级的提高是衡量一项新技术是否是革命性的技术的关键。
3.风投在下面3种情况下不投资:不盈利的不投,增长不稳定的不投,公司达不到一定规模的不投。甚至风投只投能在12-24个月有上市计划的公司。
4.一个好的创业题目最要紧的时具有新颖的,别人没想到的,其次,不能和主流公司的业务撞车。要有现成的市场,容易横向扩展,较长时间内会几何数增长。必须具有革命性。
5.风投通常是为创业者雪中送炭,不管创业者成功与否,他们都在促进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更新。
6.任何一个公司的创办都离不开资金。在很多国家,包括几乎整个欧洲,很少能看到新的公司兴起,原因就是没有人愿意提供创业的资金。美国是一个富于冒险精神的年轻的国度。风险投资不需要抵押,也不需要偿还。,硅谷在创造科技公司神话的同时,也创造出另一种神话——投资的神话。
7,对私有企业的投资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收买长期盈利看好但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比如投资大师巴菲特经常做的就是这件事。另一种是投资到一个新的小技术公司中,将它做大上市或者被其它公司收购。后者就是风险投资的对象。
8.风投资本家必须有办法确认接受投资的人是老老实实用这笔钱创业的实业家,而不是卷了钱就跑了的骗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过罗斯福和杜鲁门两任总统的努力,美国建立起了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Social Security System)和信用制度(Credit System)。一个人在诚信上犯了错误,改了也不是好人。美国人不怕失败,也宽容失败者。大家普遍相信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一点在世界其它国家很难做到。美国工业化时间长,商业发达,和商业有关的法律健全,也容易保护风险投资。
9. 任何一种长期赚大钱的金融投资必须有它内在的动力做保证。它内在的推动力就是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因此风险投资看上去风险大,但是并不是赌博,它和私募基金都是至今为止收益最高的投资方式(回报率分别在 15% 和 20% 上下)。现在,美国自己已经消化不了全部的风投资本了,因此这些年美国大的风投公司也开始在海外投资,其中相当大一部分投在了中国和印度(欧洲的风投至今仍然很少)。
10.运作私募基金要求能够准确估价一个问题重重的公司、具有高超的谈判技巧和资金运作本领,但是最关键的是要能摆平劳工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蓝领的工人和工会(因为私募基金一旦收购一个公司,第一件事就是卖掉不良资产和大规模裁员)。从这个角度上讲,私募基金是在和魔鬼打交道,但他们是更厉害的魔鬼。
11. 风险投资则相反,他们是和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打交道,同时他们又是更聪明的人。所以有人讲,风险投资是世界上最好的行业。
12. 风险投资基金(VentureCapital Funds)主要有两个来源:机构(Institutes)和非常有钱的个人。
13. 为了避税,在美国融资的基金一般注册在特拉华州,在世界上其它地区融资的基金注册在开曼群岛(Cayman Islands)或者是巴哈马(Bahamas)等无企业税的国家和地区(如果读者创业时遇到一个注册在加州或纽约的美国基金,那一定是遇到骗子了)。为什么不能超过 499 人呢?因为根据美国法律规定,一旦一个公司的股东超过五百人,就必须像上市公司那样公布自己的财务情况和经营情况。
14风险投资公司每一次融资便成立一个有限责任公司。基金为全体投资人共同拥有。风险投资公司自己扮演一个称作总合伙人的角色(General Partner),其它投资者称为有限合伙人(Limited Partner)。为了减少和避免错误的决策,同时替有限合伙人监督总投资人的投资和资本运作,一个风投基金需要有一个董事会(Board of Directors)或者顾问委员会(Board of Advisors)。这些董事和顾问们要么是商业界和科技界的精英,要么是其它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人。他们会参与每次投资的决策,但是决定由总投资人来做。
