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I/O复用select、poll和epoll

转载自:哈维、dpkirin

url:http://blog.csdn.net/zhang_shuai_2011/article/details/7675797

         http://blog.csdn.net/lingfengtengfei/article/details/12398299

select,poll,epoll都是IO多路复用的机制。所谓I/O多路复用机制,就是说通过一种机制,可以监视多个描述符,一旦某个描述符就绪(一般是读就绪或者写就绪),能够通知程序进行相应的读写操作。但select,poll,epoll本质上都是同步I/O,因为他们都需要在读写事件就绪后自己负责进行读写,也就是说这个读写过程是阻塞的,而异步I/O则无需自己负责进行读写,异步I/O的实现会负责把数据从内核拷贝到用户空间。关于阻塞,非阻塞,同步,异步将在下一篇文章详细说明。

 

select和poll的实现比较相似,目前也有很多为人诟病的缺点,epoll可以说是select和poll的增强版。

一、select实现

1、使用copy_from_user从用户空间拷贝fd_set到内核空间

2、注册回调函数__pollwait

3、遍历所有fd,调用其对应的poll方法(对于socket,这个poll方法是sock_poll,sock_poll根据情况会调用到tcp_poll,udp_poll或者datagram_poll)

4、以tcp_poll为例,其核心实现就是__pollwait,也就是上面注册的回调函数。

5、__pollwait的主要工作就是把current(当前进程)挂到设备的等待队列中,不同的设备有不同的等待队列,对于tcp_poll来说,其等待队列是sk->sk_sleep(注意把进程挂到等待队列中并不代表进程已经睡眠了)。在设备收到一条消息(网络设备)或填写完文件数据(磁盘设备)后,会唤醒设备等待队列上睡眠的进程,这时current便被唤醒了。

6、poll方法返回时会返回一个描述读写操作是否就绪的mask掩码,根据这个mask掩码给fd_set赋值。

7、如果遍历完所有的fd,还没有返回一个可读写的mask掩码,则会调用schedule_timeout是调用select的进程(也就是current)进入睡眠。当设备驱动发生自身资源可读写后,会唤醒其等待队列上睡眠的进程。如果超过一定的超时时间(schedule_timeout指定),还是没人唤醒,则调用select的进程会重新被唤醒获得CPU,进而重新遍历fd,判断有没有就绪的fd。

8、把fd_set从内核空间拷贝到用户空间。

总结:

select的几大缺点:

(1)每次调用select,都需要把fd集合从用户态拷贝到内核态,这个开销在fd很多时会很大

(2)同时每次调用select都需要在内核遍历传递进来的所有fd,这个开销在fd很多时也很大

(3)select支持的文件描述符数量太小了,默认是1024

二、poll实现

poll的实现和select非常相似,只是描述fd集合的方式不同,poll使用pollfd结构而不是select的fd_set结构。其他的都差不多。

三、epoll实现

epoll既然是对select和poll的改进,就应该能避免上述的三个缺点。那epoll都是怎么解决的呢?在此之前,我们先看一下epoll和select和poll的调用接口上的不同,select和poll都只提供了一个函数——select或者poll函数。而epoll提供了三个函数,epoll_create,epoll_ctl和epoll_wait,epoll_create是创建一个epoll句柄;epoll_ctl是注册要监听的事件类型;epoll_wait则是等待事件的产生。

 

对于第一个缺点,epoll的解决方案在epoll_ctl函数中。每次注册新的事件到epoll句柄中时(在epoll_ctl中指定EPOLL_CTL_ADD),会把所有的fd拷贝进内核,而不是在epoll_wait的时候重复拷贝。epoll保证了每个fd在整个过程中只会拷贝一次。

对于第二个缺点,epoll的解决方案不像select或poll一样每次都把current轮流加入fd对应的设备等待队列中,而只在epoll_ctl时把current挂一遍(这一遍必不可少)并为每个fd指定一个回调函数,当设备就绪,唤醒等待队列上的等待者时,就会调用这个回调函数,而这个回调函数会把就绪的fd加入一个就绪链表)。epoll_wait的工作实际上就是在这个就绪链表中查看有没有就绪的fd(利用schedule_timeout()实现睡一会,判断一会的效果,和select实现中的第7步是类似的)。

