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R]找什么样的工作?——从找工作中的种种怪象说开去

经历过去年的求职季,经历过其中的喜怒哀乐,也经历了其中的种种怪象。总想写点什么作为自己人生阶段的一个注脚,或为经验,或为反思。本来只想写给自己,但写着写着发现很多问题是具有普遍性的,我自己常常是在所反思的样本人群里的一分子,所以我无意于针对谁,列为看官读到下面的文字也不必着急地站队或是反驳,所列出的部分怪象里其实也有我自己的身影。我不追求所有人的认同,当然也没这个必要,只是希望正在准备找工作的和刚刚找完工作的同学可以多些耐心看完这篇长文,并能在这个多元的环境里引起一点思考、讨论,甚至是争议,这样我就已经很满足了。当“征友” 类、“情感”类、“求比较OFFER”的话题常年霸占于“十大”时,我也希望以此能写点不一样的东西。当然,我不能完全批判这种现象,因为这个论坛的存在可能就是为了给大家提供一个在学习、生活之余可以放轻松的场所,但我总感觉哪里不太对劲,或者说这样的意义未免过于浅薄。我没有看过诸如哈佛、斯坦福、伯克利的学生论坛,但如果他们的论坛也是这样,那我只能说“美国的名校也不过如此,不去也罢”。从某种程度上说,种种之怪象也可以看成是整个学校的培养制度和文化氛围的一个缩影。我们中的很多人常常自嘲地称自己的母校为明光村技校,我真心地不希望这样的戏谑慢慢地变成现实,而与一所真正的大学渐行渐远。
  
怪象之妄自菲薄与妄自尊大
       妄自菲薄主要体现在经历过种种应聘失败后便开始抱怨,抱怨运气不好,抱怨HR不给力等等。而妄自尊大则体现在,拿到一个offer就开始跟HR讨价还价,要么薪资提个档,要么要户口等等。其实,这两类人从某种角度看可以划分成一类人。不论是妄自尊大还是妄自菲薄,问题的本质在于尚未学会给予而妄谈回报,而成功总是要付出代价的。首先,自己不付出所应具备素质、技能的努力;其次,不想着为公司如何添砖加瓦、怎么去深入了解企业,反而斤斤计较于各种利益。这两种情况对人对己都是不负责任的态度。面对着高薪的offer,你是觉得理所当然,还是战战兢兢?在索取之前,请先看看自己付出了什么。当你自以为了解了这个世界的时候,其实这个世界才刚刚原谅了你的幼稚。诚然可能很多人会说我刷了多少遍题库、看了多少面经,这就是我应该得到的,而且还给少了。殊不知无论你是否已经有明确的求职目标,这样的求职过程也存在着很大的方向性问题。对于还没有明确职业目标就开始盲目刷题库的人将会在下一个怪象进行讨论,这里先讨论一下那些已经有了明确职业目标的人却又热衷于泡在题库里的人。不少所谓的学霸甚至提前一、两年就开始在网上刷各种题库,《剑指offer》、《程序员面试宝典》、leetcode……不可谓不是“好学”,但这是一种只顾低头走路而不抬头向前的学习方法,因此这里的好学打上了引号。
       在所谓的勤奋光环下,其实映射出的是一种惰性选择。似乎任何事情都可以通过这种短平快式的“刷题库”方法解决。但事实上,小到测验考试、大到升官发财,没有这样一件容易而明显的事只要大家都去做就可以成功的。我不是一刀切式的反对刷题库,但若把刷题库当成一种学习态度则是舍本逐末的。对于那些已经有了较为明确职业目标的同学来说,每个人的经历、个人条件不同,应该系统性地且因地制宜地思考自己如何实现职业目标。所谓“系统性地”就是不能狭隘地把眼光局限在笔试、面试的备考上面,而是思考职业目标下所需要的不同层次的素质、技能。以“网络运维工程师”这类岗位为例,它所聚焦的范围基本在所谓的2-3层,所以核心技能应该包括路由器、交换机等在内的2-3层知识,而4-7层知识可以作为辅助技能帮助我们可好地了解整个知识体系;而对于“研发工程师”来说正好相反,可能核心技能集中在第7层,包含各类编程语言、数据结构、算法等软件层面上,而2-3层的网络知识可以作为辅助技能,所谓“无网而不利”,即便是很上层的研发工程师也需要了解网络,特别是在当前云计算大环境下。当然我这里的分类讨论还比较粗糙,比如研发还要分为前端、后台等加以考虑,运维也有网络、服务器之分,请各位技术宅、学术大牛先不要着急反驳,今天讨论的不是“术”的问题,而是“道”层面的问题。
        不论什么岗位,如果把我们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分为两类——重要的事情和紧急的事情,那么刷题库、看面经这样的事情属于后一类,即紧急的事情。打个通俗的比方,如果对防火与救火这两件事情进行分类,那么救火属于紧急的事情,而防火则属于重要的事情,但防火却是在救火之前所应该完成的更为重要的工作,救火只是在紧急状态下采取的快速反应。反观现实中,很多人往往只去做紧急的事,而忽略了重要的事情,如同疏忽防火一样,到头来只能四处救火,疲于奔命在各种笔经、面经里而无法自拔。其实这种常态不光体现在找工作的阶段,也常常表现在平日的学习和生活中。如果可以凝固住时间,有机会观察一下实验室四下周围的人,可以看到大多数人此刻正在做的都是紧急的事,而非重要的事,比如下午要交的作业还没抄完,下个月就截止的列表会议论文还没憋出来,下周的考试还没开始“预习”……更进一步地说我们中的很多人往往采用的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被动式响应,而非主动式的出击去解决问题。从本质上看这一类人内心中的人生坐标系是以压力为导向的,因而所画出来的人生曲线是由外界压力作为因变量而影响的,而非取决于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柴静在《穹顶之下》也表达了类似的要义,就是政府在过去的几十年几乎没有针对环保做出任何重要的事情以至于近些年来只能做出一些紧急的措施,拆了东墙补西墙,四处救火却又收效甚微,这是应该值得反思的。

