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内核引导参数
1.“boot=”
此参数指明包含引导扇区的设备名(如:/dev/had),若此项忽略,则从当前的根分区
中读取引导扇区。
2.“root=”
此参数告诉内核启动时以哪个设备作为根文件系统使用,其设定值为构造内核时根文件
系统的设备名,可用的设备名有:
(1)/dev/hdaN~/dev/hddN:ST-506兼容硬盘,a到d上的N个分区
(2)/dev/sdaN~/dev/sdeN:SCSI兼容硬盘,a到e上的N个分区
(3)/dev/xdaN~/dev/xdbN:XT兼容硬盘,a到b上的N个分区
(4)/dev/fdN:软盘,A:(N=0)或B:(N=1)
(5)/dev/nfs:由网络取得根文件系统的标志
3.“nfsroot=”
若需通过NFS提供根文件系统来引导无盘工作站,此参数为内核指定了网络根文件系统所
在的机程序、目录及NFS,其格式为:nfsroot=(〈server_ip〉:)〈root_dir〉(,nfs_op
tions〉)
4.“nfsaddrs=”
设定网络通讯所需的各种网络界面地址,如无此参数,则内核会试图用反向地址解析协
定(RARP)或启动协定(BOOTP)找出这些参数,其格式为:
nfsaddrs=〈客户端IP〉:〈服务端IP〉:〈网关IP〉:〈子网屏蔽〉:〈客户端名称〉:〈
网络设备名 〉:〈auto〉
5.“image=”
指定Linux的内核文件。
6.“delay=”
设定引导第一个映像前的等待时间。
7.“disk=”
此参数为某一特殊的硬盘定义非标准参数。
8.“append=”
为内核传递一个可选的参数行,其典型的应用是为不能完全由系统自动识别的硬盘指定
参数,如:append = "hd=64,32,202"
9.“label=”
此参数为每个映像指定一个名字,以供引导时选择。
10.“read-only”
设定以只读方式挂入根文件系统,用于文件系统一致性检查(fsck)。
11.“install=”
安装一个指定文件作为新的引导扇区,缺省为/boot/boot.b。
12.“loader=”
说明所使用的链加载程序(chain loader),缺省为/boot/chain.b,如果不是从首硬盘或
软盘启动,那么,此选项必须说明。
13.“table=”
说明包含分区表的设备名,如果此参数忽略,引导加载程序将不
能传递分区信息到已引导的操作系统。
14.“init=”
内核初始化时执行的程序,通常过程为init、getty、rc和sh,版本1.3.43以来的Linux
内核能够执行/sbin/init说明的命令行,若在引导过程中出现问题,则可设置init=/bin/sh
直接跳到Shell。
15.“ramdisk_start=”
由于内核不能放在压缩的内存文件系统映像内,为使内核映像能够和压缩的内存映像放
在一张软盘内,加入“ramdisk_start=〈offset〉”,这样内核才能开始执行。
16.“mem=”
此参数的目的之一是为Linux指定使用的内存数量:如mem=96MB,目的之二是指定mem=n
opentium告诉内核不要使用4MB分页表。
17.“vga=”
设置显示模式,如80×50、132×44等。
18.“linear=”
产生用于替换硬盘sector/head/cylinder地址(硬盘几何参数)的linear扇区地址。linear
地址在运行时产生并且不依赖于硬盘几何参数。某些SCSI硬盘和一些以LBA方式使用的IDE硬
盘可能会需要使用这个参数。
19.“prompt=”
给出“boot:”提示,强制bootloader等待用户的键盘输入,按下回车键则立即 引导默认的
操作系统,而按下Tab键则打印可供选择的操作系统。当“prompt”被设置而“timeout”没
有被设置时,系统会一直处于等待状态而不引导任何操作系统。不设置该参数时,bootload
er不给出“boot:”提示而直接引导默认操作系统,除非用户按下了Shift、Ctrl、Alt三键中
的任何一个。
20.“timeout=”
设置等待键盘输入的时长,单位是0.1秒。超过这段时间没有输入则为超时,系统将自动引导
缺省的操作系统。如果不设置本参数,缺省的超时时间长度为无穷大。
21.“other=”
设置包含非Linux操作系统,如DOS、SCO UNIX、Windows 95等系统引导映像的文件或设备。
22.”alias=name”
给当前操作系统起一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