说明一下这个回调机制的原理,其实很简单,看一下select和epoll在把current加入fd对应的设备等待队列时使用的代码:

select:

  1. static void __pollwait(struct file *filp, wait_queue_head_t *wait_address,  
  2.                 poll_table *p)  
  3. {  
  4.     struct poll_table_entry *entry = poll_get_entry(p);  
  5.     if (!entry)  
  6.         return;  
  7.     get_file(filp);  
  8.     entry->filp = filp;  
  9.     entry->wait_address = wait_address;  
  10.     init_waitqueue_entry(&entry->wait, current);  
  11.     add_wait_queue(wait_address, &entry->wait);  
  12. }  

其中init_waitqueue_entry实现如下:

  1. static inline void init_waitqueue_entry(wait_queue_t *q, struct task_struct *p)  
  2. {  
  3.     q->flags = 0;  
  4.     q->private = p;  
  5.     q->func = default_wake_function;  
  6. }  

上面的代码是说建立一个poll_table_entry结构entry,首先把current设置为entry->wait的private成员,同时把default_wake_function设为entry->wait的func成员,然后把entry->wait链入到wait_address中(这个wait_address就是设备的等待队列,在tcp_poll中就是sk_sleep)。

再看一下epoll:

  1. /* 
  2.  * This is the callback that is used to add our wait queue to the 
  3.  * target file wakeup lists. 
  4.  */  
  5. static void ep_ptable_queue_proc(struct file *file, wait_queue_head_t *whead,  
  6.                  poll_table *pt)  
  7. {  
  8.     struct epitem *epi = ep_item_from_epqueue(pt);  
  9.     struct eppoll_entry *pwq;  
  10.   
  11.     if (epi->nwait >= 0 && (pwq = kmem_cache_alloc(pwq_cache, GFP_KERNEL))) {  
  12.         init_waitqueue_func_entry(&pwq->wait, ep_poll_callback);  
  13.         pwq->whead = whead;  
  14.         pwq->base = epi;  
  15.         add_wait_queue(whead, &pwq->wait);  
  16.         list_add_tail(&pwq->llink, &epi->pwqlist);  
  17.         epi->nwait++;  
  18.     } else {  
  19.         /* We have to signal that an error occurred */  
  20.         epi->nwait = -1;  
  21.     }  
  22. }  

其中init_waitqueue_func_entry的实现如下:

  1. static inline void init_waitqueue_func_entry(wait_queue_t *q,  
  2.                     wait_queue_func_t func)  
  3. {  
  4.     q->flags = 0;  
  5.     q->private = NULL;  
  6.     q->func = func;  

可以看到,总体和select的实现是类似的,只不过它是创建了一个eppoll_entry结构pwq,只不过pwq->wait的func成员被设置成了回调函数ep_poll_callback(而不是default_wake_function,所以这里并不会有唤醒操作,而只是执行回调函数),private成员被设置成了NULL。最后吧pwq->wait链入到whead中(也就是设备等待队列中)。这样,当设备等待队列中的进程被唤醒时,就会调用ep_poll_callback了。

 

再梳理一下,当epoll_wait时,它会判断就绪链表中有没有就绪的fd,如果没有,则把current进程加入一个等待队列(file->private_data->wq)中,并在一个while(1)循环中判断就绪队列是否为空,并结合schedule_timeout实现睡一会,判断一会的效果。如果current进程在睡眠中,设备就绪了,就会调用回调函数。在回调函数中,会把就绪的fd放入就绪链表,并唤醒等待队列(file->private_data->wq)中的current进程,这样epoll_wait又能继续执行下去了。

对于第三个缺点,epoll没有这个限制,它所支持的FD上限是最大可以打开文件的数目,这个数字一般远大于2048,举个例子,在1GB内存的机器上大约是10万左右,具体数目可以cat /proc/sys/fs/file-max察看,一般来说这个数目和系统内存关系很大。

总结:

1、select,poll实现需要自己不断轮询所有fd集合,直到设备就绪,期间可能要睡眠和唤醒多次交替。而epoll其实也需要调用epoll_wait不断轮询就绪链表,期间也可能多次睡眠和唤醒交替,但是它是设备就绪时,调用回调函数,把就绪fd放入就绪链表中,并唤醒在epoll_wait中进入睡眠的进程。虽然都要睡眠和交替,但是select和poll在“醒着”的时候要遍历整个fd集合,而epoll在“醒着”的时候只要判断一下就绪链表是否为空就行了,这节省了大量的CPU时间。这就是回调机制带来的性能提升。

