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路由选择协议,这3个已经研究非常透彻了。我也只是描述一下一些重要的点。以便更好的分清楚他们的区别。
1、RIP
距离向量协议。
RIP报文包含在UDP数据包中。
UDP一般大小都是设置了512字节,比如DNS报文就是限制在512.具体的UDP限制在什么长度呢,这个应该不是我要考虑的。不过一般建议,在普通的局域网环境下,我建议将UDP的数据控制在1472字节以下为好.超过1480(1472+8)要分片
好了,RIP报文被限制512,RIP报文格式:
除去前面的4个字节,后面20个字节一个路由信息,所以每个报文最多能携带的路由信息是25个。25*20+4=504,不能再大了。
RIP运行UDP端口号:520.
RIP的协议管理距离为120。
关于RIP的活动,是怎么建立的,我想我不说了,网上有太多太多了。还说说RIP缺点优点:
1、RIP使用跳数来计算主机之间的距离,最大为15,如果为16表示不能到达。这也限制了它不能在大型网络中使用的原因。
2、RIP不支持可边长子网掩码。本来RIP就没有子网的概念,这个在RIP2就有所改善了。他是将RIP报文中必须为0 的某一项改成了子网掩码。RIP2不多介绍。
3、坏消息传播的慢。也就是说如果有一个路由断开了,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知道。180秒才能删除这个断开的路由。官方一点就是,收敛速度慢。
4、RIP会定期路由更新,没过30秒就广播一次自己的路由信息,这个在低速链路或广域网产生很大的问题。
5、因为使用跳数来度量距离,但是跳数不一定准确。比如在1000M/s链路上需要3跳到达目的地,在10M/s链路上需要2跳,那么多一跳无所谓。
6、RIP报文只能是相邻的路由交换,不相邻的不能交换信息。
2、OSPF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
OSPF是一个链路状态协议。
OSPF采用的是Dijkstra算法
在一个链路状态协议中,路由器并不与其领站交换距离,采用是每一个路由器主动测试与其领站的相连的链路状态,然后将这些信息发送给它的其他相邻站,这些相邻的站在AS中传播出去。这样每一个路由接受这些链路状态信息,可以建立起完整的路由器,也可知道整个AS中的拓扑结构。
OSPF使用IP协议,不使用TCP或UDP。在IP的协议字段,OSPF有自己的值89.
具体OSPF怎么做的,我也不说。会给出一些参考文章。
优缺点:
1、OSPF收敛速度比较快,一个路由出事了,其他的路由基本上都知道了。
2、支持可边长子网掩码。
3、每一个表项可以指定自己的计费方式。比如给1000M/s的那条路指定计费。
4、可以进行流量平衡,前提是对同一个目的地址,存在多个相同的费用的路由。
5、有简单的鉴别机制。
6、采用多播而不是rip的广播。
7、配置相对复杂。由于网络区域划分和网络属性的复杂性,需要网络分析员有较高的网络知识水平才能配置和管理OSPF网络。
8、路由负载均衡能力较弱。OSPF虽然能根据接口的速率、连接可靠性等信息,自动生成接口路由优先级,但通往同一目的的不同优先级路由,OSPF只选择优先级较高的转发,不同优先级的路由,不能实现负载分担。只有相同优先级的,才能达到负载均衡的目的,不象EIGRP那样可以根据优先级不同,自动匹配流量。
3、BGP
边边界网关协议
采用TCP传播报文
BGP是一个距离向量协议。但是与RIP不同的是,BGP列举了到每个目的地的路由(AS到达目的地的序列号)。这样排除了一些距离向量协议的问题。
BGP允许使用基于策略的选路。由管理员自己制定。
BGP 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和其他的 BGP 系统交换网络可达信息。网络可达信息包括列出的自治系统(AS)的信息。这些信息有效地构造了 AS 互联的拓朴图并由此清除了路由环路,同时在 AS 级别上可实施策略决策。
4、一些小问题
路由之间传递信息,RIP是广播的自己的路由信息,那么这一段的主机接受到这个信息之后会做什么?
答:主机都会通过设备驱动城区、IP层、UDP层去处理这个UDP广播报文,当他们发现UDP报文520没有使用,这个广播报文才被丢弃。
参考文献: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TunK3hx1BLXFi914aSpZ2z4Oyq7AdzyowfmX4U70BfvERrNHqkzK_O2SDoXKhNjcuJ3OxBkn2uwxmoUTTJXJnn2C1pS2693Xw9kX3wUp0Tm
加上几个百度百科
加上《TCP/IP协议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