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FS新特性Centralized Cache Management介绍

  • 概述

    HDFS作为Hadoop底层存储架构实现,提供了高可容错性,以及较高的吞吐量等特性。在Hadoop 2.3版本里,HDFS提供了一个新特性——Centralized Cache Management。该特性能够让用户显式地把某些HDFS文件强制映射到内存中,防止被操作系统换出内存页,提高内存利用效率,有效加快文件访问速度。对于Hive来说,如果对某些SQL查询里需要经常读取的表格文件进行缓存,通常能够提升运行效率。

  • 架构介绍

HDFS新特性Centralized Cache Management介绍_第1张图片

    NameNode主要负责协调所有DataNode的堆外内存。DataNode会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通过heartbeat向NameNode汇报所缓存的文件block块记录。NameNode会接收用户缓存或清空某个路径的缓存命令,然后通过heartbeat通知含有对应文件block的DataNode进行缓存。

    NameNode提供一个缓存池(cache pools)来方便管理缓存命令(cache directives),缓存命令负责决定具体进行缓存的路径。

    目前缓存只能够在文件夹或者文件的粒度进行控制。文件块和子块缓存仍然在计划开发中。

  • 缓存命令接口

    具体用法和参数意义参见官网介绍,这里只作简单介绍。

Cache directive命令

  • addDirective

    添加一个新的cache directive。如: hdfs cacheadmin -addDirective -path <path> -pool <pool-name>

  •     removeDirective

    移除一个cache directive。如:hdfs cacheadmin -removeDirective <id>

  • removeDirectives

    移除指定路径的每个cache directive。如:hdfs cacheadmin -removeDirectives <path>

  • listDirectives

     列出cache directive。如: hdfs cacheadmin -listDirectives

Cache pool命令

  • addPool

    添加新的内存池。如:hdfs cacheadmin -addPool <name>

  • modifyPool

    修改缓存池的metadata。如:hdfs cacheadmin -modifyPool <name> [-owner <owner>] [-group <group>] [-mode <mode>] [-limit <limit>] [-maxTtl <maxTtl>]

  • removePool

    移除缓存池,同时也会移除在缓存池里的路径。如: hdfs cacheadmin -removePool <name>

  • listPools

    显示缓存池信息。如:hdfs cacheadmin -listPools [-stats] [<name>]

  • 实践与思考

    上面的内容基本从官网简单摘取过来,这节才是本文章的重点,也是真正的干货所在。

    首先要注意的是,官网没有说明的一点,要读取到cache到内存的文件block,必须要首先开启Short-Circuit Local Reads特性。该特性简单来说,就是对于在读取文件位于相同节点的时候,能够避免建立TCP socket,直接读取位于磁盘上的文件block。需要注意的是,该特性有两种不同实现方案(HDFS-2246和HDFS-347),其中,HDFS-347是Hadoop 2.x的重新实现方案,并且只有这个方案才可以读取Cache到内存的文件block。

    在配置Cache的过程中,由于DataNode需要强制锁定文件映射到内存中,需要设置hdfs-site.xml参数dfs.datanode.max.locked.memory参数(单位bytes)。另外要注意的是通常还需要更改操作系统参数ulimit -l(单位KB),否则DataNode在启动的时候会抛出异常。

    为了能够更加深入理解这个特性带来的性能影响,在测试环境下进行了简单的测试。

   测试环境是一个有3个节点的小集群。2个NameNode(启用NameNode HA特性),3个DataNode。其中Active NameNode(93)总共有12G内存,8个Intel(R) Xeon(R) CPU  2.50GHz;另外backup NameNode(24)和DataNode(25)均只有4GB内存,4个Intel(R) Xeon(R) CPU  2.00GHz。

    为了能够减少干扰,更加清晰地了解该特性带来的性能变化,并且注意到要使用该特性,必须使用一个全新的API来进行读取操作,因此写了一个简单的读HDFS文件的测试程序来测量耗时。

    对于一个约400MB大小的HDFS文件,进行读取,得出数据如下:

 
Non Short-Circuit(ms)
Short-Circuit(ms)
Short-Circuit + Centralized Cache Management(ms)
93 2993 1059 1014
24 2155

1137

1170
25 2751 1264 1199

    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到,开启了Short-Circuit特性的时候,读取文件至少快了2-3倍;当启用Centralized Cache Management特性的时候,读取文件并没有太大的速度提升。

    关于这个Cache Management不甚明显的原因,查找相关资料(interactive-hadoop-via-flash-and-memory.pptx),可能说明了部分问题的原因:开启了Short-Circuit本地读取后,操作系统可能会在读取的过程中同时缓存文件到内存里,但是,如果此时节点内存使用比较紧张的时候(可能由于多个MR子任务的执行),操作系统可能会随时把这些缓存换出,导致缓存无效。使用Cache Management显式指定文件缓存后,可以保证该部分内存不被换出,同时由于使用的是off-heap memory,免于JVM的管理,避免产生GC。