2、select,poll每次调用都要把fd集合从用户态往内核态拷贝一次,并且要把current往设备等待队列中挂一次,而epoll只要一次拷贝,而且把current往等待队列上挂也只挂一次(在epoll_wait的开始,注意这里的等待队列并不是设备等待队列,只是一个epoll内部定义的等待队列)。这也能节省不少的开销。


Linux epoll详解

一、什么是epoll

epoll是什么?按照man手册的说法:是为处理大批量句柄而作了改进的poll。当然,这不是2.6内核才有的,它是在2.5.44内核中被引进的(epoll(4) is a new API introduced in Linuxkernel 2.5.44),它几乎具备了之前所说的一切优点,被公认为Linux2.6下性能最好的多路I/O就绪通知方法。

 

二、epoll的相关系统调用

epoll只有epoll_create,epoll_ctl,epoll_wait 3个系统调用。

 

1. int epoll_create(int size);

创建一个epoll的句柄。自从linux2.6.8之后,size参数是被忽略的。需要注意的是,当创建好epoll句柄后,它就是会占用一个fd值,在linux下如果查看/proc/进程id/fd/,是能够看到这个fd的,所以在使用完epoll后,必须调用close()关闭,否则可能导致fd被耗尽。

 

2. int epoll_ctl(int epfd, int op,int fd, struct epoll_event *event);

epoll的事件注册函数,它不同于select()是在监听事件时告诉内核要监听什么类型的事件,而是在这里先注册要监听的事件类型。

第一个参数是epoll_create()的返回值。

第二个参数表示动作,用三个宏来表示:

EPOLL_CTL_ADD:注册新的fd到epfd中;

EPOLL_CTL_MOD:修改已经注册的fd的监听事件;

EPOLL_CTL_DEL:从epfd中删除一个fd;

 

第三个参数是需要监听的fd。

第四个参数是告诉内核需要监听什么事,struct epoll_event结构如下:

//保存触发事件的某个文件描述符相关的数据(与具体使用方式有关)
typedef union epoll_data {
   void *ptr;
   int fd;
   __uint32_t u32;
   __uint64_t u64;
} epoll_data_t;
// 感兴趣的事件和被触发的事件
struct epoll_event {
    __uint32_t events; /* Epoll events */
    epoll_data_t data; /* User data variable */
};

events可以是以下几个宏的集合:

EPOLLIN :表示对应的文件描述符可以读(包括对端SOCKET正常关闭);

EPOLLOUT:表示对应的文件描述符可以写;

EPOLLPRI:表示对应的文件描述符有紧急的数据可读(这里应该表示有带外数据到来);

EPOLLERR:表示对应的文件描述符发生错误;

EPOLLHUP:表示对应的文件描述符被挂断;

EPOLLET: 将EPOLL设为边缘触发(Edge Triggered)模式,这是相对于水平触发(LevelTriggered)来说的。

EPOLLONESHOT:只监听一次事件,当监听完这次事件之后,如果还需要继续监听这个socket的话,需要再次把这个socket加入到EPOLL队列里

 

3. int epoll_wait(int epfd, structepoll_event * events, int maxevents, int timeout);

收集在epoll监控的事件中已经发生的事件。参数events是分配好的epoll_event结构体数组,epoll将会把发生的事件赋值到events数组中(events不可以是空指针,内核只负责把数据复制到这个events数组中,不会去帮助我们在用户态中分配内存)。maxevents告之内核这个events有多大,这个 maxevents的值不能大于创建epoll_create()时的size,参数timeout是超时时间(毫秒,0会立即返回,-1将不确定,也有说法说是永久阻塞)。如果函数调用成功,返回对应I/O上已准备好的文件描述符数目,如返回0表示已超时。

 

还有一个与这个类似的函数epoll_pwait:

int epoll_pwait(int epfd, struct epoll_event *events,
                      int maxevents, int timeout,
                      const sigset_t *sigmask); 

与epoll_wait的区别是可以通过最后一个参数设置阻塞过程中信号屏蔽字。


上面的函数原型等价于:

sigset_toriginmask;

sigpromask(SIG_SETMASK,&sigmask,& originmask);

ready = epoll_wait(epfd,&events,maxevents,timeout);

sigpromask(SIG_SETMASK,&  originmask ,NULL);