14. 风险投资基金的总合伙人的法人代表和基金经理们一般都是非常懂技术的人,很多人是技术精英出身,很多人自己还成功创办过科技公司。
15为了降低风险,一轮风投基金必须要投十几家到几十家公司。
16. 风投公司本身不会有什么 CEO、总裁之类的头衔(有这些头衔的风投公司一定是冒牌货),风投公司的合伙人不仅在风投公司内部地位崇高,而且在科技界呼风唤雨,比如 KPCB 的合伙人约翰 多尔就是 Google、太阳、亚马逊等多家上市公司和更多未上市公司的董事。
17.天使投资(Angel Investment)本质上是早期风险投资。
18.风险投资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科技公司创办的过程。关键之一,知识产权很重要。关键之二,是否有数量级的提高是衡量一项新技术是革命性的还是革新性的关键。关键之三,商业计划很重要。技术是先进的并有相当的复杂度,而且有专利保护,别人不易抄袭模仿。
19一般来讲,一个创始人在公司上市时还能握有 10% 的股份已经很不错了。越早投资一个有希望的公司获利越大,当然,失败的可能性也越大。风险投资必须是渐进的,在每一个阶段需要多少钱投入多少钱,这样对投资者和创业者都有好处。
20. 董事会已经变得很庞大。在这种情况下,风投公司通常会以当时合理的股价(Fair Market Value)从天使投资人手中买回股权,并把他们统统从董事会中请出去。不少公司在某一轮风险投资资金用完的时候,业绩上并没有太大的起色,下一轮融资时估价还会下降。
21.风投常常是分阶段的,可以有天使投资阶段、第一轮和后一轮(或者后几轮)。天使投资阶段的不确定性最大,甚至无章可循。正是因为这种不确定性,很多大的风险投资公司都跳过这一轮。一些更加保守的风投基金只参加最后一轮的投资。有些清清楚楚地说明在下面几种情况下不投资: 1. 不盈利的不投, 2. 增长不稳定的不投,3. 公司达不到一定规模的不投
22. 风投喜欢的是所谓的十亿美元的生意(Billion Dollar Business)。要做到高回报必须首先选对题目。一个好的创业题目最要紧的是具有新颖性,通常是别人没想到的,而不是别人已经做成功的。其次,创业的题目不能和主流公司的主要业务撞车。“你要做的事情,微软有没有可能做?”2000年后,风投公司还是对软件和互联网的创业者问这个问题,只是微软变成了 Google。
23. 一个好的题目还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这个项目一旦做成,要有现成的市场,而且容易横向扩展(Leverage)。横向扩展是指产品一旦做出了,很容易低成本的复制并扩展到相关领域。2. 今后的商业发展在较长时间内会以几何级数增长。3.必须具有革命性。创业必须要有革命性的技术或者革命性的商业模式。PayPal 这个题目是一个可以在很长时间内高速发展的生意。PayPal 在技术上虽然没有什么独到之处,但是它的商业模式却是革命性的。
24. 和投资股市不同,风险投资的对象大多没有利润甚至没有营业额可言,其估价不能按照传统的市盈率(P/E 值)或者折扣现金流(Discounted Cash Flow)来衡量,关键是看今后几年该公司发展的前景以及看到目前为止该公司发展到哪一步了。和投资股市另一个不同之处,新创公司因为没有什么业绩可以衡量,创始人和早期员工的素质就变得很关键。一般来讲,一些 High Profile 的创始人,比如思科公司的资深雇员和斯坦福的教授,创办的公司容易获得较高的股价。
25. 对风险投资家来讲,最理想的情况是能当一个甩手掌柜。大多数办公司的人的经验总有局限性,尤其是 IT 行业的创始人大多是技术出身,没有商业经验和“门路”(在美国,门路和在中国一样重要)。风投公司就必须帮助那些创始人把自己投资的公司办好。风投公司介入一个新兴公司后的第一个角色就是做顾问。这个顾问不仅需要在大方向比如商业上给予建议,而且还要在很多小的方面帮助创始人少走弯路。
