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面试基础题

SELECT * FROM 表名

INSERT INTO表名(字段, 字段, …)

UPDATE表名SET (字段=值, 字段=值, …) WHERE (条件)

DELETE FROM 表名 WHERE (条件)

2、试解释COMMIT操作和ROLLBACK操作的语义。

COMMIT语句表示事务执行成功地结束(提交),此时告诉系统,数据库要进入一个新的正确状态,该事务对数据库的所有更新都已交付实施(写入磁盘)。

ROLLBACK语句表示事务执行不成功地结束(应该“回退”),此时告诉系统,已发生错误,数据库可能处在不正确的状态,该事务对数据库的所有更新必须被撤销,数据库应恢复该事务到初始状态。

3、如何估计一张表的大小(假设该表中有1万条数据)?

表的大小 = 所有属性的字节数之和 × 10000  

4、如何在存储过程中执行事务?请自写一例。

5、设有关系R和S,其值如下:

         R    A    B    C        S    D    B    C

              2    4    6             3    5    6

              2    5    6             2    4    7

              3    4    7             2    5    6

              4    4    7             2    4    8

3>3

     试求R?S、R?S的值。

32.  3>3

解:R?S     A   B   C   D                   R?S     A  R.B  R.C D  S.B S.C      

                            2     5     6     3                                 3     4     7    3    5    6

                2   5   6   2                   3   4   7  2  5  6

                3   4   7   2                   4   4   7  3  5  6

                4   4   7   2                   4   4   7  2  5  6   

  

6、表数据:table

idnamenum

Aa9

Ab11

Bf7

Bg8

所要结果:

A b 11

B g 8

请写出获得此结果的SQL 语句:

select * from table

where (num in  

(select max(num) from table group by id)

)

7、设教学数据库中有三个基本表:

     学生表  S(S#,SNAME,AGE,SEX),其属性表示学生的学号、姓名、年龄和性别;选课表 SC(S#,C#,GRADE),其属性表示学生的学号、所学课程的课程号和成绩;课程表  C(C#,CNAME,TEACHER),其属性表示课程号、课程名称和任课教师姓名。

下面的题目都是针对上述三个基本表操作的。  

1).试写出下列插入操作的SQL语句:

把SC表中每门课程的平均成绩插入到另一个已存在的表SC_C(C#,CNAME,AVG_GRADE)中,其中AVG_GRADE为每门课程的平均成绩。

INSERT INTO SC_C( C#, CNAME, AVG_GRADE ) SELECT SC.C#, C.CNAME, AVG(GRADE) FROM SC, C WHERE SC.C#=C.C#

  

2).试写出下列删除操作的SQL语句:

从SC表中把WU老师的女学生选课元组删去。

DELETE FROM SC, S, C WHERE SC.S#=S.S# AND SC.C#=C.C# AND S.SEX=’女’ AND C.TEACHER=’吴老师’

  

3).试用SQL的断言来表达下列完整性约束:

规定女同学选修LIU老师的课程成绩都应该在70分以上。

ALTER TABLE SC, S, C

ADD CONSTRAINT GRADE CHECK(GRADE>=70)

WHERE SC.C#=C.C# AND SC.S#=S.S# AND S.SEX=’女’ AND C.TEACHER=’LIU’

8、谈谈您所知道的JOIN语句的使用,并考虑到性能的优化,您有什么建议?

INNER JOIN

LEFT OUTER JOIN

RIGHT OUTER JOIN

SQL  SERVER  的查询引擎是基于开销的查询引擎基于开销的查询优化器在备选计划中选择应答  SQL  查询的计划。选择是基于对执行特殊计划的开销估算(I/O  操作数、CPU  秒数,等等)而作出的。它通过记录表或索引中记录的数目和构成的统计数字估算这些开销。与基于语法的查询优化器不同,它不依赖于查询的确切语法或查询中的子句顺序。   

9、您熟悉ORM(Object-Relation Mapping)吗?请谈谈您所理解的ORM。

  对象关系映射(Object Relational Mapping,简称ORM)是一种为了解决面向对象与关系数据库存在的互不匹配的现象的技术。简单的说,ORM是通过使用描述对象和数据库之间映射的元数据,将java程序中的对象自动持久化到关系数据库中。本质上就是将数据从一种形式转换到另外一种形式。 这也同时暗示者额外的执行开销;然而,如果ORM作为一种中间件实现,则会有很多机会做优化,而这些在手写的持久层并不存在。 更重要的是用于控制转换的元数据需要提供和管理;但是同样,这些花费要比维护手写的方案要少;而且就算是遵守ODMG规范的对象数据库依然需要类级别的元数据。  