    因此考虑到目前测试环境上的仅仅执行简单测试,没有模拟出激烈的内存使用情况,可能导致效果不甚明显。

    另外,还尝试过做Hive、HBase的读取测试,无论是开启Short-Circuit还是Short-Circuit + Centralized Cache Management都暂时没有发现太大的性能提升,暂时怀疑是由于测试环境的节点实在太少,而且其中两个节点的4G内存实在少得可怜,开启任务后,空闲情况下只有5-600MB可用,而这两个特性极度依赖于内存的使用情况,因此没有办法体现出真正的性能提升优势。

     当然,这只是一个推论,最好的做法还是,待仔细查看源码理解具体实现,明白更加深层次的原因。

  • 源代码实现分析(Hadoop 2.6.0)

(1)DataNode把文件block进行缓存并锁定内存

    NameNode向DataNode请求把对应的HDFS的文件block进行cache的时候,DataNode将接收到的RPC命令是DatanodeProtocol.DNA_CACHE。然后会调用FsDataSetImpl.cache()把所有请求block块进行缓存。接着调用cacheBlock()把每个Block进行逐个缓存。

     FsDataSetImpl.cacheBlock()函数主要是把每个block的缓存任务分配到每个Volume的线程中异步执行。通过找到对应的Volume后,其会调用FsDatasetCache.cacheBlock()进行具体的异步缓存任务执行。

     FsDatasetCache.cacheBlock()主要负责进行缓存异步任务提交。为了追踪缓存异步任务执行结果,首先把block id封装成ExtendedBlockId对象,然后放入到mappableBlockMap里,同时更新状态为CACHING。接着向FsVolumeImpl.cacheExecutor线程池提交一个CachingTask异步任务。

    CachingTask主要负责把具体的文件Block进行缓存和锁定。具体缓存和锁定的操作会调用MappableBlock.load()执行。然后把返回的MappableBlock保存到 FsDatasetCache的mappableBlockMap中,同时更新状态为Cached(如果之前状态为CACHING_CANCELLED时,则不会保留),并且更新引用计数。

    MappableBlock.load主要是调用FileChannelImpl.map和POSIX.mlock(最终会调用到libc的mmap和mlock),同时进行文件块校验。然后返回新建MappableBlock对象。

 (2)客户端HDFS读逻辑

    HDFS的读主要有三种: 网络I/O读 -> short circuit read -> zero-copy read。网络I/O读就是传统的HDFS读,通过DFSClient和Block所在的DataNode建立网络连接传输数据。short circuit read就是直接读取本地文件。zero-copy read就是在short circuit read基础上,直接读取之前缓存了的文件block内存。

    这里给出一个利用新API进行zero-copy read的例子。

Configuration confs = new Configuration();
String path = "your hdfs path" ;
FileSystem fs = FileSystem.get(URI.create(path), confs);
FSDataInputStream in = null ;
int bufSize = 8192 ;
try {
     in = fs.open( new Path(path));
     ByteBuffer bb = null ;
     ElasticByteBufferPool ebbp = new ElasticByteBufferPool();
 
     while ((bb = in.read(ebbp, bufSize, EnumSet.of(ReadOption.SKIP_CHECKSUMS))) != null ) {
         //process buffer bb here
         in.releaseBuffer(bb);
     }
 
} catch (UnsupportedOperationException e) {
 
} finally {
     IOUtils.closeStream(in);
}

    为了能够进行short circuit read和zero-copy read,需要采用指定的API——ByteBuffer read(ByteBufferPool bufferPool,int maxLength, EnumSet<ReadOption> opts)。在调用函数FileSystem.get获取具体的FileSystem子类(如果是HDFS,则是DistributedFileSystem),会创建DFSClient对象,DFSClient对象内部封装了ClientProtocol对象,负责和NameNode进行RPC通信,获取需要读取的block信息。

    FSDataInputStream.read()函数负责HDFS文件block读逻辑处理。真正的实现在DFSInputStream.tryReadZeroCopy()函数里。具体主要调用BlockReader.getClientMmap()函数,如果是开启了short circuit read特性,则具体调用的是BlockReaderLocal.getClientMmap()。getClientMmap()会调用到ShortCircuitCache.getOrCreateClientMmap(),函数实现会查看缓存是否已经进行过MMap过的文件block块信息。如果不存在,则会调用ShortCircuitReplica.loadMmapInternal(),然后最终会调用到FileChannelImpl.map(),如果之前进行过文件缓存,并mmlock锁定,则这里就会把具体的物理内存映射到本进程的虚拟内存地址空间中,如果没有,则会重新读取文件进行mmap操作。

    可见,HDFS的这个zero copy read特性有一定限制,需要在本地上有需要读取的block块数据,也就是同样需要考虑data-lock限制,因此综合来看,主要是针对short circuit read的性能提升。目前的情况是在测试环境下,short circuit read时开启后有较大的性能提升,zero copy read对比起short circuit read暂时没有太大的明显变化。

你可能感兴趣的:(hadoop,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