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2年家中买了第一台电脑到现在,不多不少,刚好十年,想不到我已经与电脑打了十年的交道。
02年的初一暑假,父母要准备教师计算机等级考试,为了更好的练习,一决心买了家中第一台电脑,在当时,除了电视上说的神州电脑外,一台普通的品牌机售价都在5000元左右,算是家中一比不小的开支。父亲也不懂怎么买电脑,更不会组装电脑,于是找了他懂电脑的大学同学,还托一个朋友开了一辆重庆长安一同去南京珠江路电脑市场。在货比了N家,从早上一直转到中午才确定买一台清华同方电脑,17寸的纯平显示器,奔腾四的内核,256M的内存,80G的硬盘。那是我们对硬盘完全没有概念,父亲就把推销员的话告诉我,1G硬盘至少能装一套完整版的四大名著,80G也就是80个这么大,我一听觉得确实很大,也就点头说那就买这个吧。从看好电脑到装盗版XP再到装箱买电脑桌椅还花去了将近一个多小时,下午三四点了才把电脑装上面包车,一大堆东西占据了面包车的后侧。回到家父亲还不会接线,只把电脑桌装好了,第二天去学校找了一个教电脑的老师过来把几根线接上,就这样电脑开跑了。有意思的是,第二年相同的时间点阿姨家也买了电脑,我们也去帮忙挑选,最终也是清华同方,回来后我尝试给电脑接线,结果却失败了。
由于没有上网,在父母不用电脑练习打字或者word操作的时候电脑成为了我的游戏机,从此也就不需要再去母亲的学校玩电脑了。那时候父亲确实很惯我,为此还专门找游戏给我。一次是直接向商业街他认识的网吧老板那里要盗版游戏光盘,还一次是去南京他同学那里时打电话问我要什么游戏,带回来三盘盟军敢死队,最后由于我不会装,又去网吧请了一个网管回家给我装游戏。在初中那个年代,红警2应该是当仁不让的经典单机游戏,不过由于我在装游戏的时候不会选择路径,一概都装在C盘,最后发现装不了了,无奈之下只好每次安装一个新游戏前删掉一个游戏,不停地在红警2各个版本之间切换,实在费事。上了高中后父亲逐渐开始限制玩游戏的时间,我在初中时以肚子痛玩游戏能好点的借口完全无效,发展到偷偷摸摸地玩,趁父母出去散步开上电脑玩上一会,在他们回家前实在来不及先把显示器关了,待他们不注意时再关主机,就这样心虚了无数次,估计他们早就知道,只是没有明说罢了。
07年高考完,家中的电脑正式上网,申请了一个QQ,让亲戚帮我注册了第一个邮箱-网易163邮箱,也注册了几个网站账号,百度空间也算是开通了。当得知自己被软件工程专业录取后,知道大学肯定是和电脑打交道了。在家三个月,单机游戏倒不怎么玩了,觉得还是网络更有意思,QQ堂,酷狗以及百度贴吧打发了我不少时间,也第一次在网上认识一些朋友,觉得网上的人也挺好的,完全不像报纸上说的那样骗子居多,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运气较好。
编了一学期程序下来发现有一个自己的电脑是必备的,尤其是周围的同学都买了电脑,于是08年寒假和堂哥一起再去珠江路买电脑,我看上的是配置普通但牌子听起来还不错的富士通,而堂哥选的是高配的华硕,其中原因可能源于在计算机科学导论课上赵丰年老师请的一位外国人做演讲时有人问他电脑是什么牌子的,他答道富士通-西门子,于是我记住了这个名字,再加上在大狗家看到富士通,更觉得喜爱。很显然,虽然质量好,但到了大三连运行VS2008都卡的时候,我还是选择放弃,7000元的电脑被我用了两年后成为了表姐看电影的专用播放机。
大三下学期换了父亲学校配发的联想ideapad Y430,一直用到现在都觉得很不错,从大一开始我就不在怎么玩游戏了,对显卡的要求只限于能看点高清电影即可,此电脑明显比13寸的富士通重很多,也无法装进书包,这也算是有得必有失。也许这个电脑还能再用上几年,对这一点我还是很有信心。
十年就这么过去了,有时候我会不由自主地想电脑带来了什么,很多大学明确规定大一新生不允许带电脑入校,他们担心的只是学生打游戏不好好学习罢了,经常也有一些告诫诸如“要学会玩电脑而不是被电脑玩”之类,我自己也曾写过一篇日志《怀念那些没有电脑的日子》,现在看来那更多的只是自己的一时冲动,不能一概否认。EMAILvs信,QQvs电话短信,校内,微博vs面对面沟通,博客vs日记本...在这些对比中很难说孰好孰坏,关键是看自己更看重什么罢了。如今电脑早已与网络捆绑在一起,除了工作需要外,不能上网的电脑也只能被一些尚未开悟的小孩当成游戏机而已,如果不上网,一个人能坚持多久呢?
我知道或许这辈子都要与电脑打交道了,我很希望自己能尽快也尽多地发现电脑提供的各种便利,把电脑带来的不利影响排除在外,学会利用电脑因人而异,只能靠自己摸索罢了。
十年已逝,下一个十年又该如何呢?2011年的十月,乔布斯走了,C语言之父走了,此时我脑海中冒出的却是比尔盖茨说过的一句话:每天清晨当我醒来时,都会为技术进步及其为人类生活带来的发展和改进而激动不已。
家中第一台电脑-清华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