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点:一家本土Linux企业的跌宕浮沉(上)

来自:Linux fans

  20017月,一家由几个20岁刚出头的少年创立的中文Linux公司,成立半年后就在美国纳斯达克"金榜题名",上市第一天,股价上涨400%,市值超过4亿美元。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叫作蓝点的公司,就像一位一夜成名的青年才俊,春风得意。

  可是,3年后的20037月,正当Linux商业在全球勃兴之时,蓝点却陷入了空前的低潮。作为国内从事中文Linux商业开发最早的企业,蓝点股价在纳斯达克却一路狂泻,到2002年前后,每股已从最高时的22美元直落到008美分的低点。

  联想到今年年初美国同样一家知名Linux企业SCO公司的遭遇,令人不禁对Linux商业狐疑丛生。为什么正当Linux商业开始崛起时,像SCO、蓝点这样的国内外知名Linux企业却纷纷陷入了困境?是众多Linux企业选择了错误的路径,还是Linux商业又遇到了新的暗礁?作为国内最早的Linux商业开发者,一叶知秋,对于蓝点的解剖,也许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理性地发现中国Linux商业的梦想和现实、沉醉和清醒。

  被遗忘的那段历史

  在IDC对中国市场跟踪监测的6Linux企业中,已经找不到没有蓝点的名字,一位分析人士说,蓝点不应该再算是一个Linux 厂商,"因为它在Linux操作系统方面几乎没有任何出货量。"

  仅仅两年,再见邓煜的时候多了很多沧桑感。雨后的阳光穿过深圳南方苑酒店大堂的落地窗打在他的脸上,使他的笑容多少显出些苦涩,但是即便如此,邓煜也并不承认他的失败。

  就在一个月前,作为蓝点当初的几个核心创业者,邓煜将手中仅剩的10%不到的蓝点股份再度出让大部分给新股东--深圳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易之及总裁刘正之兄弟;眼下他正面临着退出蓝点另谋职业的问题,因为新股东认为,邓煜已经"不再适合在新蓝点工作"了。

  许多人都知道,蓝点Linux是名副其实的中文Linux先驱。19997月,蓝点的几个年轻的创业者做出第一个在framebuffer上进行汉化的中文Linux版本BluepointLinux。而红旗Linux诞生于19998月;中软第一个中文Linux版本的发布是在19999月。

  蓝点刚出江湖的年代里,锋芒之锐利,在当时能与之相争的恐怕只有TurboLinux这样的大腕。有意思的是,TurboLinux与蓝点Linux所用的汉化方式不一样,双方当时在媒体上正经有过一番唇枪舌剑,争战中的蓝点刀枪舌战,毫不逊色。

  在199910月到12月的蓝点最辉煌的两个月期间,依靠自己的中文桌面Linux,蓝点一举拿下了三个大单:与国内最大的PC出口商厦华三宝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厦华三宝的主打产品"状元一族"中全面预装蓝点Linux ;与长城计算机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其主打产品金长城"飓风699"系列和"居易"系列电脑上全面预装蓝点Linux;与TCL电脑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在TCL主打产品精彩600610718系列电脑上全面预装蓝点Linux

  仅凭这三张大单,蓝点每月出货量可以做到15万套,一跃成为中文Linux最大的供应商,占国内市场份额的80%以上。

  按照蓝点创始人之一李凌的说法,当时市场最火的时候每套预装系统可卖到8元钱,每月出货量15万套就意味着每月营业额是120万元,这对于不到十个人的蓝点公司来说应该不是一个小数目,邓煜笑言:"我们是中国市场上第一个靠Linux挣到了钱的公司。"

  半年之后,200037日,蓝点成功上市纳斯达克。然而,恰恰是在蓝点如沐春风的最高点上,阴影已经浮现。

  在理想与现实间蜗行

  "我们就像大海里的一粒尘沙,从头到尾都很渺小,潮水来了一下子就把我们冲上了潮头,但我们还没来得及反应它就退了,把我们留在海滩上被曝晒。"

  --李凌

  "就像是突发高烧,把人烧迷糊以后又突然退去,来和去都是那么的莫名其妙。"一位当事人这样评论蓝点的浮沉。蓝点的商业奇迹来得太突然也太短暂,到200023月份,几乎是除了这三个大单,蓝点的预装生意就像退去的潮水一样,了无踪影。

  而此时的蓝点已经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正可谓功成名就、意气风发,很难感受到前路艰辛。从股市上圈到钱以后,邓煜们的兴趣点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们发现,做操作系统本身空间太小,"100多万的用户,怎么可能写出大型的应用呢?大家关注我们,是因为我们做了汉化内核,说到底这还是具体应用,要真正想做第二个微软,怎么可能?"