 

三、epoll工作原理

    epoll同样只告知那些就绪的文件描述符,而且当我们调用epoll_wait()获得就绪文件描述符时,返回的不是实际的描述符,而是一个代表就绪描述符数量的值,你只需要去epoll指定的一个数组中依次取得相应数量的文件描述符即可,这里也使用了内存映射(mmap)技术,这样便彻底省掉了这些文件描述符在系统调用时复制的开销。

 

    另一个本质的改进在于epoll采用基于事件的就绪通知方式。在select/poll中,进程只有在调用一定的方法后,内核才对所有监视的文件描述符进行扫描,而epoll事先通过epoll_ctl()来注册一个文件描述符,一旦基于某个文件描述符就绪时,内核会采用类似callback的回调机制,迅速激活这个文件描述符,当进程调用epoll_wait()时便得到通知。

 

Epoll2种工作方式-水平触发(LT)和边缘触发(ET

假如有这样一个例子:

1.我们已经把一个用来从管道中读取数据的文件句柄(RFD)添加到epoll描述符

2.这个时候从管道的另一端被写入了2KB的数据

3.调用epoll_wait(2),并且它会返回RFD,说明它已经准备好读取操作

4.然后我们读取了1KB的数据

5.调用epoll_wait(2)......

 

EdgeTriggered工作模式:

    如果我们在第1步将RFD添加到epoll描述符的时候使用了EPOLLET标志,那么在第5步调用epoll_wait(2)之后将有可能会挂起,因为剩余的数据还存在于文件的输入缓冲区内,而且数据发出端还在等待一个针对已经发出数据的反馈信息。只有在监视的文件句柄上发生了某个事件的时候 ET 工作模式才会汇报事件。因此在第5步的时候,调用者可能会放弃等待仍在存在于文件输入缓冲区内的剩余数据。在上面的例子中,会有一个事件产生在RFD句柄上,因为在第2步执行了一个写操作,然后,事件将会在第3步被销毁。因为第4步的读取操作没有读空文件输入缓冲区内的数据,因此我们在第5步调用epoll_wait(2)完成后,是否挂起是不确定的。epoll工作在ET模式的时候,必须使用非阻塞套接口,以避免由于一个文件句柄的阻塞读/阻塞写操作把处理多个文件描述符的任务饿死。最好以下面的方式调用ET模式的epoll接口,在后面会介绍避免可能的缺陷。

  i  基于非阻塞文件句柄

  ii 只有当read(2)或者write(2)返回EAGAIN时才需要挂起,等待。但这并不是说每次read()时都需要循环读,直到读到产生一个EAGAIN才认为此次事件处理完成,当read()返回的读到的数据长度小于请求的数据长度时,就可以确定此时缓冲中已没有数据了,也就可以认为此事读事件已处理完成。

 

LevelTriggered工作模式

相反的,以LT方式调用epoll接口的时候,它就相当于一个速度比较快的poll(2),并且无论后面的数据是否被使用,因此他们具有同样的职能。因为即使使用ET模式的epoll,在收到多个chunk的数据的时候仍然会产生多个事件。调用者可以设定EPOLLONESHOT标志,在 epoll_wait(2)收到事件后epoll会与事件关联的文件句柄从epoll描述符中禁止掉。因此当EPOLLONESHOT设定后,使用带有EPOLL_CTL_MOD标志的epoll_ctl(2)处理文件句柄就成为调用者必须作的事情。

 

LT(level triggered)epoll缺省的工作方式,并且同时支持blockno-block socket.在这种做法中,内核告诉你一个文件描述符是否就绪了,然后你可以对这个就绪的fd进行IO操作。如果你不作任何操作,内核还是会继续通知你的,所以这种模式编程出错误可能性要小一点。传统的select/poll都是这种模型的代表.