  
怪象之盲目刷题库
       如前所述,为了所谓互联网的高薪,为了所谓的BAT大满贯,我们中的一部分人开始盲目地泡在题库里执着地刷题。诚然,刷题是应对很多互联网公司笔试、面试的好方法(其实,这也是互联网公司招聘环节存在的最大问题,这里暂且按下不表),但是有多少人在刷题前仔细思考过自己究竟想找什么的工作。在校园里,当看到别人都在津津乐道地讨论刷题库时,常常给我们自己这样一种错觉:如果不跟随便会落后于人,便会与他人失去某种共同语言……所谓先知先觉的人会提早在实验室学习之余刷题库,而所谓后知后觉的人则在疲惫地赶场各种面试之余刷题库,总之相当一部分人会把自己搞得比较痛苦,到头来可能哪件事情都没做好。当然,也会有相当一部分人通过这种“投其所好”式的准备,可以获得一时的成功,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你的上司可能就会发现你并不适合这份工作,如果那时候再调整职业航向,真的是要需要很大的勇气做出抉择和牺牲,结果往往是得不偿失的。佛语中的一句话似乎点破了这类人的窘境:”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细思之,尤甚。为什么追求错误的东西呢?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如果找工作是为了在人前显贵,在攀比offer时显得更加自信,那真的是丢了西瓜,捡芝麻,最终沦为人后受罪。先好好思考自己要过怎样的人生,再去选择什么样的职业。有些人就是喜欢朝九晚五,下班之后就会听听音乐、看看书,放空自己,这样的人就不太适合互联网的研发岗,因为常常会因为业务上线而需要加班;有些人则恰恰不喜欢朝九晚五的生活,喜欢当夜猫子,如果是那样的话运维岗可能是比较合适的,割接啥的基本都要在大多数人睡觉的时候完成,如果对北京凌晨2、3点的样子情有独钟,可以重点考虑下(开个玩笑);如果你厌倦跟机器打交道,更喜欢跟人打交道,那么产品、销售的岗位可能更适合你。而一旦追求了错误的东西所导致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你每天工作地不快乐,下班后又需要消化掉这种不快乐,这就会陷入一种可怕的恶性循环。
        再多聊两句企业招聘中快餐理念,这在互联网公司体现地尤为明显,这正是我之前提到的互联网公司招人最大的问题。笔试、一面、二面等各个环节基本都是固定的套路,什么一面技术面、二面项目面、三面boss/HR面等等,可以看到每一个环节筛选的准则基本都是“唯技术论”。这种“唯技术论”体现出的就是一种快餐式的招聘理念,希望招进去的人就可以立马干活,而不重视人的潜力考察和综合素养,说白了员工就是车间里流水线上的机器。因此,只要投其所好,我们便可以较为轻松地拿到所谓BAT式的offer。如此一来,招进去的人往往是最适合这套招聘流程的,而非最适合这个岗位的,甚至不适合整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和氛围。一旦哪天流水线上的哪台设备出现问题,多数情况下就会被简单粗暴地被替换掉;同时,这种“流水线”式的员工也几乎没有忠诚度可言。通常来说,有钱就是王道,在互联网大佬面前没有什么是钱解决不了的,缺技术骨干,那就砸钱挖人,缺某项业务,那就砸钱挖团队。所以我们看到当下互联网的圈子里,跳槽似乎成为了主旋律之一。我没有一刀切式的反对跳槽,只是跳槽应该是一个慎而又慎的事情,而不应该成为一种常态,不应该是由于当时的职业目标选择错误而导致的连锁反应,亦不应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一时脑热。个人认为,招聘员工最先考察的应该是个人的修为与素质,其次才是专业上的技能。
       请先抛开掉一切生存压力,先思考自己究竟想要一种什么样的人生,其次什么样的工作和这种人生需求存在匹配度,当匹配度达到最高时便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快感。如果这么说略显猥琐,那就换成满足感、幸福感。总之,你可以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并且别人也因你的存在而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我个人认为这才是最大的满足感。