26. 几乎所有大公司的图标和名称字体都是一种简单的颜色设计,尤其是在二十年前。至今很少有公司像 Google 那样使用明暗分明的彩色图标。这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彩色印刷比单色(和套色,比如普通黑字套蓝色)印刷要贵得多。第二,也是更重要的,所有的传真机和绝大部分复印件都是黑白的,印有彩色图标的公司传真不仅不可能像原来彩色的那样好看,而且有些颜色可能还印不清楚。很多年轻的创始人喜欢为自己公司设计漂亮的彩色图标,实际宣传效果并不好。
27. 风投不可能替公司管理日常事务。这就有必要替公司找一个职业经理人来做 CEO。风险投资家给有能力的创始人投资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锁定和他的长期关系。一个风投公司要想成功,光有钱,有眼光还很不够,还要储备许多能代表自己出去管理公司的人才。这也是著名风险投资公司比小投资公司容易成功的原因之一,前者手中攥着更多更好的管理人才。
28.风投公司首先会帮助被投资的公司开展业务。风投广泛的关系网对小公司更大的帮助是,它们还会帮助小公司找到买主(下家)。在这一类未上市公司收购案中,最著名的当属 Google 收购 YouTube 一事。YouTube 能成功地卖给 Google,红杉风投作用不小。越是成功的风投公司,投资成功上市的越多,它们以后投资的公司相对越容易上市、再不济也容易被收购。因此,大多数想去小公司发财的人,选择公司很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看它幕后的风投公司的知名度。
29.创业者和投资者的关系对于成功的创业至关重要。首先,创始人总是在前台扮演着主角,风投在幕后是辅助者。其次,创业者和投资者的关系是长期的,甚至是一辈子的。拿了投资者的钱就必须使出吃奶的力气尽力将公司做好,以获得投资者的青睐。一个人一旦在风投圈子里失去了信用,基本上一辈子就失去了获得风投资金再创业的可能。
30就像华尔街已经等同于美国金融业一样,在创业者眼里“沙丘路”(Sand Hill Road)便是风险投资公司的代名词。
31红杉风投是迄今为止最大、最成功的风险投资公司。红杉风投的投资对象覆盖各个发展阶段的未上市公司,从最早期到马上就要上市的公司。红杉风投内部将这些公司分成三类:种子孵化阶段(Seed Stage)。早期阶段(Early Stage)。发展阶段(Growth Stage)。红杉风投在每个阶段的投资额差一个数量级。红杉风投更喜欢投快速发展的公司(而不是快速盈利的),即使它的风险较大。它大致有两个标准:第一、被投公司的技术必须有跳变(用红杉风投自己的话讲叫做 Sudden Change),就是我常说的质变或者革命,需要有专业人士帮助把关。第二、被投公司最好处在一个别人没有尝试过的行业,即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种投资要求总合伙人的眼光要很准。
32.对于想找投资的新创业的公司,红杉风投有一些基本要求:1.公司的业务要能几句话就讲得清楚。2不是十亿美元的生意,就不用上门了。3. 好处必须一目了然。4.要有绝活。5.公司的业务是花小钱就能作成大生意的。对于创始人,红杉风投也有一些基本要求:1.思路开阔,脑瓜灵活,能证明自己比对手强。 2.公司和创始人的基因要好。当然这里不是指生物基因。3.动作快,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打败现有的大公司,要想赢必须快速灵活。
33. KPCB 是它的四个创始人 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和 Byers 名字的首字母。近年来,它甚至有超过红杉风投之势。KPCB 另一个特点就是合伙人知名度极高、联系极广。KPCB 利用他们在政府和工业界的影响,培养新的产业。除了绿色能源外,KPCB 主要的投资集中在IT 和生命科学领域。KPCB 依然保守着“礼贤下士”的好传统。中国是 KPCB 在美国本土外唯一有办公室的国家。
34,除了红杉风投和 KPCB,日本的软银集团(SoftBank)是亚洲最著名的风投公司,它成功地投资了雅虎和阿里巴巴,并且控股日本雅虎。IDG 虽然在美国没有太大的名气,但是它最早进入中国市场,在中国反而比红杉风投和 KPCB 成功。
