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德语动词变化(三)

上一篇我们探讨了德语的简单时态对动词变化的影响。今天我们再来看看复合时态对动词变化的影响。 ­
如前所述,复合时态需要时间助动词“haben, sein和werden”协助动词来完成动作与时间关系的表达。那么,这三个德语动词的核心词又有怎样的特点呢? ­
神话中的72变 - 现实中的德语时间助动词 ­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72般变化和筋斗云是两种看家的本事,也是贯穿故事始终,帮助孙悟空铸就各种英雄事迹的重要辅助条件。德语中的时间助动词“haben,sein,werden”的各种变化堪与72变相媲美了。初学者往往会被他们的变化搞得一头雾水。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他们是如何72变的: ­
sein(直陈式) ­
现在时各人称变位: ­
ich bin, du bist, er/es/sie ist, ihr seid, wir/sie/Sie sind ­
直观上除了seid和原形有些相似,其他的完全“无迹可寻”。所以学德语的人开玩笑说,sein的变位真是能够变得“面目全非”。为什么会有这么巨大的变化呢??我还是要从sein这个词源起说起。追本溯源,sein一词的词根是印度-日耳曼语(印欧语系的祖先语言)中的“es-”,在语言的衍化进程中,拉丁语将其作为外来词吸收了,于是有了“esse”,反映到现代德语的词汇就是die Essenz,存在的意思。sein的第三人称单数变化在中、古高地德语,拉丁语和希腊语中出现了引人注意的词形统一,中、古高地德语:ist,拉丁语:est,希腊语:esti;复数人称变化也有类似的现象,中、古高地德语:sint,拉丁语:sunt,希腊语:santi。而第一、二人称的变化也可以在西日耳曼语支中找到词根“bheu-”生长、成为的意思,随着语言的发展,中古高地德语出现了衍化后的词形“bim”以及盎格萨-萨格鲁语(英语的祖先语言)中的beom,这也就是今天德语bin,bist以及英语be的来历。诚然,我们不是专门的语言学学者,因此不必去追究这些语言演化的细节,但是这对我们更好地理解sein的现在时变化还是有帮助的;现在我们可以说sein的变化并非“面目全非”而是“有本可依”了。 ­
过去时各人称变位: ­
ich war, du warst, er/es/sie war, ihr wart, wir/sie/Sie waren ­
现在大家会说,这回是“面目全非”了吧?其实不然,如果我们仔细想想,就不难发现包括现代英语在内,be的过去时 was,were以及德语sein的过去时反而更贴近其表意词根wesen,也就是存在的意思。更为直接的反映就是sein的第二分词形式gewesen,几乎回溯到了其词义的本身。 ­
早在第一篇中我们就提到了第二分词是用以区分规则变化、不规则变化以及特殊的混合变化的一个指标。这里关于第二分词的构成不再详述。 ­
看过了sein,我们再来看看haben。 ­
现在时各人称变位 ­
ich habe, du hast, er/es/sie hat, ihr habt, wir/sie/Sie haben ­
过去时各人称变位 ­
ich hatte, du hattest, er/es/sie hatte, ihr hattet, wir/sie/Sie hatten ­
第二分词 ­
gehabt ­
形式上要比sein的变化小得多,虽然haben也有其语言学上的衍化关系,但是因为不会对记忆造成困难,这里由于篇幅原因我们就不再赘述了。 ­
接着是werden: ­
现在时各人称变位 ­
ich werde, du wirst, er/es/sie wird, ihr werdet, wir/sie/Sie werden ­
过去时各人称变位 ­
ich wurde, du wurdest, er/es/sie wurde, ihr wurdet, wir/sie/Sie wurden ­
第二分词 ­
geworden ­
和haben差不多,我也不想在这里多说什么了。 ­
两个动词才能完成的表达 - 复合时态 ­
前面已经讲过了时间助动词的变化,下面我们可以聊聊复合时态了。第一个要介绍的,也是最常用的德语时态“现在完成时”。 ­
顾名思义,“现在完成”指所叙述的动作至表述之时刻已然完成。关于现在完成时的构成,任何一本语法书上都有详细地解释说明,我不想在这里浪费你们的精力去阅读。我想跟大家聊的是另一个让德语学习者头疼的问题:“如何选择现在完成时的助动词?” ­
大家都知道,德语中表示现在完成时的助动词有两个haben和sein,那么哪些词用haben,哪些词用sein,如何区别?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或许是许多学习德语的人经常遇到的一道“选择题”。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地说说他。