  
怪象之offer求比较
         曾几何时,横行在论坛里的各种所谓渣硕开始求比较offer,但仔细一看这其实是一种较为高级的炫耀和攀比offer的方式。当然,这其中肯定还是有部分人确实是想在论坛里参考下别人的意见。对于单纯炫耀、攀比的前者,只有一笑而过;而对于确实带有一定请教目的的同学来说,也需要好好反思一下。从论坛里得到的求职类答案往往是“传说”,一没有可靠的消息源,二没有可靠的实证。“offer求比较”本质上反映的是职业选择的问题,而把职业选择的答案寄托在论坛这类传说里则略显幼稚。寻求答案的方式还有很多,比如主动去请教相关方面的师长等等。可能很多人会无奈地说:“我找不到相关的资源怎么办?”这其实就是我之前所说的很多重要的事情没有考虑好、做好,而只是一味地关注在紧急的事情上面。在正式找工作之前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你需要思考自己的职业目标,然后基于此积累各种资源,包括人脉上的,这样等到需要的时候就可以求助于这些资源。
        另一方面,仔细看着这些“offer求比较”的帖子,基本上千篇一律,纠结于要户口还是要钱,纠结于去国企还是去互联网……这些都涉及到职业选择的问题,但如果只把这些当做选择,真的是过于狭隘了,其实求比较的这些人也已经做出了选择,就是选择了纠结,你选择这山却又望着那山高,你选择吃碗里的却又一直放不下锅里的……到头来既没有吃好饭,也没上过高山。其实,我们的选择还有很多,是否可以把导师布置的研究课题做地更细,是否可以对同学的请教更耐心,是否可以检查下周报里的病句或错别字,是否可以在论文评审通过后还认真地去做一份答辩PPT……生活中绝大部分事情你都有选择,只是它们不入你的法眼,你不把它们当成一种选择罢了。想活明白,先把这些小的选择做好,这样当遇到大的选择时才不会犯糊涂,不会被攀比心理蒙住了双眼,遮蔽了内心。有时候,可能最好的已在你手中,只是你还没有学会珍惜而已。若是真遇到自己无法判断出选择之间的明显差异时,其实对于智力正常的大部分人来说,个人之决定是没有大的对错的,无论什么选择都是一种尝试,一种体验。更为重要的是在尝试和体验过程,你如何去做好每一个小的选择,同时因此而获得一种觉解。

  
怪象之团伙作弊
         在很多企业的笔试现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考场常常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而考场上的团伙作弊也早已是司空见惯。这类常态就是相互熟识的人会发动集体的力量,在此前建立一个微信群,然后将不会的题发到群里进行求助;而不熟识的人则会四下张望,窥伺旁人的答案。很多学长在分享找工作经验的时候,公开地表示对于笔试一定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如果非要这么表达,我只能说这是团伙的力量。在笔试中作弊,被抓到的风险很小,而因此获益晋级下一轮的希望很大,甚至最后拿到offer,这么看来作弊的性价比确实很高,为什么不做呢?对此我想说,就如同不是每一次闯红灯都会出交通事故一样,每一次的错误不一定都会受到惩罚和制裁,作弊的后果不仅在于一旦被人发现会怎样,更在于这种诚信缺位的影响是终身的。很多前辈说职场如战场,当你真正进入这个战场时,你的这种道德缺位可能随时会出卖你,你的老板会发现你根本不适合这份工作,你的对手可能会抓到你此类负面行为的把柄……换个角度说,当你气愤于种种食品安全事件时,当你指责无良商家的道德缺失时,你的心底有没有一丝一毫的反思,自己曾经有没有做过类似诚信缺失的行为,甚至仍对此不以为然?“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先辈告诉我们所有的恶行都是源自一开始的恶念。要活地踏实,活地幸福,无关于名利,而关乎于内心是否干净。看着此刻浙江台的《我看你有戏》,与张默、房祖名的父亲相比,我坚定地认为我的父亲活地更踏实,幸福感更强。
  
