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Screen对象包含了整个屏幕的边界矩形。
当构造应用的用户界面接口时,你应该使用该对象的属性来获得推荐的矩形大小,用以构造你的程序窗口。
1.CGRect bound = [[UIScreen mainScreen] bounds]; // 返回的是带有状态栏的Rect
2.CGRect frame = [[UIScreen mainScreen] applicationFrame]; // 返回的是不带有状态栏的Rect
3.float scale = [[UIScreenmainScreen] scale]; // 得到设备的自然分辨率
4.[UIScreen mainScreen]// 返回的是手机屏幕(UIScreen)
5.[UIScreen screens] //返回的包含屏幕此存信息的数组.
注意点 1:
bounds就是屏幕的全部区域,
applicationFrame就是app显示的区域,不包含状态栏(高度20,如果状态栏隐藏的话,那么,这个结果就和bounds一样了)
[[UIScreen mainScreen] bounds] 和[UIScreen mainScreen] applicationFrame]的区别
打印结果:
注意点2:
[UIScreen mainScreen] 与 [UIScreen screens] 二者的打印结果相同:
这说明UIScreen 本质上还是数组
注意点3:
scale属性的值有三个
分别为: scale = 1; 的时候是代表当前设备是320*480的分辨率(就是iphone4之前的设备)
scale = 2; 的时候是代表当前设备是640*960的分辨率(就是iphone4到iPhone6s之间的设备)
scale = 3; 的时候是代表但前设备是960*1440的分辨率(就是iPhone6plus之后的设备)
以前的iphone 设备屏幕分辨率都是320*480,后来apple 在iPhone 4中采用了名为Retina的显示技术,iPhone 4采用了960x640像素分辨率的显示屏幕。
由于屏幕大小没有变,还是3.5英寸,分辨率的提升将iPhone 4的显示分辨率提升至iPhone 3GS的四倍,每英寸的面积里有326个像素。
// 判断屏幕类型,普通还是视网膜
float scale = [[UIScreen mainScreen] scale];
if (scale == 1) {
bIsRetina = NO;
NSLog(@"普通屏幕"); //@1X
}else if (scale == 2) {
bIsRetina = YES;
NSLog(@"视网膜屏幕"); //@2X
}else{
NSLog(@"Retina HD高清显示屏"); //@3X
}
对dpi和ppi的理解:
DPI是每英寸的点数,可以简单理解为点的密度。
PPI是每英寸的像素数,可以简单理解为像素密度。
点和像素有区别吗?很多时候,一个点 = 一个像素。但是,并不尽然,如iPhone的视网膜屏幕,它一个点包含了四个像素,大大提高了显示清晰度。
使用UIScreen获取的bounds和frame,都是点的尺寸,而非像素尺寸。例如,在视网膜屏的iPhone4上,我获取的applicationFrame大小是320x460,很明显它代表的是点的数量。假如你要显示一张图,如果该图原大小是100x200,那么显示在这样的屏幕上,它的实际显示出来的尺寸将只有原来大小的一半,但它的像素数并未改变。更加需要考虑的是,如果你要对这张图进行缩放,那么缩放率该按照实际显示尺寸计算,还是按照实际像素数计算?这一块很重要,曾走了不少弯路,答案是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