 

ET (edge-triggered)是高速工作方式,只支持no-block socket,它效率要比LT更高。ETLT的区别在于,当一个新的事件到来时,ET模式下当然可以从epoll_wait调用中获取到这个事件,可是如果这次没有把这个事件对应的套接字缓冲区处理完,在这个套接字中没有新的事件再次到来时,在ET模式下是无法再次从epoll_wait调用中获取这个事件的。而LT模式正好相反,只要一个事件对应的套接字缓冲区还有数据,就总能从epoll_wait中获取这个事件。

 

因此,LT模式下开发基于epoll的应用要简单些,不太容易出错。而在ET模式下事件发生时,如果没有彻底地将缓冲区数据处理完,则会导致缓冲区中的用户请求得不到响应。

图示说明:

linux I/O复用select、poll和epoll_第1张图片

注:Nginx默认采用ET模式来使用epoll

 

epoll的优点:

1.支持一个进程打开大数目的socket描述符(FD)

    select 最不能忍受的是一个进程所打开的FD是有一定限制的,由FD_SETSIZE设置,默认值是1024。对于那些需要支持的上万连接数目的IM服务器来说显然太少了。这时候你一是可以选择修改这个宏然后重新编译内核,不过资料也同时指出这样会带来网络效率的下降,二是可以选择多进程的解决方案(传统的 Apache方案),不过虽然linux上面创建进程的代价比较小,但仍旧是不可忽视的,加上进程间数据同步远比不上线程间同步的高效,所以也不是一种完美的方案。不过 epoll则没有这个限制,它所支持的FD上限是最大可以打开文件的数目,这个数字一般远大于2048,举个例子,1GB内存的机器上大约是10万左右,具体数目可以cat /proc/sys/fs/file-max察看,一般来说这个数目和系统内存关系很大。

 

2.IO效率不随FD数目增加而线性下降

    传统的select/poll另一个致命弱点就是当你拥有一个很大的socket集合,不过由于网络延时,任一时间只有部分的socket"活跃"的,但是select/poll每次调用都会线性扫描全部的集合,导致效率呈现线性下降。但是epoll不存在这个问题,它只会对"活跃"socket进行操作---这是因为在内核实现中epoll是根据每个fd上面的callback函数实现的。那么,只有"活跃"socket才会主动的去调用 callback函数,其他idle状态socket则不会,在这点上,epoll实现了一个""AIO因为这时候推动力在os内核。在一些 benchmark中,如果所有的socket基本上都是活跃的---比如一个高速LAN环境,epoll并不比select/poll有什么效率,相反,如果过多使用epoll_ctl,效率相比还有稍微的下降。但是一旦使用idle connections模拟WAN环境,epoll的效率就远在select/poll之上了。

 

3.使用mmap加速内核与用户空间的消息传递

这点实际上涉及到epoll的具体实现了。无论是select,poll还是epoll都需要内核把FD消息通知给用户空间,如何避免不必要的内存拷贝就很重要,在这点上,epoll是通过内核于用户空间mmap同一块内存实现的。而如果你想我一样从2.5内核就关注epoll的话,一定不会忘记手工 mmap这一步的。

 

4.内核微调

这一点其实不算epoll的优点了,而是整个linux平台的优点。也许你可以怀疑linux平台,但是你无法回避linux平台赋予你微调内核的能力。比如,内核TCP/IP协议栈使用内存池管理sk_buff结构,那么可以在运行时期动态调整这个内存pool(skb_head_pool)的大小--- 通过echoXXXX>/proc/sys/net/core/hot_list_length完成。再比如listen函数的第2个参数(TCP完成3次握手的数据包队列长度),也可以根据你平台内存大小动态调整。更甚至在一个数据包面数目巨大但同时每个数据包本身大小却很小的特殊系统上尝试最新的NAPI网卡驱动架构。

 

linuxepoll如何实现高效处理百万句柄的

开发高性能网络程序时,windows开发者们言必称iocplinux开发者们则言必称epoll。大家都明白epoll是一种IO多路复用技术,可以非常高效的处理数以百万计的socket句柄,比起以前的selectpoll效率高大发了。我们用起epoll来都感觉挺爽,确实快,那么,它到底为什么可以高速处理这么多并发连接呢?

