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路复用
数据通信系统或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传输媒体的带宽或容量往往会大于传输单一信号的需求,为了有效地利用通信线路,希望一个信道同时传输多路信号,这就是所谓的多路复用技术(Multiplexing)。采用多路复用技术能把多个信号组合起来在一条物理信道上进行传输,在远距离传输时可大大节省电缆的安装和维护费用。频分多路复用FDM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和时分多路复用TDM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是两种最常用的多路复用技术。
Java方面:
Java NIO从1.4版本就出现了,而且依它优异的性能赢得了广大java开发爱好者的信赖。我很纳闷,为啥我到现在才接触,难道我不是爱好者,难道nio不优秀。
经过长达半分钟的思考,我意识到:时候未到。以前总是写那些老掉牙的web程序,唉,好不容易翻身啦,现在心里好受多了。因为真不想自己到了30岁,
还在说,我会ssh,会ssi,精通javascript,精通数据库,精通。。。人生苦短,要开拓点不是吗?列为兄弟姐妹,没看到外国的和尚已经开始鼓吹“云里雾里”的?
没看到百度进入“框”啦,没看到oracle的“格”啦。人家的经,随他念,但是我们的确有好多路要走哦(牢骚怎么这么多呀)。
现在终于到了我了解nio的时候了,突然发现有很多美妙程序的源码,不得不爽一把(有邪念者,该打住啦,像我这样)。
以下描述,为了说明问题,就提提历史(类似的东西,网上一搜一大把,但是希望你能在这里止步,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如果还是不清楚,咱就站内沟通!)。
在我(刚)看nio的这段时间里,主要接触了几个东西,就是关于server和client。java之前的io完全可以胜任,但是效率不高,为何效率不高呢?
===============history==start=============== //TODO:finish the old style of server and socket data transion. ServerSocket socket = new ServerSocket(80); while (true) { final Socket connection = socket.accept(); handleRequest(connection); } ===============history==end in the future================
if(connection = null){ new Thread(new Runnable(){ public void run(){ handleRequest(connection); } public void handleRequest(Socket conn){ //do actions } }).start(); }
说明:
Acceptor就是我们Server端的主要任务消化者;
Initiation Dispatcher是事件(Event)的分发者;
HTTP Handler是具体操作人。
首先,在Initiation Dispatcher中注册一个acceptor(1:register Acceptor),这个Acceptor是跟事件绑定的,它仅仅关心某种事件(event)。
Initiation Dispatcher不断地循环获取请求过来的事件(2:handle events),如果发现有对应Acceptor关心的事件(3:connect),通知Acceptor有事件发生(4:new connection)。
Acceptor针对此事件进行处理,创建了新的HTTP Handler((5:create handler))
一轮事件获取和分发完成。
那么handler是不是就抓住这个connection不放,然后一直苦苦等待数据流的到来呢?
不是的,它也是将自己和自己关心的事件注册到Initiation Dispatcher。如果Initiation Dispatcher在handle Events时发现了它关心的事件,那么就会交由它去进行相应处理。如下图示,在连接完成后,browser提交的get请求,handler的处理过程:
这里面尤其要注意到,2:read ready,之后才read request,也就是说,handler在dispatcher中注册了自己关心的事件(READ),然后在写的时候,也是类似情况。
以上的过程就实现了非阻塞的处理方式,客户端的连接可以非阻塞(这是意思是,acceptor不必一直苦苦等候),然后对客户端过来的request内容,也是非阻塞(这里是不必苦苦等待其数据的到来),都是不必一直眼巴巴的看着那个连接,那些数据,而是如果有我关心的事件了,我再进行处理,期间完全相信Initiation Dispatcher就行了。
这里有一点要注意,就是现在的reactor模式都是建立在操作系统的基础上实现的,不同的操作系统有不同的实现方式。而且都不支持多线程(针对Initiation Dispatcher而言)。
有了上面的理解之后,来给NIO中的对象跟reactor的对象对个象。
Acceptor:ServerSocketChannel;
Initiation Dispatcher:Selector;
HTTP Handler:针对SocketChannel进行实际处理的个性化对象;
Events:在SelectionKey中:
Operation-set bit for write operations. 经过上面的描述,我们就可以写出基于NIO的非阻塞Server啦。具体的代码示例大家可以看参考资料(2)。
参考资料:
(1)华盛顿大学计算机科学的一篇关于proactor的论文,非常详细。同时这篇文章中还有 reactor的改进版proactor,各位可以一饱眼福。
(2)简单的NIO server实现代码,但是这个代码中在写的部分有些瑕疵,各位根据上面的描述,可以考虑一下有何问题。
在这个代码中,还有一个要注意的地方,就it.remove(),因为某个key在处理过后要删除,否则,这个key将一直处于active状态。
原文链接:http://www.cnblogs.com/ericchen/archive/2011/05/08/2036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