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不是主流

我们?我们是谁?我们是内地IT从业者。

但我们在全球IT产业链中,我们还不是主流。

中国是全球制造工厂,这里有廉价的劳动力,有廉价的矿产资源和原材料,有不甚严格的政府监管和环保限制,但我们仍然处于全球制造产业链中最末端,我们没能向上走,却给老外制造了优质低价的消费品,现在环境变化了,一切成本都在上升,资源在减少,监管在严格,我们向上走的路更艰难。但事情有两面,我们往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最后的关头“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所以,可能我们过去环境太好了,所以不需要向上走(做出来就能卖掉干吗费那劲),现在我们环境不好了,向上走哪能那么容易,于是倒闭,于是大浪淘沙始见金。

我们的IT业界也在经历着这个过程。我们处于全球IT产业链的最低端,但我们却连我们的制造业都比不上。我们的代码制造质量、我们的代码制造成本,都无法和我们的制造业相比。IT业,是一个人才智商聚集的行业,这么多人才却无法加快我们追赶我们制造业水准的差距。

我们的华东、华南制造业,从集体集资购买设计图、集体集资国外参展,到原材料生产、成品生产,再到批发市场搭建、批发渠道,都已经产销合作链成熟。他们现在也在努力向品牌、向设计、向个性服务、向增值周边服务进发。

而我们的国内IT业界,还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到处都是小麻雀,谁也长不大,谁也饿不死。最近,有好几个和我交流的网友,正准备加入这个小麻雀的行列。从明眼一看,他们的资源、管控力、营销、人格底蕴、产品、盈利模式,都不具有竞争力,很典型的一个小农思想,就是想现在给老板干,钱都老板收了,还不如自己出来单干多赚点钱。我有几个已经创业4-6年的朋友了,做软件或做网站,年收入超过300万的都很少,大多努力撑在100-200万,公司撑在3-10人之间。未来他们如何走,我也看不到,我也没有好的建议。曾经起家的人脉关系资源,该耗尽的已经耗尽,新开拓的人脉关系资源并且能用上做生意的,还无法支撑更多的销售额。

我曾经问他们:你们感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他们在创业前告诉我有人脉关系资源,有开发能力,有低成本,有满意的周到的服务。但现在,这些创业前他们认为的优势,现在他们已经不认为是优势了。未来在哪里,也很茫然,只不过下个月的工资要开,还有一些合同想搞定,还有一些项目在进行,自己现在给人再去打工心态门槛也过不去,再说了再去应聘也已经不好应聘了,自己当了这么多年的小老板,什么都干了,但真要应聘一份特定的岗位,还真拿不出来。应聘什么呢?技术总监?自己掌握的技术早陈旧了,而且早远离技术和代码了。销售总监?自己如果能销售出去,何苦给别人打工。实施总监?服务总监?咨询总监?总经理?

我们国内IT业界,一般面向国际市场的少,主要面对国内市场(除非是软件外包)。而我们国内市场的客户,大多处于全球产业链的最末端。他们自己都靠低成本活着,我们想从他们身上再得到肉谈何容易。

总算有一些好企业,人家还都想门当户对,自然看不上小麻雀。正好国际IT大佬们希望在中国开拓市场,这类客户正好都被大佬们搞定。

我们还无法专业分工,因为我们把周边业务砍掉了,我们的销售就会下降,连现有的人都养不活,所以我们必须成为小麻雀,因为我们想活着。这是很现实的。

只有我们的销售规模和利润大到一定阶段,我们的核心业务逐步占了收入和比例大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周边业务卸掉,这样我们就专业了。

而这个过程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核心业务,就无法长大。长不大,而我们创业希望赚大钱的欲望无法满足,就开始各种业务都吃以使销售规模扩大,而核心业务,最后就干脆不着了。既然能这么扩大活着,干嘛费劲投入到核心业务打造上去。这种思路,和我们的制造业很相似。

