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oot 分析(3)

首先来回顾一下上节,主要介绍了uboot的第一个文件Makefile,注意点有哪两个呢?

第一:交叉编译

第二:配置

下面主要分析第二个文件:u-boot.lds

先看源码: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
 
OUTPUT_FORMAT( "elf32-littlearm" , "elf32-littlearm" , "elf32-littlearm" )
/*OUTPUT_FORMAT("elf32-arm", "elf32-arm", "elf32-arm")*/
OUTPUT_ARCH(arm)
ENTRY(_start)
SECTIONS
{
     . = 0x00000000; //0x33f80000
 
     . = ALIGN(4);
     .text      :
     {
       cpu/arm920t/start.o   (.text)
       *(.text)
     }
 
     . = ALIGN(4);
     .rodata : { *(.rodata) }
 
     . = ALIGN(4);
     .data : { *(.data) }
 
     . = ALIGN(4);
     .got : { *(.got) }
 
     . = .;
     __u_boot_cmd_start = .;
     .u_boot_cmd : { *(.u_boot_cmd) }
     __u_boot_cmd_end = .;
 
     . = ALIGN(4);
     __bss_start = .;
     .bss : { *(.bss) }
     _end = .;
}

  

u-boot中.lds连接脚本文件的分析

 

对于.lds 文件,它定义了整个程序编译之后的连接过程,决定了一个可执行程序的各个

段的存储位置。虽然现在我还没怎么用它,但感觉还是挺重要的,有必要了解一下。

先看一下GNU官方网站上对.lds 文件形式的完整描述:

SECTIONS {

...

secname  start BLOCK(align) (NOLOAD) : AT (  ldadr )

  {  contents } >region :phdr =fill

...

}

secname和contents是必须的,其他的都是可选的。下面挑几个常用的看看:

1、secname:段名 2、contents:决定哪些内容放在本段,可以是整个目标文件,也可以是目标文件中的

某段(代码段、数据段等)

3、start:本段连接(运行)的地址,如果没有使用 AT(ldadr),本段存储的地址也

是start。GNU网站上说start 可以用任意一种描述地址的符号来描述。

4、AT(ldadr):定义本段存储(加载)的地址。

看一个简单的例子:(摘自《2410完全开发》)

/* nand.lds */

SECTIONS { 

firtst 0x00000000 : { head.o init.o } 

second 0x30000000 : AT(4096) { main.o } 

}

 以上,head.o放在 0x00000000地址开始处,init.o放在 head.o 后面,他们的运行地址

也是0x00000000,即连接和存储地址相同(没有AT 指定);main.o放在4096(0x1000,

是AT 指定的,存储地址)开始处,但是它的运行地址在0x30000000,运行之前需要从0

x1000(加载处)复制到0x30000000(运行处),此过程也就用到了读取 Nand flash。

这就是存储地址和连接(运行)地址的不同,称为加载时域和运行时域,可以在.lds 连

接脚本文件中分别指定。

编写好的.lds 文件,在用 arm-linux-ld连接命令时带-Tfilename 来调用执行,如

arm-linux-ld –Tnand.lds x.o y.o –o xy.o。也用-Ttext参数直接指定连接地址,如

arm-linux-ld –Ttext 0x30000000 x.o y.o –o xy.o。

 

既然程序有了两种地址,就涉及到一些跳转指令的区别,这里正好写下来,以后万一忘

记了也可查看,以前不少东西没记下来现在忘得差不多了。。。

 

言归正传,还记得上节中一个地址吗?? 0x33F80000  ????

这是哪儿来的额呢??

请看代码:board/100ask24x0/config.mk            定义了   TEXT_BASE = 0x33F80000   这里0x33F80000-ox30000000 正好是64M的sdram(因为在sdram中的地址是从0x30000000开始)

通过分析连接脚本,

OUTPUT_FORMAT("elf32­littlearm", "elf32­littlearm", "elf32­littlea

rm")

  ;指定输出可执行文件是elf 格式,32 位ARM指令,小端

OUTPUT_ARCH(arm)

  ;指定输出可执行文件的平台为ARM

ENTRY(_start)

  ;指定输出可执行文件的起始代码段为_start.

SECTIONS

{

        . = 0x00000000 ; 从 0x0位置开始

        . = ALIGN(4) ; 代码以 4字节对齐

        .text : ;指定代码段

        {

          cpu/arm920t/start.o (.text) ; 代码的第一个代码部分

          *(.text) ;其它代码部分

        }

        . = ALIGN(4)          .rodata : { *(.rodata) } ;指定只读数据段

        . = ALIGN(4);

        .data : { *(.data) } ;指定读/写数据段

        . = ALIGN(4);

        .got : { *(.got) } ;指定got段, got段式是 uboot自定义的一个段, 非标准段

        __u_boot_cmd_start = . ;把__u_boot_cmd_start 赋值为当前位置, 即起始位

        .u_boot_cmd : { *(.u_boot_cmd) } ;指定u_boot_cmd段, uboot把所有的u

boot命令放在该段.

        __u_boot_cmd_end = .;把__u_boot_cmd_end赋值为当前位置,即结束位置

        . = ALIGN(4);

        __bss_start = .; 把__bss_start赋值为当前位置,即 bss 段的开始位置

        .bss : { *(.bss) }; 指定bss 段

        _end = .; 把_end赋值为当前位置,即bss 段的结束位置

下篇我们详细分析uboot的第一阶段对应与uboot的源码是cpu/arm290t/start.s文件

 

你可能感兴趣的:(Uboot 分析(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