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复习总结

 

        昨天我参加了软考,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分为三个级别,我考的是其中的中级资格的软件设计师的考试。考试分为两项考试:上午的客观题和下午的主观题。整体考试下来感觉这个考试题目并不是很难,大部分考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就是考试范围挺广泛的。

       上午题75道选择题,大部分是一些基础性知识考查,难度不是很大,只不过设计的范围很广泛,主要包括:数据结构、算法、编译原理、操作系统、系统开发与软件工程、数据库、多媒体、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网络基础、安全性可靠性与系统性能评价、标准化、知识产权、面向对象技术等十多门课程。因为上午题是选择题,所以就没有什么好怕的了,实在不会了,按照选题的原则看着哪一个顺眼选一个这题也就算做了,所以不会出现哪一个题冥思苦想之后空白的现象。

       考试范围很广泛,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尽量复习的全面一些,如果有时间的话,最好每一门科目都要系统的过一遍,从最基本的地方复习起,逐步的将各个科目涉及到的科学原理从基层盖成一座坚实的高楼大厦(其实很喜欢这种感觉)。当然,这是比较理想的状态,尤其是对于像我这样的在考试范围中有一部分没有接触过的内容(数据结构、算法、编译原理、网络基础)的人来说,我觉得更应该采取这样的方式来复习,更应该把握好软考的整个复习过程。因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它可以让我们的知识成长树横向发展,让我们学到的知识更加广泛。

        很遗憾,这次复习的时间不是很充裕,看完米老师给的软考视频,然后又为参加GCT考试付出了23天的复习,考完了GCT,离软考的日子就只有十天了,十天的时间要怎样利用才能通过考试呢?参加完GCT考试之后就匆匆的从石家庄赶回了廊坊,用了两天时间才从GCT考试的奔波与思维中转换到软考上来,然后面对浩浩荡荡的软考复习内容展开了突击性学习,当然这种学习方式对于提高自身能力来说是无济于事的,不过为了先通过这次考试也只能这样了。

        复习软考的最后几天中,过的也是很充实的,每天坚持至少复习11个小时,尽量回顾软考视频中看过的知识,利用手中的《软件设计师考试同步辅导——考点串讲、真题详解和强化训练》书,首先复习上午题,先将自己不熟悉的比较难的部分(本书中的第二章程序语言基础知识、第三章操作系统知识、第四章系统开发和运行、第五章网络基础知识)用了3天的时间快速的过了一遍,然后针对自己熟悉的部分(本书中的第七章数据库技术、第十章面向对象技术)用了1.5天的时间浏览了一遍。突击复习,用真题带动知识点的复习,然后做后面的强化训练,了解考试的类型,出题规则和答题技巧。

         然后复习下午题,了解了一下题型之后,心里才松了一口气。第一题数据流图、第二题数据库、第三题UML、第五题设计模式这四个题平时都学过啊,这是平时做工程常用到的知识啊,心中暗自窃喜,同时也由衷的敬佩提高班我们伟大领导者——米老师在我们学习中的英明领导。正是有了米老师对我们学习课程的合理性安排,教给我们合理的学习方法,我们才能真正的将各门学科联系起来,学到一般人在大学里学不到的东西,做出可以使用的系统。至于第四题算法题,通过其他同学的复习都反映这个题难,也很耗费时间,所以自己就在临考前大概看了一道算法题的代码和答案,对题目类型做到心中有数。看下午题用了3天的时间,然后用剩下的1天左右时间整体的回顾了一下,针对记不清的经常考到的概念性内容加强了一下记忆。

         软考虽然结束了,但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让我们了解到我们还有好多东西不知道,还有好多东西需要去学习,还有好多有待提高的不足之处,无论是学习内容还是学习方法,无论是学习上的还是生活上的。

         我们的学习依然没有停止,我们需要做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不论是对软考内容的再度理解还是接下来的新的学习内容,软考的结束点就是下一段学习的新起点。Too many things to do,I’m ready.

 

你可能感兴趣的:(设计模式,数据结构,算法,数据库,网络,U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