 

使用起来很清晰,首先要调用epoll_create建立一个epoll对象。参数size是内核保证能够正确处理的最大句柄数,多于这个最大数时内核可不保证效果。

 

epoll_ctl可以操作上面建立的epoll,例如,将刚建立的socket加入到epoll中让其监控,或者把 epoll正在监控的某个socket句柄移出epoll,不再监控它等等。

 

epoll_wait在调用时,在给定的timeout时间内,当在监控的所有句柄中有事件发生时,就返回用户态的进程。

 

从上面的调用方式就可以看到epollselect/poll的优越之处:因为后者每次调用时都要传递你所要监控的所有socketselect/poll系统调用,这意味着需要将用户态的socket列表copy到内核态,如果以万计的句柄会导致每次都要copy几十几百KB的内存到内核态,非常低效。而我们调用epoll_wait时就相当于以往调用select/poll,但是这时却不用传递socket句柄给内核,因为内核已经在epoll_ctl中拿到了要监控的句柄列表。

 

所以,实际上在你调用epoll_create后,内核就已经在内核态开始准备帮你存储要监控的句柄了,每次调用epoll_ctl只是在往内核的数据结构里塞入新的socket句柄。

 

当一个进程调用epoll_create方法时,Linux内核会创建一个eventpoll结构体,这个结构体中有两个成员与epoll的使用方式密切相关:

/*

*This structure is stored inside the "private_data" member of the file

*structure and represents the main data structure for the eventpoll

*interface.

*/

structeventpoll {

       /* Protect the access to thisstructure */

       spinlock_t lock;

 

       /*

        * This mutex is used to ensurethat files are not removed

        * while epoll is using them. Thisis held during the event

        * collection loop, the filecleanup path, the epoll file   * exit code and the ctl operations.

        */

       struct mutex mtx;

 

       /* Wait queue used bysys_epoll_wait() */

       wait_queue_head_t wq;

 

       /* Wait queue used byfile->poll() */

       wait_queue_head_t poll_wait;

 

       /* List of ready file descriptors*/

       struct list_head rdllist;

 

       /* RB tree root used to storemonitored fd structs */

  /*红黑树根节点,这棵树存储着所有添加到epoll中的事件,也就是这个epoll监控的事件 */

       struct rb_root rbr; 

       /*

        * This is a single linked listthat chains all the "struct epitem" that

        * happened while transferringready events to userspace w/out

        * holding ->lock.

        */

       struct epitem*ovflist;

 

       /* wakeup_source used whenep_scan_ready_list is running */

       struct wakeup_source*ws;

 

       /* The user that created theeventpoll descriptor */

       struct user_struct*user;

 

       struct file*file;

 

       /* used to optimize loopdetection check */

       int visited;

 

  /*双向链表中保存着将要通过epoll_wait返回给用户的、满足条件的事件 */

       struct list_head visited_list_link;

};

每一个epoll对象都有一个独立的eventpoll结构体,这个结构体会在内核空间中创造独立的内存,用于存储使用epoll_ctl方法向epoll对象中添加进来的事件。这样,重复的事件就可以通过红黑树而高效的识别出来。

 

epoll中,对于每一个事件都会建立一个epitem结构体:


 

/*

  * Each file descriptor added to the eventpoll interfacewill

  * have an entry of this type linked to the"rbr" RB tree.

  * Avoid increasing the size of this struct, there can bemany thousands

  * of these on a server and we do not want this to takeanother cache line.

  */

 struct epitem {

         /* RB tree node used to link this structure to theeventpoll RB tree */

         struct rb_node rbn;

 

         /* List header used to link this structure to the eventpollready list */

         struct list_head rdllink;

 

         /*

          * Workstogether "struct eventpoll"->ovflist in keeping the

          * singlelinked chain of items.

          */

         struct epitem*next;

 

         /* The file descriptor information this item refers to */

         struct epoll_filefd ffd;

 

         /* Number of active wait queue attached to poll operations*/

         int nwait;

 

         /* List containing poll wait queues */

         struct list_head pwqlist;

 

         /* The "container" of this item */

         struct eventpoll*ep;

 

         /* List header used to link this item to the "structfile" items list */

         struct list_head fllink;

 

         /* wakeup_source used when EPOLLWAKEUP is set */

         struct wakeup_source __rcu*ws;

 

         /* The structure that describe the interested events andthe source fd */

         struct epoll_event event;

 

 };


    此外,epoll还维护了一个双链表,用户存储发生的事件。epoll_wait调用时,仅仅观察这个list链表里有没有数据即eptime项即可。有数据就返回,没有数据就sleep,等到timeout时间到后即使链表没数据也返回。所以,epoll_wait非常高效。

 

    而且,通常情况下即使我们要监控百万计的句柄,大多一次也只返回很少量的准备就绪句柄而已,所以,epoll_wait仅需要从内核态copy少量的句柄到用户态而已,如何能不高效?!