35. 虽然风险投资的目的是追求高利润,但这些高利润是它们应得的报酬。风险投资对社会有很大的正面影响,而华尔街经常会起负面作用(最近美国的金融危机和油价暴涨就是华尔街造成的)。风险投资通常是为创业者雪中送炭,不管创业成功与否,它们都在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的更新。而华尔街做的事,常常是将一个口袋里的钱放到另一个口袋里,并从中攫取巨大的财富。风险投资者是创业者幕后的帮手,但是他们不能代替创业者到前台去表演。创业的关键还在创业者自己。
1.一家公司有70%的市场占有,排名第二的公司占20%的份额,剩下的所有公司分剩下的10%。
2.当某个领域发展成熟后(而不是群雄争霸时期),一般在全球容不下三个以上的主要竞争者。在我们熟知的微机领域,微软无疑是老大,苹果是老二。在微机处理器领域英特尔是老大,以前的老二摩托罗拉已经被英特尔逐出了微机处理器行业,现在由 AMD 坐第二把交椅。虽然 AMD 偶尔能从英特尔手里抢一些市场份额,但是基本上是在英特尔的阴影下发展,它的产品必须和英特尔兼容。。在网络路由器领域思科是老大、Juniper 是老二;在互联网领域 Google 是老大、雅虎是老二。在 IT 服务领域,IBM 是老大,惠普和太阳是老二、老三。。靠着制定和解释规则,在很短的时间里这个王者就占了这个领域在全世界的大部分市场。当整个行业都开始遵守微软制定的规则时,全社会就出现了各种各样靠微软吃饭的人。在通信领域,规则比技术更有利于一个公司占领市场。将 CDMA 用于手机通信的最早解决方案( CDMA2000 )是由高通公司提出的。3G 无线通信至今依然在高通公司的阴影下运作,因为后者的标准已经成为行业普遍遵守的规则。在一个成熟的市场上占有主导地位的公司仍然能独占 60-70% 的市场。
3. IT 领域的这种特有现象,在传统工业中很难看到。因此在这些领域并不存在一个主导公司,各个竞争对手之间应该说是各有千秋。信息科技公司通常用很短的时间就达到了传统公司半个世纪才能达到的市场规模。但是当它占到 60-80% 的市场时,它的扩张基本上就到头了。主要的是各大科技公司自觉遵守的风险控制原则和美国联邦政府对商业垄断行为的严格限制。作为一种技术产品下家的公司,比如惠普和戴尔是英特尔的下家,为了保证自己的长期货源不会被一家公司所垄断,通常会按一定比例同时采购两个上家的产品,即使一个上家给出的条件比另一个好。一个主导者愿意强调自己是行业的领导者,这样可以给投资者和用户信心,但是永远会否认自己有垄断地位,以免给自己找麻烦。随着产业的变革,一个主导公司不可能靠着吃老本而成为百年老店。在科技工业领域,一些内在的规律加速了它的新陈代谢。
4.一家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0%后,就无法再使市场占有率翻番了!必须寻找新的成长点。
5. 通用汽车失败的根源在它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它一直认定自己是个汽车公司,一定就要以汽车公司为主。在这种乾坤大挪移的过程中,一个公司的根子或者说基因需要改变。
6.成功的一个公司在内部已经优化的非常适合这个市场,做事方法、商业模式、市场定位、文化都已经适应了传统的市场。遗憾的是,适应现有市场的基因未必适合一个新的市场。
7.同一个市场在不同公司眼里是完全不同的东西,例如PC电脑,微软是“让计算机普及到每一个家庭”为使命,苹果就是让PC越新、越酷、重视产品的品味。
8. 为什么微软的 MSN 部门十几年了还不能盈利,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微软的商业模式是以出售客户端软件为主,不适合互联网那种以广告收入来提供免费服务的新的商业模式。
9. ,因此它开发 Windows 的过程是一个严格的自顶向下的过程。一个大的团队负责一组菜单里的功能,里面每一个小的团队负责其中一个功能。在这种严格的分工下,人的创新就受到限制,但是却保证了产品朴实无华、能按时开发出来,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10.苹果的商业模式一点都没有改变。作为一个富于创新的消费电子公司,和其它同类公司一样,硬件、软件必须作为整体一起出售,不能拆开卖,软件的价值必须通过硬件的销售而实现。苹果的基因决定它必须通过硬件挣软件的钱。创新是苹果最关键的基因,否则它存在的意义就不大了。
11.诺基亚在手机领域相当于二十年前苹果在微机领域一样,归根结底还是要靠手机本身挣钱,别的牌子的手机卖多了它自己的就卖少了。这也是由于诺基亚作为手机厂商的基因使然。