  几乎是很自然也很突然地,他们放弃了操作系统业务,而把主要精力转移到了Linux技术在智能家居等设备的嵌入式应用开发上。

  从此,蓝点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从2000年初到2002年,蓝点先后立项的嵌入式产品不下五六个,先是机顶盒,然后是e-HomePDA、税控机、嵌入式浏览器、网络终端等,在极速的创业回报中他们热情如火,最多的时候同时做两三个产品研发,另外还做六七个零散项目。但是现实残酷地否决他们,在他们选定的嵌入式产品研发中,几乎99%以上都是半途而废。机顶盒产品从2000年一直做到2002年,第一款产品已经做出来,但没有卖出去一台。

  第一次,李凌开始觉得那"有点受人蛊惑的味道",对市场需求不了解,完全是一时冲动;e-Home也是2000年提出的概念,但"想法太超前了",功能设置非常多,价格上却没有一点儿优势,做了两年,最终做成了研发与市场配合的败笔;PDA做到基本成型却因为上游厂商PDA业务的解散无疾而终;嵌入式浏览器则完全是一个冒进式产品……在一次又一次失败的尝试中,由于抛弃了桌面业务,蓝点身陷泥淖,不得不在理想与现实间蜗行,日常的开销靠一些零散的服务项目勉强支持。

  回头重看,邓煜到现在也不认为蓝点走错了,"我们一直在探索、在调整,在寻找一条更适合像我们这样的民营企业的发展之路。"邓煜有些抱怨蓝点没有任何政府背景,拿不到政府的支持,"但即使拿到了,对我们而言也不会有什么根本性的改变,只能说日子会好过一点点,根本的问题是市场根本不成熟。"

  在邓煜看来,蓝点放弃操作系统而走向嵌入式产品研发,"选择的方向是对的""单纯做操作系统不可能赚钱,更何况Linux技术是一个基础性的东西,它的竞争是国际化的,在应用方面实现本地化,比如内核汉化等工作我们这样的企业能做,但要做操作系统的提供商我们做不到,我们不处在那个位置。"邓煜认为蓝点的转移是一种被动的转移,但又是不能不做的转移。

  按照邓煜的理论,操作系统与芯片等上游厂商关系密切,而从目前的产业布局来看,那些上游厂商全部集中在欧美市场,它们的芯片新品,在操作系统方面找合作伙伴不可能找中国企业来做,只有像RedHat那样的公司才可能是近水楼台。"像蓝点这样的中国公司,处在产业链下游就只能做下游的事,诸如本地化应用,我们选择的正是这样的一个方向。"

  邓煜甚至还怀疑红旗与中软们目前在操作系统领域的成绩:"那不算什么,它们有政府支持,但也同样过得艰难,没有35年的时间,它们想靠自己的能力在操作系统的层面里赚钱是不可能的。现在政府对它们的支持不过几千万元,但是桌面没有应用开发,就没有用户,没有用户就没有应用开发,这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恐怕上百亿元、上千亿元的投入也未必会有结果。"

  不管承认与否,在Linux嵌入式领域,蓝点确实又一次成为了先驱。不少业内专家都把嵌入式领域看作是Linux最有可能率先突破微软垄断的领域。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对此特别认可,他曾经专门著文阐述Linux在嵌入式领域的机会,认为"虽然目前Linux在服务器领域增长速度最快,但未来在嵌入式领域,Linux最有机会成为’老大’,因为这个领域的现状是’群雄割据’,多种操作系统并存,没有绝对的’老大’"

你可能感兴趣的:(lin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