sein或者haben,这是一个问题!! ­
sein和haben作为助动词的使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方言学(Dialektologie)的问题。如果你是一个在德国生活过一段比较长的时间或者以一个懂德语的人的身份游览过德国的许多城市,你就会发现,“haben或者sein”要看你说的是“Hoch- deutsch”还是“Sueddeutsch”。 ­
当一个慕尼黑人对一个柏林人说:“Am Samstag in der Frueh war die Tram so voll, ich bin die ganze Zeit gestanden.”柏林人会觉得这个慕尼黑到底会不会说德语。如果换作Hochdeutsch的话,应该说:“Ich habe am Sonnabendmorgen waehrend der ganzen Fahrt in der Strassenbahn gestanden.” ­
孰对孰错?其实并没有绝对之说。除了少数动词不受方言的影响有固定的助动词以外,很对情况下是相对的。从地域上讲,越向南方,sein作为助动词的倾向越为严重,在奥地利以sein作为助动词几乎成了奥地利德语的一个显著特点;相对的在Hamburg或者更北,乃至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语言以及英语无一例外的更倾向于使用haben(荷兰语中的hebben,瑞典语中的hava,丹麦语中的have,挪威语中的ha以及英语中的have)作为助动词。 ­
这时候你会说,我们是把德语作为外语来学的,那我们应该参照怎样的规律来使用助动词呢?下面的规律可以供大家参考: ­
1。传统语法规定,当表述一个短暂的动作进程或者动作的开始和结束时,用sein做助动词;表述一个持续的动作进程时,用haben做助动词。 ­
2。当带有地点状语,表示动作由一地到另一地的动词,使用sein做助动词。 ­
3。所有的及物动词、反身动词和不涉及地点以及状态改变的不及物动词,使用haben做助动词。 ­
这里提出了两个新的概念“及物/不及物动词和反身动词”,关于这些动词的区别会在以后的经验谈里说明,这里大家暂且死记硬背一下吧。 ­
说完了现在完成时,再说说过去完成时。过去完成时是由助动词haben或者sein的过去式和动词的第二分词构成的。那么什么时候要使用过去完成时呢?过去完成时表述的是先于表述时刻已经完成的一个动作而完成的另一个动作。听起来有点像绕口令,我们来翻译一下:两个不同的动作,一个在表述的时候已经完成了,另一个在表述时刻之前就完成了,那么这个表述之前完成的动作需要用过去完成时来表达。 ­
最后,我们来说说两个将来时态。第一将来时较为常用,第二将来时在科技语言或者记述性语言中也有很多的使用,但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相对较低。两个将来时态都需要助动词werden,具体的构成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下面主要说明一下这两个时态的使用。“将来时”毋庸置疑表示将要发生的动作,此外,将来时还有以下的用法: ­
1。第一将来时可以配合副词(wahrscheinlich,vielleicht,wohl,schon,mal,aber,doch和vermutlich等等)表示猜测。 ­
2。同第一将来时一样,配合上述副词第二将来时也可以表示猜测,只是所猜测的动作将在未来某一时间完成。
上述两种用法语法学上也被称作“将来时的情态表达” ­
说到这里,我们已经大体上了解了复合时态对于动词变化的影响。总结一下,可以说应复合时态的需求产生了动词的第二分词形式以及助动词的变化;这些的变化的最终目的还是像第一篇里所说的,为了通过词形的变化来避免重复和表达不清,丰富的词形变化形式使得德语的动作与时间关系概念能够精确地表达。 ­
另外,有两点需要在这里额外说明: ­
1。助动词本身也可以做实意动词使用,那么助动词做实意动词表述完成概念时,多使用过去时来进行表达。目的是避免同一词在句子中的重复; ­
2。注意时间的顺序(consecutio temporum) ­
在第一篇里,我就曾经使用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小标题“时间不能倒流,死者不能苏生。”这句指的便是时间是有一定顺序的,而语言世界中的时态之间也有互相联系的规律。不是说几个时态可随意连在一起表达说话人想表述的概念。具体的规律是:现在时、第一将来时和现在完成时可以组合使用;现在完成时、过去时、第二将来时和过去完成时可以组合使用;除此以外的组合都是不正确的。 ­
好了,今天就说到这里,下一篇我们将探讨语式对动词变化的影响。­

你可能感兴趣的:(深入理解德语动词变化(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