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核与系统调用基础
对于应用程序进程来说,操作系统内核的作用体现在一组可供调用的函数,称为系统调用(也成"系统服务")。
从程序运行的角度来看,进程是主动、活性的,是发出调用请求的一方;而内核是被动的,只是应进程要求而提供服务。
从整个系统运行角度看,内核也有活性的一面,具体体现在进程调度。
系统调用所提供的服务(函数)是运行在内核中的,也就是说,在"系统空间"中。而应用软件则都在用户空间中,二者之间有着空间的间隔(CPU运行模式不同)。
综上所述,应用软件若想进行系统调用,则应用层和内核层之间,必须存在"系统调用接口",即一组接口函数,这组接口运行于用户空间。
对于windows来说,其系统调用接口并不公开,公开是的一组对系统调用接口的封装函数,称为windowsAPI。
2、用户空间中的进程如何进行系统调用?
用户空间与系统空间所在的内存区间不一样,同样,对于这两种区间,CPU的运行状态也不一样。
在用户空间中,CPU处于"用户态";在系统空间中,CPU处于"系统态"。
CPU从系统态进入用户态是容易的,因为可以执行一些系统态特有的特权指令,从而进入用户态。
而相反,用户态进入系统态则不容易,因为用户态是无法执行特权指令的。所以,一般有三种手段,使CPU进入系统态(即转入系统空间执行):
①中断:来自于外部设备的中断请求。当有中断请求到来时,CPU自动进入系统态,并从某个预定地址开始执行指令。中断只发生在两条指令之间,不影响正在执行的指令。
②异常:无论是在用户空间或系统空间,执行指令失败时都会引起异常,CPU会因此进入系统态(如果原先不在系统空间),从而在系统空间中对异常做出处理。异常发生在执行一条指令的过程中,所以当前执行的指令已经半途而废了。
③自陷:以上两种都CPU被动进入系统态。而自陷是CPU通过自陷指令主动进入系统态。多数CPU都有自陷指令,系统调用函数一般都是靠自陷指令实现的。一条自陷指令的作用相当于一次子程序调用,子程序存在于系统空间。
windows系统通过自陷指令"int 0x2e"进入系统空间实现系统调用。
通过自陷指令调用系统服务流程:
①CPU执行int 0x2e,CPU运行状态切换为系统态
②从任务状态段TSS装入本线程的系统空间的SS和ESP
③依次把用户空间的SS、ESP、EFLAGS、CS、EIP的内容压入系统空间堆栈
④从中断向量表中以0x2e为中断向量,开始执行系统空间中的程序。
⑤程序执行后,通过iret(中断返回)指令实现上述过程的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