 

    那么,这个准备就绪list链表是怎么维护的呢?当我们执行epoll_ctl时,除了把socket放到epoll文件系统里file对象对应的红黑树上之外,还会给内核中断处理程序注册一个回调函数,告诉内核,如果这个句柄的中断到了,就把它放到准备就绪list链表里。所以,当一个socket上有数据到了,内核在把网卡上的数据copy到内核中后就来把socket插入到准备就绪链表里了。

 

如此,一颗红黑树,一张准备就绪句柄链表,少量的内核cache,就帮我们解决了大并发下的socket处理问题。执行epoll_create时,创建了红黑树和就绪链表,执行epoll_ctl时,如果增加socket句柄,则检查在红黑树中是否存在,存在立即返回,不存在则添加到树干上,然后向内核注册回调函数,用于当中断事件来临时向准备就绪链表中插入数据。执行epoll_wait时立刻返回准备就绪链表里的数据即可。 

 

四、epoll的使用方法

那么究竟如何来使用epoll呢?其实非常简单。

 

通过在包含一个头文件#include <sys/epoll.h> 以及几个简单的API将可以大大的提高你的网络服务器的支持人数。

 

首先通过create_epoll(intmaxfds)来创建一个epoll的句柄。这个函数会返回一个新的epoll句柄,之后的所有操作将通过这个句柄来进行操作。在用完之后,记得用close()来关闭这个创建出来的epoll句柄。

 

之后在你的网络主循环里面,每一帧的调用epoll_wait(int epfd, epoll_event events, int max events, inttimeout)来查询所有的网络接口,看哪一个可以读,哪一个可以写了。基本的语法为:

nfds = epoll_wait(kdpfd, events, maxevents, -1);

 

其中kdpfd为用epoll_create创建之后的句柄,events是一个epoll_event*的指针,当epoll_wait这个函数操作成功之后,epoll_events里面将储存所有的读写事件。max_events是当前需要监听的所有socket句柄数。最后一个timeout epoll_wait的超时,为0的时候表示马上返回,为-1的时候表示一直等下去,直到有事件返回,为任意正整数的时候表示等这么长的时间,如果一直没有事件,则返回。一般如果网络主循环是单独的线程的话,可以用-1来等,这样可以保证一些效率,如果是和主逻辑在同一个线程的话,则可以用0来保证主循环的效率。

 

epoll_wait返回之后应该是一个循环,遍历所有的事件。

 

几乎所有的epoll程序都使用下面的框架:

   

for ( ; ; )
    {
        nfds = epoll_wait(epfd,events, 20, 500);
         for(i = 0;i <nfds; ++i)
        {
             if(events[i].data.fd ==listenfd) //有新的连接
            {
                connfd = accept(listenfd,(sockaddr *) &clientaddr, &clilen); //accept这个连接
                ev.data.fd =connfd;
                ev.events =EPOLLIN |EPOLLET;
                epoll_ctl(epfd,EPOLL_CTL_ADD,connfd, &ev); //将新的fd添加到epoll的监听队列中
            }
             else if( events[i].events &EPOLLIN ) //接收到数据,读socket
            {
                n = read(sockfd, line, MAXLINE)) < 0     //读
                ev.data.ptr = md;      //md为自定义类型,添加数据
                ev.events =EPOLLOUT |EPOLLET;
                epoll_ctl(epfd,EPOLL_CTL_MOD,sockfd, &ev); //修改标识符,等待下一个循环时发送数据,异步处理的精髓
            }
             else if(events[i].events &EPOLLOUT) //有数据待发送,写socket
            {
                 struct myepoll_data * md = (myepoll_data *)events[i].data.ptr;     //取数据
                sockfd = md - >fd;
                send( sockfd, md - >ptr, strlen(( char *)md - >ptr), 0 );         //发送数据
                ev.data.fd =sockfd;
                ev.events =EPOLLIN |EPOLLET;
                epoll_ctl(epfd,EPOLL_CTL_MOD,sockfd, &ev); //修改标识符,等待下一个循环时接收数据
            }
             else
            {
                 //其他的处理
            }
        }
    }


你可能感兴趣的:(linux I/O复用select、poll和ep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