12. 一个公司的基因并不向人的基因那样(在显微镜下)看得见摸得着。它是一个公司在市场竞争中进化出来的适应该市场的企业文化(做事方式)、管理方法、产品市场定位、商业模式和营销方式等等。红杉风投认为一个公司的基因在创办的一个月内就定型了,这也许有些夸张,但是一个成型的公司改变基因的可能却是非常小。越是以前成功的公司越是容易相信自己固有的基因是最优秀的。公司的基因的决定作用如此之大,使得很多跨国公司都无法通过改变基因来逃脱诺威格宿命的厄运。这其实对整个工业界乃至我们这个世界是一件好事。
13.科学技术无疑是我们这个时代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一次次技术革命的浪潮造就出站在它的浪尖上的成功者,埋没掉赶不上大潮的失败者。
1.创业者要成为全才 (Be an expert in all aspects)。
2.学校允许学生利用学校的资源创业,在那个环境里,创业失败也没什么可自卑的。
3.创业的关键之一是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4.斯坦福大学的学生来源非常多元化。很多人到了斯坦福并不把自己限定在一个专业上。可以想象,一个计算机博士在和一个住院医生谈论浏览器时,就必须用最通俗的语言和他交流,而不是对各种技术评头论足。同事,他可以了解到住院医生对浏览器的需求,比如使用的方便性,安全性,等等。
5. 硅谷的兴起很大程度上是靠斯坦福大学多方位的支持。,首先,了解斯坦福历史的人都知道老斯坦福(Leland Stanford Sr.)是加州的铁路大王。第二,在十九世纪,一亿是一个天文数字,一百万美元也是一个非常大的财富。现在斯坦福所处的帕洛阿图市是世界上土地最贵的地方。第三,哈佛大学和美国所有的大学对捐助者从来都是非常殷勤的。这是美国大学能得到巨额捐助的重要原因之一。纪念他们自己的孩子。这所大学被命名为小里兰德.斯坦福大学(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简称斯坦福大学。虽然斯坦福是一所私立大学,但是它在早期的时候不收学费,直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学校财政上难以维持为止。
6. 慈善不是在富有以后拿出自己的闲钱来沽名钓誉,更不是以此来为自己做软广告,慈善是在自己哪怕也很困难的时候都在帮助社会的一种善行。
7. 斯坦福等于哈佛加麻省理工学院(MIT)。首先,斯坦福大学在专业设置上覆盖了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合集。在美国大学里有个普遍的看法(也许是偏见),―哈佛的人能写不能算,麻省的人能算不能写‖,反映出哈佛侧重文科而麻省侧重理工科。在美国一个大学的综合排名其实没有什么意义,关键看专业的好坏。美国最热门的专业首推医学,然后是法律、工程和商业。第二在办学理念上,斯坦福集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之长于一身。斯坦福既强调素质教育,又强调专业教育。全面发展有助于斯坦福大学培养出全才,而全才是作为业界领袖的必要条件。斯坦福的校园被认为是美国三个最美的校园之一,另外两个是康奈尔和普林斯顿。
8. 美国的私立大学完全靠自己筹款,政府并不提供一分钱,再好的私立大学如果经营不善,都可能面临办不下去的危险。帮助斯坦福大学解决这个问题的是它的一位教授弗里德里克•特尔曼,他后来被称为硅谷之父。建立斯坦福科技园。对斯坦福而言 ,这件事的影响非常深远,它不仅解决了斯坦福的财政问题,并且成为斯坦福跨入世界一流大学的契机。对外界而言,它促成了硅谷的形成。
9. 硅谷能够半个世纪长盛不衰,一个原因是得益于亚太经济的发展,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靠斯坦福大学不断向硅谷注入新的技术。很多人奇怪拥有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波士顿为什么只能诞生一些小公司而出不来大的跨国公司。一个重要原因是斯坦福大学的办学方法和美国东部的名校有很大的不同。在众多差异中,最重要的是开放性。的开放性是指一个大学在各方面,从教学到科研到生活融入了当地的社区。生活在斯坦福,从教授到学生都很难有置身于象牙塔的感觉。斯坦福大学的这种开放性首先是生存的需要。大学来自联邦政府的研究经费与它到华盛顿特区的距离成反比。在美国申请经费和在中国拿钱一样,人际关系很重要。斯坦福远在加州,当然就很吃亏。因此,斯坦福一些已经提上终身教职并且不缺经费的教授到后来甚至懒得写申请了。
