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主要考虑的是最大公因数的问题。最大公因数第一次出现记得是在小学的时候,那时老师要求用短除法(实质就是质因子分解)来解决,但是,到高中貌似是必修三的时候才知道,有“辗转相除法”和“更相减损术”等方法能够更快的求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其中“辗转相除法”就是本章介绍的“欧几里得算法”,但是当时并没有对其正确性进行证明,而今天才知道它的证明过程。
对于欧几里得算法,我们知道其计算过程为:
所以我们可以得到Rn可以整除Rn-1,而由于Rn-1有一个因子是Rn,所以Rn-2也能被Rn整除,如此递推上去,可得Rk都可以被Rn整除,而把a和b看成是R-1和R0(为了分清字母和下标,所以在这里R都用大写,后面的部分都为下标),因此可以推出Rn是a和b的公因数。
那么如何判断该数是最大的公因数呢?假设d是a和b的公因数,那么显然有d|a,d|b,对于第一个式子有d|a,d|b,那么显然d|R1,同理,对第二个式子有d|R2,一直递推到最后一个式子,那么有d|Rn,那么对于任意a和b的公因数都能被Rn整除,又因为Rn是a和b的公约数,那么换句话说,Rn就是a和b的最大公约数。至此就证明了Rn是a和b的最大公约数。
前面提到了高中还学了一种方法叫辗转相除法,那么它的工作方法如下:
原理是这样的:由于Rn-1=Rn-2,所以由倒数第二个式子可得Rn-2可以被Rn整除,倒数第三个式子就可以看出Rn-3能被Rn整除,一直往上推,那么最后就可以证得a和b都能被Rn整除。而证明答案的最大性也与前面证明欧几里得定理的方法类似:假设d|a,d|b,那么d|R0,从上往下推到d|Rn,就可以得出Rn的最大性。
用欧几里得定理解最大公约数的时候主要问题是涉及除法,取模,开销比较大,用辗转相除法虽然没有除法运算,但是很悲剧如果出现了x远大于y的情况,例如求gcd(10000000,1),那么需要迭代的次数太多,为了解决这些缺点,《编程之美》中给出了一种方法:
如果x和y都是偶数,那么x和y同右移一位(除以2),答案乘以2;如果x和y有一个是奇数,那么就让偶数的那个数右移一位,如果x和y都是奇数,那么就将较大的数换成|x-y|,这样得到的 |x-y|是偶数。最后如果x=y,那么再将答案乘上x即可。位运算方法速度较快,可以很好的克服第一个方法的缺点。
不过对于一般的数据,欧几里得算法还是可以很快出来结果的,因此,直接用欧几里得算法编程得到下面函数,可以做为欧几里得算法的模板:
int gcd(int x,int y){return y==0?x:gcd(y,x%y);}
习题5.1
gcd(12345,67890)=15,gcd(54321,9876)=3.
习题5.2
上面的函数可以保证如果输入0 0时不会出现死循环。
习题5.3
这题讨论的是欧几里得算法的效率,也就是说讨论在最多几步之内可以求出最大公约数。
推导如下:
因此,最坏情况为每两次计算缩小一半,也就是2^p=t,其中t为Max(x,y),p为步数k/2。所以有log2 t=p,将p=k/2代入,得步数k=2log2 t。假设t有s位,也就是k<2log2 (10s ),得到k<2slog2 10<7s,因此可以认为最坏情况大约为位数的7倍。
习题5.4
本题讨论最小公倍数问题。
lcm(x,y),gcd(x,y),x,y四者的关系推导如下。
故lcm(8,12)=24,lcm(20,30)=60,lcm(51,68)=204,lcm(23,18)=414,
lcm(301337,307829)=171460753。
假设gcd(x,y)=18,lcm(x,y)=720,存在x,y的多解么?推导如下()
习题5.5
本题讨论关于3n+1问题。
我们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有关循环长度的问题,得到L(21)=8,L(13)=10,L(31)=107。另外,我们可以发现,对于前100个数进行试验,最后都是在4,2,1上停下来。
第三题,我们需要证明n=8k+4时L(n)=L(n+1),证明如下:
同理,对n=128k+28时,L(n)=L(n+1)=L(n+2)的证明也可以用上述方法,在此略过。而对于连续的n有相同的L值的情况,打表可以得出如下结果:
上图前面三个数一行的表示连续三个数值相同,下面则是相邻两个数值相同。在这些数据中,其中的规律还有待进一步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