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erver集群实践——普通集群

最近在使用超图的iserver集群,相对来说,在设计理念上比较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毕竟是国产软件,相对来说比较灵活,配置也较为简单,但是里面有不少名词可能会让人感觉比较绕,这几天一直在倒腾他,总结一下相关的使用心得。


测试环境:

  • 操作系统:Ubuntu 14.04 LTS/RedHat 6.5
  • 服务器组件:iserver 7.1.2 in Ubuntu
  • 数据库:Oracle 11.2.0.4、MongoDB 2.6.9  in Redhat 6.5


网络规划:

  • 数据库节点:192.168.195.134
  • iServer节点1:192.168.195.131
  • iServer节点2:192.168.195.135
  • iServer节点3:192.168.195.136
  • iServer节点4:192.168.195.137

iServer集群拓扑图

iserver集群实践——普通集群_第1张图片


iServer的集群介绍


iserver集群实践——普通集群_第2张图片


打开iServer的manager的集群选项,我们查看集群概览,这个图已经将iServer的集群结构说明的非常清楚了,如果我们以131的iserver为例,本机就是iserver,131的iserver可以使用某个集群,也可以加入某个集群;


加入集群服务,如上拓扑图所示,我以135为主体集群服务器,将136、137iServer可以加入到该集群环境中,使三台集群可以组成一个iserver集群。

我们可以通过136、137的manger的加入集群的操作来加入135集群中。

iserver集群实践——普通集群_第3张图片

添加完毕之后,我们可以在135机器的集群概览可以看到如下信息

iserver集群实践——普通集群_第4张图片


使用集群服务,如上拓扑图所示,我将135、136、137三台iserver组成了一个集群环境(cluster A),那么131的iserver可以使用ClusterA,而且系统会默认将131也纳入cluster A集群的一个子节点。

我们在131的manager里面,点击使用集群,选择135为主体的集群环境clusterA 

iserver集群实践——普通集群_第5张图片

然后,我们再查看135的集群概览,看到131已经成为集群的一个子节点了

iserver集群实践——普通集群_第6张图片


为什么有使用集群的设计思路?

当然,用户可以直接将服务发布到135的Cluster集群环境中,那么用户就可以访问135服务器,发送相关的http请求,这样135机器的负载在并发量大的情况下就显得压力比较大,它既要相应其他客户端的服务请求,又要兼顾集群的负载均衡,或者监控并发切图的运行状态等等。


所以,我们添加了131集群,131集群可以使用135的ClusterA集群,我们将服务及发布在131上,又发布在135上,131使用135的集群,那么用户服务访问可以直接访问131即可,这样会对135集群环境减轻压力,也就是说使用集群提到了一个服务请求转发的作用。


但是,如果使用使用集群,那么用户在发布服务既需要在转发服务器131上发布服务,也需要在集群主体服务135发布服务,这样才能达到服务转发,减轻135负载的效果,不然,只发布到131上,我们在135上可以看到该服务,但是该服务为无效状态。如果该服务需要其他集群子节点参与处理,其他子节点都需要发布相关服务。




你可能感兴趣的:(iserver集群实践——普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