我知道一些拥有核心业务的企业,他们一开始也是为了赚大钱而创业。他们掘了第一桶金后,他们并没有立志收集第二桶金、第三桶金,而是开始一边保持活着,一边打造核心竞争力。过去和他们同时期创业的同行,还在最低产业链行进着,也活的不错,两者相比,销售额和利润都差不多。但危机一来,在低端行进的受不住压力了,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却脱颖而出了。

因为我们依附的客户还处于产业链最低端,所以无法给我们提供我们足够活着的养料,所以我们一直小麻雀,我们一直无法专业分工,由此也无核心竞争力业务。

在程序开发上,有网友甚至问我为什么php要用模板,说修改代码的时候很麻烦,修改完页面还得修改程序,两个文件需要同步修改,哪个文件改错了,都不能运行,一点不如过去写代码,过去php代码、HTML、javascript都在一起,一个文件,很好用,很放心没有改漏了,或者给客户更新了A文件,没有给客户更新B文件造成错误。

我很理解这位网友的想法。因为国内的项目都是小项目,几乎都是1-2个人就搞定的,所以代码量也小。而且由于没有核心业务,只有代码开发的能力,随便拉客户拉单子,能拉到什么单子就做什么单子,所以项目和项目之间复用性并不高。

在这种现实下,就是页面和代码分离了,也没有代码重用的机会。代码也少,一个差不多的程序员都能理解了,所以也不需要分类、分层。

我回答那位网友,你如果理解不了为什么要把代码和页面分离,你可以想想你为什么要把图片单独放一个目录,而不是和你的php文件都放在一起呢?

他回答我说,如果把图片和php、JS文件都放在一起就会看着乱,找文件不好找。

我说,没关系呀,有windows文件管理器,你按名字和类型一排序不就可以了么?

他说,不行,图片太多,和代码混在一个目录,很乱,找起来不好找,看起来也心情不爽,影响开发心情。心情不好,就容易代码写起来烂坛子烂摔,代码质量就保证不了。

我说,对,把页面和代码分离,也是这个作用。

他终于明白了。

但是我也明白了一个事情。我过去写了不少SOA文章,讲面向函数、面向对象、面向组件、面向服务,但许多人批评我虚。我仔细想了想,咱们大多数人做的都是小项目,很少有人能遇到10来个人配合开发一个系统的事情,都是1-2个人开发一个系统,即使研发中心有30号开发人员,也肯定是有10个子系统,还是每2-3个人负责一个系统。所以,我看得到不少国内看似上规模的研发中心(有30号开发人员的研发中心在国内算比较上点规模的了),其实还都是小麻雀,只不过是人的堆积,连一个需要10个开发人员互相配合开发的系统都没有。

代码量小,自然一个人就可以掌控了,何必要分函数呢(很多人的代码中的函数是软件中事件的处理,自己主动写的函数还很少),更何必要分对象和组件呢,更不要提面向服务了。这些都用不着,当然也理解不了。

我也想到了我们的软件工程,版本管理、重构、测试驱动、部署,我们都很少用到。因为我们连测试人员都没有,连设计人员都没有,连专门的项目管理人员都没有,一个程序员从需求调研(连个需求调研方法也没有,就让客户随便想到哪里说到哪里)、没有设计直接建立数据库表结构然后开发代码做界面、没有测试、没有文档、甚至连个setup都没有,直接用U盘给客户COPY过去、培训也没有、更没有培训文档、支持也就是程序员接电话。这个现状和10年前没什么变化。10年了,我们只是死了一批小麻雀,然后又增加进更多的小麻雀,更多的小麻雀僵而不死。很多无缘进入好软件企业的程序员,也开始烂坛子烂摔了,也不学习了,认为自己再跳槽也就是从这个小麻雀到另一个小麻雀,命运就是如此。在现在这个小麻雀公司里,也不好好写代码,得过且过,认为反正它也是个小麻雀,它也没什么前途,干嘛要给他努力拚命呢?我见到不少程序员看老板不在就上网休闲,心里很虚空。有的人开始炒股,一心用在炒股上,希望炒股能赚些钱。还有一些人想找一些小活干干,赚点外快。