10. 和从工业界拿经费相比,拿政府的经费有很多好处。首先,美国政府的资助一般来讲强度较高,在这一点上各国政府都一样,无需格外说明。从美国政府拿科研经费,除非像研制哈伯天文望远镜这类特殊的项目,很少需要做具体的系统,只需要进行方法研究,最后交一份研究报告就可以了。)NSF 和 DARPA 等政府的科研主管机构这样做是很有道理的,它为教授们省去了很多做演示系统的时间和精力,让科学家们能够把精力完全集中于研究本身。这是美国能够在科技上长期领先于世界,并且几乎每年都有人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久而久之,他们和政府互相产生了极大的依赖,自己把自己关在象牙塔里。凡事有一利就可能有一弊。美国政府的 NSF 和 DARPA 等科研经费一般资助的都是工业界不愿意支持的基础研究项目。这些研究课题在短期内不可能产生任何商业价值,有些可能永远没有商业价值,由政府出钱来资助这些项目对于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一旦某个项目有了商业价值,并且可以由公司资助时,政府会渐渐减少并且最终停止对这些课题的资助,因为政府(纳税人的代表)认为没有必要和工业界做重复的事,更没有必要和工业界竞争。需要政府帮助的是那些小而且不容易盈利的公司。
11.久而久之,在美国东部的著名大学里就营造了一种清高的风气,大家比谁获得的政府经费多,谁的研究论文出的多,谁的研究成果理论水平高。从公司拿钱一般来讲强度不会有政府那么大,而且还要做很多具体的事。但是,从工业界拿钱的好处也是很多的。最显而易见的好处在于无论是教授还是他们的学生都可以通过接工业界的项目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其实和工业界保持联系并且为工业界做研究对于创业来讲,最大的好处在于能够看清产业发展的方向并且找到新的机会。这个潜在的好处对于年轻的学生甚至比资深的教授们更明显,因为年轻人更愿意尝试。美国虽然在从科学技术向产品转化方面做得比其它国家好一点,但是仍然明显存在着工业界和学术界相脱节的现象,这不仅表现在大学研究的课题脱离实际,也表现在工业界在遇到问题时找不到答案,而能够紧密联系这两头的斯坦福大学的师生常常就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12. 开放校园的真正含义在于像斯坦福那样,让大学融入社会。开放是斯坦福的“本”,而厂校结合是它的“用”。后者保证了大学开放校园的具体实施。斯坦福和硅谷的厂校结合要超出麻省理工学院的大学许多。硅谷的公司深知职业培训的重要,一般都会在时间上和经济上鼓励员工追求更高的学位。
13. 在斯坦福读在职博士的硅谷员工通常比刚刚本科毕业的学生更容易找到有意义的研究课题,因为一方面他们有工业界的经历,知道哪些课题今后对自己帮助大,另一方面,他们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不需要靠教授的助学金生活,他们更看重教授的研究方向和水平而不是他们手上的钱。
14. 斯坦福大学也为硅谷和工业界培养了很多管理人才。硅谷很多优秀的年轻人在公司工作一段时间后到那里去充电。从斯坦福拿任何一个学位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斯坦福大学实际上是既难进又难出。除了为硅谷提供技术支持和培养人才外,斯坦福在帮助硅谷转型方面贡献很大。一方面斯坦福大学带动了地区性经济,另一方面它又是硅谷崛起最大的受益者。由于硅谷的发展,斯坦福大学学生的就业率成为美国最高的。政府资助的研究课题不仅偏向于理论研究,而且研究方向也未必有很大的前景。
15. 斯坦福和美国东部的著名大学有很大的不同,这不仅仅体现在研究上,也体现在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上。美国东部的名校比较传统。因此很多学生和家长都知道在东部名校更能―学‖到知识。而斯坦福更倾向于让教授和学生自由发展。这种差异的形成有有传统上的和地域上诸多原因。东部大学在本质上讲不是职业教育的机构,而是培养绅士的地方。
