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 总结使人进步,可视化界面GUI应用开发总结:Android、iOS、Web、Swing、Windows开发等

可视化界面的软件,是21世纪最主流的应用类型了,黑屏控制台的不适合普通用户。
  2004年左右的时候,作为普通网民,接触的自然是可视化,准确是Windows那一套。
  那个时候,Microsoft Windows 98,红警,QQ是3个印象深刻的软件。
  
  大学之后,入了行,先后学习了Windows程序设计(C语言API开发)、MFC、Java Swing,Html Web,Android和iOS。
  
  总的来说,现在Html web和Java Swing要熟悉一些,Android和iOS的界面在深入学习中,Windows和MFC基本废弃了。
  
  学习了这么多可视化界面的应用程序开发,回头来看,很多地方,都是一样的。因此,特意总结下。
  
   我的观念是,总结使人进步。
  
  总的流程:
  
   1.入口,应用程序的起点
    Java Swing、Windows、iOS,是main函数。
Android,AndroidManifest.xml指定Activity,可以认为程序入口被“Android”隐藏了。
Web,入口是域名,对应到某个URL。后端是,比如Java,就是web.xml。
   2.启动流程封装和接口
    应用有了入口,就可以开始执行。
执行的过程,通常都是先执行初始化逻辑。
初始化逻辑,通常比较复杂。
应用开发平台,会把整个的流程,清晰低定义出来,然后给开发者留出很多扩展接口。
一部分接口是可选的,一部分是必须实现的。
Java Swing这种main函数的,相对简单一点,按照咱们写的代码,一步步来就可以了。开发平台封装的会比较少。
Java Web这种,web.xml各种配置,Tomcat等服务器,按照web.xml配置,初始化基本环境,servlet,listener等,
留给开发者的初始化,是通过配置servlet等方式。我的理解是,Web开发这种,初始化会比较多。
    Android,和Java Swing类似,留给开发者的初始化不是很多。执行的过程中,需要资源,再初始化。
iOS,学得不久,和Android基本一致。
因此,主要分为3类:
Java Swing应用,按照main一步步来,初始化很少。
Java Web,初始化繁多,各种配置文件。
Android和iOS,初始化也很少,可以按需要来。
(个人感觉不够准确啊,仅供参考)
  3.初始化,开发者扩展接口
   应用初始化的过程,会给开发者留很多“扩展的接口”,从而把自己的程序和逻辑加入进来。
   
   Java Web中,比如用了SpringMVC框架,DispatchServlet就拦截了所有的URL,再分配到我们自己写的各个Controller中。
   Android中,配置Service和Activity等。
   
  4.绘制界面。
   Java Swing,用各种UI组件、API和布局,构造界面。
   Android、iOS、Windows,也差不多。
   Web Html,则是用Html和CSS比较多。
   
  5.绑定事件。
   Web前端中,JavaScript绑定click等,也可以把超链接的点击,理解成标准的自带的事件。
   Android、Java等,都差不多。
   绑定、移除等操作。
   
 6.事件响应。
   可以说,事件响应,才是程序的重点,开发者介入最多的地方。
   每一个事件,都需要响应,响应逻辑,就是处理界面资源、动画效果、业务逻辑的地方。
   比如,用户点击按钮,提交了一个表单。捕捉到这个事件,把表单存到数据库,再给用户一个反馈,或者跳转到其它界面。
   
   
    三种机制:
    1.为1个界面组件,绑定到1个明确的函数代码上。1对1
     比如,JavaScript中,$("#submitBtn").on("click,function(){});
     这种方式,比较明确,非常常见。  
    2.为1类界面组件,绑定1个事件。1对多。
      比如,JavaScript中,$(".action").on("click,function(){});
  这种方式,代码写起来简洁,适合同一类的事件。在Web端比较多。
  Android移动端、Java Swing等,用的比较少,没有怎么见过。
   3.不明确绑定到某个函数,使用纯粹的消息机制。
      印象中,Windows程序设计中,事件是真正的机遇“消息”的。
  点击一个按钮,这个事件,是当作一个消息的。
  代码中,有专门的处理消息的地方。
  
  我们经常看到的,把一个事件绑定到某个函数,是Android等框架简化的结果。
  
   从Windows程序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出,监听事件,通常都是“循环”或者“处于等待”状态的。
 也因此,UI通常都有一个“主线程”。
   事件响应,有可能会开启新的线程。
   要不然,点击了第1个按钮,再点击第2个,就不响应了。
   
   
小结
   总的流程:入口-系统初始化-开发者初始化-界面-绑定事件-响应事件或捕捉消息-处理业务逻辑-返回结果。
   限于经验和表达能力,只能这么大概写一下。
   细一点,就需要具体到某种技术,比如Android,需要专业的大神来解释了。
   
最后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在不同编程语言和GUI平台框架中,整个流程是类似的。
  2000年以前,就建立了这样的模型,后面就算是新出来的,也大致是按照这个思路的。
  我们似乎可以称之为“GUI设计模式”。
  
  此外,在不同语言中,数据结构、算法、业务模型、语法,等很多地方都存在着很多的共性。
  理解了这些共性,再找出差一点,学习新的编程语言等技术技能,就快很多。
  
  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和总结,找规律,有很大的关系。
  重复学习相同的相似的内容,花了很多无用功,理解还不够深刻。
  现在再回头,理解初中高中的“触类旁通”等学习境界,说的应该就是这个道理。
  现在,再回头想想咱们早期的学习方法和知识,很多还是有价值的。 
  知识,还是要活学活用。 
  
  希望通过本篇,能够给相关友人带来一些启发。
  
  小雷FansUnion-专注互联网技术和金融投资
  2015年12月6日  
   
  在之前的文章中,说的是在12月7日之前,今天总算是没有拖延~    

你可能感兴趣的:(windows,GUI,可视化,事件绑定,事件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