所以,众多网友批评我太虚,老讲自己空想的未来趋势,老讲SOA、SaaS、Open API、云计算。这些内容,网友们都不需要,因为这些理他们太远。他们只想用代码完成工作,赚些钱。

我们的制造业正在经历冬天,大量的平庸的无核心业务的企业死去。但是,必将有一批企业会在冬天中艰难向上,最终在春天大步发展脱颖而出。到哪个时候,我们IT企业,是否做好了准备,迎接这个春天。

唇亡齿寒,皮之不存毛何附焉。我们的客户正在经历冬天,他们都在死亡,都在饿着,我们怎么会好过呢?他们都在苦练内功,以求向上脱离现在的牢笼,而我们还在原地踏步吗?等人家客户长大了,而我们还没有匹配的成长,必然会抛弃我们。因为我们对于他们没有价值了。他们需要的是匹配的IT企业。

结尾想起一个事情,有个程序员讲他们用的架构是spring+strcuts+hibernate。我说为什么要用hibernate,你有屏蔽SQL语句,统一操作对象的业务需求?你有跨数据库的需求?

答曰:都没有。他们一直固定使用oracle。他们也习惯操作SQL,没有觉得直接操作SQL有什么局限和问题,但如果不这样,他们的软件就没有架构。

没有架构有如何呢?你的架构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你既然没有这个架构所能解决的问题的需求,你干嘛要采用这套架构呢?

答曰:赶个流行吧。

我们常常是遇到问题然后才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而这位却是没有问题自己产生问题。而这种现象,我们的业界却比比皆是。

我看着我们业界的IT外包开发现在是成一定水准和规模了,在人员组织、进度推动、多方协调、质量、文档、测试上都有相当的水准。而我们大量的其它软件开发企业,恰恰缺少这些能力。这已经是一个不可小视的问题了。一旦这些外包公司转做国内市场,他们的整体水平可比我们这些小麻雀要高的多。而且,我已经看到大量外包公司正在这样尝试行进了。当他们成气候了,我们这些软件开发公司又该走向何方?

如果我们在开发环节无法击败这些外包公司,丧失了作为一个软件开发公司的最基础能力,被迫转型,我们能转型成什么公司?咨询公司?培训公司?服务支持公司?实施公司?

我们有能力转型成为这些类型的公司吗?我们正在做准备吗?

这个冬天,可能会让我们更清醒一些。

有人说:“你说的这些离我们还是太远。我们才不关心产业呢。事情没你说的那么严重。你说过10年都没有变化,以后怎么会变化快呢?”

中国的经济,是5年一个循环。过去10年,我们的客户企业,在质上提高的比较少,都是在量上面,在战术上面的发展。但这次的经济冬天,是要企业在质上提升。这个提升的显现,也就会在2-3年后发生规模效应。

有人说2-3年后可能干不干程序这行我都说不准,还有人说2-3年还远呢,肯定能做好IT企业的转型。

但是,事情并不如此乐观。如果你领导过公司的变革与提升,你会明白,5年能坚持的做,才能达到那么一点点基础,还不能说很良好的发挥效应。这个过程,我个人是能深深的体会的。为了建立研发组织体系,我费了5年时间,才搭建了一个基础体系,还时常被打乱。但从现在效果来看,建设的非常及时,非常有必要。

过去我们的客户,签一个单子,去1-2个程序员就OK了。但现在客户口味提高了,你必须商务、售前、项目管理、开发、测试、文档、实施、咨询、服务,都得有一个项目团队来服务才可以,还要看我们的实施案例,项目过程管理方法,考察我们很严格。

如果我们直到客户变化了,我们由于我们的素质要求达不到客户要求而拿不到客户单子了,才去匆忙搭建,那样已经晚了。变革是最容易受人抵制的,我们的进程快不了。2-3年,其实是一个蛮短的时间。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还不是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