16. 说起现代高等教育,一定要提到两个人,普鲁士德国的外交家和教育家洪堡以及英国的牧师和教育家约翰•纽曼。洪堡是普鲁士德国的外交家,却建立了完善的、服务于工业社会的普鲁士教育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职业教育、技能的教育成为大学的中心任务。洪堡体系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强调研究对于大学的重要性,它将大学从一个教育机构变成了一个教育和研究的综合机构。德国的高等教育至今基本沿用洪堡一百五十年前制定的体制,保证了它在全世界工业界和商业界的领先地位。洪堡体系后来对美国、俄国(前苏联)和中国等许多国家的高等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7.美国著名教育家丹尼尔•吉尔曼(Daniel Gilman)等人借鉴了洪堡体系的长处,将美国的很多大学从近代的私塾转变成高等职业教育和研究的机构。斯坦福大学诞生的契机很好,当时正是美国大学向研究型大学转型的时期。在乔丹领导下的斯坦福,从一开始就避免了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二百年来走过的弯路,直接成为了研究型大学。斯坦福一直有重视研究、重视博士生教育的传统。纽曼的教育方法要求受教育的人有很高的自觉性。以职业教育而著名的哈佛商学院(HBS)其实把纽曼的这个理念发展到了极致。和哈佛商学院一样,斯坦福大学的入学门槛都很高,它每年的招生人数只有伯克利的五分之一,来到这里的学生都是希望自己今后事业上有所成就,它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学习的主动性是不用人担心的。纽曼教育方法成功的第二个关键因素是大学学生和文化的多样性。斯坦福大学的学生来源非常多样化、多元化。他们从文理、工程、医科、商业到法律什么都有。
18. 对年轻的学生最有益的校园环境就是那种最贴近今后真实生活的社会环境。在斯坦福的岁月里学习到的社会知识比课堂知识对自己的一生更有帮助。创业者要成为全才(用他的原话讲,Be an expert in all aspects.)
19. 这东风就是学校最后扶植一把。―年轻人,当一个人往下走的时候是不需要扶的,当他往上走时恰恰需要你扶他一把。斯坦福大学无疑在扶植学生创业方面做得非常好。,在中国,一位普通的清华大学或者北京大学的研究生有没有可能通过学校直接见到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斯坦福能做到这件事是它了不起的地方。斯坦福大学有一个非常闻名的风险投资论坛(Stanford Entrepreneurship Corner)
20. 妨碍一个创业者成为业界领袖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两条不得不注意,第一是好高骛远:关于这一条我们在前面已经多次提及,就不再赘述了。第二就是小富即安:很多人办公司都本着捞一把的想法,而不是做一番事业,这些人归根结底是创业的境界不够高。而这种境界是不可能从课堂上学到的,只有经常和世界级的人物在一起切磋,一个人的境界才能有质的提高,他才能站在巨人的肩上。
21. 斯坦福大学鼓励创业的另一个具体措施是对利用职务发明创业的宽容性。斯坦福大学第二大的帮助就是营造了一个创业的气氛和传统。创业的气氛非常重要。在一个有创业气氛的大学里,创业是一种主动行为,创业者出于自己对一个技术和它的商业应用的特别兴趣,将它的实现作为自己的理想,这种动力对于创业的成功不可或缺。反之,如果光靠别人来推动创业,是鲜有成功的。
22. 环境是可以影响人的。在斯坦福这样创业成风的环境中,一个计算机系或者电子工程系的博士生不想自己创业有时可能都会不好意思。而创业失败也没有什么可耻的。而在绝大多数大学里包括麻省理工学院并不是这样,导师希望学生只专注学术,而博士生则是以进入学术界为荣。没有到真正工业界工作的,更不用讲办公司了。
23. 新的技术、新的商业模式在全世界各地每时每刻都会诞生,但是将它们最终变成产品,变成一个新的行业需要一个像斯坦福大学这样的孵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