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操作系统再思考:建设更加主动的网络,面向连接一切的时代

最近太忙,很难有时间更新blog,也没有时间更新Hello China操作系统。不过对物联网操作系统的思考,却一直没有停止。这一段时间发生的几件事情,对我又有了新的启发。趁此周末下午闲暇,大致总结一下,与朋友们共享。

首先第一件事,是腾讯集团董事会主席马化腾先生在某互连网大会上,发表了代号为“北斗七星”的七个观点,对未来互连网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虽然是七个观点,总结起来无非是大数据、物联网、社交网络等三个领域。对于物联网,马化腾先生没有直接说“M2M”“物联网”之类的,而是使用了“连接一切”的说法。人与人之间会连接起来,人与物之间会连接起来,物与物之间也会连接起来。对于这个”物“,马先生没有做限制,他认为可以小到DNA级别。“连接一切”的观点首次被行业顶级人物提出来。提出这个观点之后,马先生还不忘给自己做一番广告,认为微信平台可以充当连接一切的入口。我个人的理解是,目前在你微信里面的联系人,将来很可能扩充到“物”,比如家里的电器,办公室内的办公用品,公共设施(某路公交车、某个停车场等),甚至是你自己的器官(有点可怕吧?呵呵)。比如你可以给家里的电饭煲发一条消息,让它立即启动,等等。再举一个例子,你上下班坐的公交车,也会以帐号形式呈现在微信里面,什么时候到达你所在的站点,上面有多少人,预计多长时间到你的目的地,等等,都可以呈现出来。

从上面的描述中,你看到的,可能是微信或者另外一个类社交软件,但起支撑作用的,却是连接“物”和社交软件入口的终端软件,以及它们之间的通信网络。这个终端软件,我认为就是物联网操作系统。而且很可能就是Hello China,:-)

另外一件事情,是在伦敦召开的全球移动通信大会上,某电信行业巨头(具体不说,这也是我目前的东家)的核心人物(具体也不说,暂且叫做X总)也提出了同样的观点,connect everything。这里的意思是想说明,目前的网络容量,是远远达不到“connect everything"的目的的,运营商需要加大投入,需要大量的购买电信设备。虽然有商业目的,但这种连接一致的观点,确是很有道理的,与马化腾先生不谋而和。

要实现连接一切的目的,光有足够容量的网络也是不够的,网络毕竟是虚拟的,不是一条一条的绳子,怎么连接具体的”物“呢?要连接,必须在物上有结点,这个结点就是物联网操作系统。这与”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是不同的,现在的网络,与其说是”网络连接了人“,还不如说是”人连接了网络“。因为人是有意识的,能够主动的去连接网络,从网络上获取到可靠的服务。一旦某个网络连接不上,比如移动网络,人会做一些设置,试图连接其它的网络,比如WLAN,或者打电话给运营商投诉。总之,在”人连接人“的时代,人是主动的,网络是被动的。但是”物“是不具备这种能力的,它很被动,要实现可靠的连接,需要对它进行”智能化“,这种智能化的手段,就是物联网操作系统。在连接“物”的情况下,“物”是被动的,网络是主动的。要实现网络对“物”的主动控制,就必须在“物”上安装网络的代理,这个代理,就是物联网操作系统。

总之,”连接一切“的观点,已得到广泛共识。但是要实现这种连接一切的美好愿景,只凭借目前的基础设施(电信网络,社交软件等)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充分考虑如何把要连接的物体”智能化“,”可控制“。毕竟物不是人,没有主动性,需要被动的去管理。而物联网操作系统,则是赋予”物“智能化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通过引入物联网操作系统的概念,还可以改变现有的网络建设思路,由“被动网络”转变为“主动网络“。

设想一下,未来的连接一切的网络,应该是由三部分组成的:用于管理和服务”everything"的大数据平台,用于连接大数据平台和"everything"的网络,以及运行在“everything"之上的物联网操作系统。其中物联网操作系统与大数据平台之间,建立一种类似”绳子“的逻辑连接,牢牢的把物和人、物和物连接在一起。这三者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巨大的数字神经,把人类社会的各种实体(人和物)有机、可靠的连接在一起。

比较凌乱,顺手捻来,仅供参考。总结下来,核心观点是一句话”建设更兼主动的网络,面向连接一切的时代“。

本文作者:辛庆祥,物联网操作系统概念提出者和倡导者,Hello China操作系统设计者,MBA,著有《操作系统实现之路》、《嵌入式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等书籍,十多年通信行业从业经验。转载或引用本文,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多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物联网操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