怪象之真相源自曝光帖
       论坛还经常出现的一类贴子就是所谓的曝光帖,一般是指责在某个企业实习或招聘环节中遇到的问题,甚至迁怒于整个企业,唱衰和否定他们,有时可能还顺带为他们的对手唱下赞歌。这常常会引来大量人的围观,以至于形成了某种负面力量干扰到了企业正常的招聘和用人。其实所谓的真相,常常是以流言、断章取义、混淆概念的形式存在的。最后,发现这其实仅仅是个“美丽的误会”,但这些所谓的曝光帖威力往往是巨大的,干扰企业正常招聘的同时也会给其他应聘的人造成误判。这样的帖子往往带有很严重的感情色彩,发帖人也活在自己的一套价值衡量标准里,而不具有普世性。这似乎可以归结为一种心理学现象和一种错误的从业理念。所谓的心理学现象指的是“围城心理”,墙里的人拼命地想出去,墙外的人却又拼命地想进来,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人往往会把任何可以满足这种心理需求的要素夸张和放大,从而影响到了自己和别人的正常判断。做两个可能不恰当的比方,很多事情有时像是在看A片,看的人觉得很爽,做的人则未必;有时则像是在吃臭豆腐,看的人觉得恶心,吃的人却未必。另一方面,所谓错误的从业理念指的是偏执地否定一个产业或是一个企业。其实,没有夕阳产业,因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也没有夕阳企业,因为钟型的发展曲线是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都要经历上升期所带来的狂喜和下落期所带来的阵痛,这其实是一种常态,问题的关键在于下落期所引出的是这个曲线的终点还是一部分。
  
怪象之因超龄取消户口所引发的“民愤”
       年前那段日子,“央企取消超龄研究生落户政策”的事件也是闹得沸沸扬扬。很多当事人或是旁观者开始表达所谓的“民愤”,一时躁动不安。我希望学子们能再多些自我思考,或是反省。哪家央企的合同里也不会写100%解决户口,所有的东西都是你将个人意志强加到这个社会的,你一直活在自己的小宇宙里,而不肯直面社会的真实面目。问题的本质就在于你把一纸户口当做了自己的职业选择,既然做出如此违心的选择,你就要做好承担相关风险的准备。纵然,这些学子所谓满意的工作瞬间化为泡影是可怜的,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把所谓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就是最大的问题。指望着这些纸立身于这个社会,想法何其幼稚,你的立身之本是通过不断学习和磨练积累出来的,不是户口本所能左右的,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自己的一身本事是抢不走的。很多远在家乡的家长在给孩子的就业灌输着错误的理念,什么只要找到有户口的央企国企,房子的首付不用担心父母给掏了……殊不知这样的爱可能就是害。
       其实,我倒是挺喜欢当前形势下的央企,随着薪资体系的重新调整,随着北京市户口的积分政策逐步完善落实,随着巡视组一轮轮的利剑行动……这样可以淘汰掉为了各种功利目的而来的人,我不敢说所有留下来的人都是职业精英,但至少在各种利欲面前,可以表现地更加冷静些。何为社会的真面目?在社会的洪流中,户口本、房本、学历证书、官二代、富二代……这些所谓的背景终将变为背影,请记住:真正的立身之本是当下的自己。

        
     最后顺带提一句关于微信朋友圈的那点事,之前我一直在享受互联网科技改变生活的便利,但近日突然开始有些厌倦微信朋友圈,甚至准备开始逃离。因为我会在某天早上发现朋友圈充斥着各种“duang”的状态,又在某天下午发现朋友圈充斥着“裙子到底是金的还是黑白的”……戏谑、炒作出自无聊之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周遭所有人都被这种情绪所裹挟。著名编剧刘和平在评价《北平无战事》时曾说过,一个国家腐败到如此程度,一定是这个民族的文化出了大问题。面对当下找工作之种种怪现象,刘老的话犹言在耳,不得不说我们的文化再次出现了大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