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 浅谈InnoDB存储引擎

InnoDB是事务安全的存储引擎,设计上借鉴了很多Oracle的架构思想,一般而言,在OLTP应用中,InnoDB应该作为核心应用表的首先存储引擎。InnoDB是由第三方的Innobase Oy公司开发,现已被Oracle收购,创始人是Heikki Tuuri,芬兰赫尔辛基人,和著名的Linux创始人Linus是校友。


InnoDB体系架构

[MySQL] 浅谈InnoDB存储引擎_第1张图片
上面是InnoDB的一个简图,简单来说,InnoDB是由一系列后台线程和一大块内存组成。

后台线程

默认情况下,InnoDB的后台线程有7个 —— 4个IO thread, 1个master thread, 1个lock monitor thread, 一个error monitor thread

内存

InnoDB的内存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缓冲池 (buffer pool)、重做日志缓冲池(redo log buffer)以及额外的内存池(additional memory pool),如下图所示:

[MySQL] 浅谈InnoDB存储引擎_第2张图片


其中缓冲池占最大块内存,用来缓存各自数据,数据文件按页(每页16K)读取到缓冲池,按最近最少使用算法(LRU)保留缓存数据。
缓冲池缓冲的数据类型有:数据页、索引页、插入缓冲、自适应哈希索引、锁信息、数据字典信息等,其中数据页和索引页占了绝大部分内存。

日志缓冲将重做日志信息先放入这个缓冲区,然后按一定频率(默认为1s)将其刷新至重做日志文件。

Master 后台线程

InnoDB的主要工作都是在一个单独的Master线程里完成的。Master线程的优先级最高,它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循环:主循环(loop)、后台循环(background loop)、刷新循环(flush loop)、暂停循环(suspend loop)。

先来看看主循环,下面是它的伪代码:
void master_thread() (
loop:
for (int i =0; i <10; i++){
    do thing once per second
    sleep 1 second if necessary
}
do things once per ten seconds
goto loop;
}

其中每秒一次的操作包括:
  • 刷新日志缓冲区(总是)
  • 合并插入缓冲(可能)
  • 至多刷新100个脏数据页(可能)
  • 如果没有当前用户活动,切换至background loop (可能)
和Oracle类似,即使事务未提交,也会每秒刷新重做日志缓冲区。

其中每10秒一次的操作包括:
  • 合并至多5个插入缓冲(总是)
  • 刷新日志缓冲(总是)
  • 刷新100个或10个脏页到磁盘(总是)
  • 产生一个检查点(总是)
  • 删除无用Undo 页 (总是)

接着来看后台循环,若当前没有用户活动或数据库关闭时,会切换至该循环执行以下操作:
  • 删除无用的undo页(总是)
  • 合并20个插入缓冲(总是)
  • 跳回到主循环(总是)
  • 不断刷新100个页,直到符合条件跳转到flush loop(可能)
如果flush loop中也没有什么事情可做,边切换到suspend loop,将master线程挂起。

你可能感兴趣的:(thread,mysql,InnoDB,架构,ma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