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日,闲着没事,来公司梳理一下最近的项目心得,又翻起了前段时间看到的文章《应试教育的死穴,恰在于堵死了孩子“犯错”的空间》,来浅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吧!
还是从自身谈起,小时候手笨,脑子不是很灵活,于是会出现各种的问题,这时候老师就开始发火、生气,轻则骂几句,重则棍棒伺候。于是在这种环境下,总是害怕犯错事,害怕犯错误。
还有一种情景,就是所谓的考试了,尤其是语文考试,相比大家都经历过,对于一篇阅读理解的分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写写自己的心理体会不就得了,可总是会有一种所谓的规则在制约这你,甚至还有如今考试的法则、考试模板的出现,只要按照这个模板来就可以拿高分。我们都被犯错给吓怕了,害怕犯错。以前听过一句话,所谓的专家,只不过是把这个行业内所有的错误都犯了一遍。确实是这样,人只有在犯错中,才会有成长。古往今来,也是有了前人们的经验,我们的社会才会发展的更好。所以不要害怕犯错。
再看一下我们的教育,估计都成了一种模式,一种模板。这个就是这样的,那个不能那样,这种类似情况很多。尤其是小时候,有时候禁不住想多问个为什么,可是惧怕老师那嘲笑的眼光,不敢多问,只能死记硬背的记住,这个就是这个样子。
这篇文章中也谈及到了“好奇心”,好奇心,善于提出好的问题,以及渴望获得更深入的理解的一种习惯。好奇心是一种好事,如果您的孩子充满的想象力,对未知充满的好奇,那么恭喜您,您应该多夸夸孩子,因为人只有有了好奇心,才会有欲望去获得对于好奇心满足的一种追求,一种动力。而不应该扼杀孩子的好奇心,只给出一种答案。
回归自身这么多年的学习经历,发现总是缺了点什么。如今才知道,缺失了一种好奇心,一种探索的欲望。于是在工作上有时就是身心疲惫,总是在做重复性的工作,没有提高。这个东西就是这样,去做吧!但背后隐藏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不能是那样? 这估计就是这么多年来传统教育下烙下的印记。在传统的学习方法下,教学往往只是通过死记硬背来转移信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很少有机会提问,或者自己亲身发现一些东西,而这正是我们的缺失,因此,原始的好奇心往往会受到一些侵蚀,经过这么多年来,反而会失去创造力和好奇心。
文章中还提到,与其称为“失败”,不如称之为“循环重构”,因为只有在犯错中,才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的本质,积累经验,成长的才会更快。
因此如今学习什么,教育该给我们什么?是某一门学科的分数吗?,忽然想起了一位米教授的语录,最后以此语录结尾,留更多的思考空间吧!
http://blog.csdn.net/xjc1278003262/article/details/8742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