      对象-关系映射(Object/Relation Mapping,简称ORM),是随着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发展而产生的。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是当今企业级应用开发环境中的主流开发方法,关系数据库是企业级应用环境中永久存放数据的主流数据存储系统。对象和关系数据是业务实体的两种表现形式,业务实体在内存中表现为对象,在数据库中表现为关系数据。内存中的对象之间存在关联和继承关系,而在数据库中,关系数据无法直接表达多对多关联和继承关系。因此,对象-关系映射(ORM)系统一般以中间件的形式存在,主要实现程序对象到关系数据库数据的映射。

      面向对象是从软件工程基本原则(如耦合、聚合、封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关系数据库则是从数学理论发展而来的,两套理论存在显著的区别。为了解决这个不匹配的现象,对象关系映射技术应运而生。  

      让我们从O/R开始。字母O起源于"对象"(Object),而R则来自于"关系"(Relational)。几乎所有的程序里面,都存在对象和关系数据库。在业务逻辑层和用户界面层中,我们是面向对象的。当对象信息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需要把对象的信息保存在关系数据库中。  

      当你开发一个应用程序的时候(不使用O/R Mapping),你可能会写不少数据访问层的代码,用来从数据库保存,删除,读取对象信息,等等。你在DAL中写了很多的方法来读取对象数据,改变状态对象等等任务。而这些代码写起来总是重复的。

  

  如果打开你最近的程序,看看DAL代码,你肯定会看到很多近似的通用的模式。我们以保存对象的方法为例,你传入一个对象,为SqlCommand对象添加SqlParameter,把所有属性和对象对应,设置SqlCommand的CommandText属性为存储过程,然后运行SqlCommand。对于每个对象都要重复的写这些代码。  

  除此之外,还有更好的办法吗?有,引入一个O/R Mapping。实质上,一个O/R Mapping会为你生成DAL。与其自己写DAL代码,不如用O/R Mapping。你用O/R Mapping保存,删除,读取对象,O/R Mapping负责生成SQL,你只需要关心对象就好。

      对象关系映射成功运用在不同的面向对象持久层产品中,如:Torque,OJB,Hibernate,TopLink,Castor JDO, TJDO 等。  

      一般的ORM包括以下四部分:  

      一个对持久类对象进行CRUD操作的API;  

      一个语言或API用来规定与类和类属性相关的查询;  

      一个规定mapping metadata的工具;  

      一种技术可以让ORM的实现同事务对象一起进行dirty checking, lazy association fetching以及其他的优化操作。  

一、目前流行的 ORM 产品  

      目前众多厂商和开源社区都提供了持久层框架的实现,常见的有:

      Apache OJB (http://db.apache.org/ojb/)  

      Cayenne (http://objectstyle.org/cayenne/)  

      Jaxor (http://jaxor.sourceforge.net)  

      Hibernate (http://www.hibernate.org)  

      iBatis (http://www.ibatis.com)  

      jRelationalFramework (http://ijf.sourceforge.net)  

      mirage (http://itor.cq2.org/en/oss/mirage/toon)  

      SMYLE (http://www.drjava.de/smyle)  

      TopLink (http://otn.oracle.com/products/ias/toplink/index.html)  

      其中 TopLink 是 Oracle 的商业产品,其他均为开源项目。  

      其中 Hibernate 的轻量级 ORM 模型逐步确立了在 Java ORM 架构中领导地位,甚至取代复杂而又繁琐的 EJB 模型而成为事实上的 Java ORM 工业标准。而且其中的许多设计均被 J2EE 标准组织吸纳而成为最新 EJB 3.0 规范的标准,这也是开源项目影响工业领域标准的有力见证。  

二、对象-关系映射模式

      从《公共仓库元模型:开发指南》一书第8章CWM元仓库中摘录出来的内容,实现了公共仓库元模型(CWM)的UML图到Microsoft SQL Server数据库的映射,是一种将对象层次结构映射成关系型结构的方法。个人认为可以作为将本体(Ontology)文件存储到关系型数据库中的一种可借鉴方法。

      基本情况:公共仓库元模型(CWM)是对象管理组织(OMG)的一种和数据仓库相关的元模型标准,采用UML表示的对象层次结构,在保存到数据库中时由于面向对象的数据库技术的不完善(理论研究和商业应用都不是主流),所以该书的作者倾向于使用成熟的关系型数据库来保存-这也是存储本体时所遇到的问题。

      采用方法:将UML模型中的各种元素通过转换,保存为数据库模式。由于CWM是一种元模型,因此模型的实例也是一种模型,将这种实例以数据库数据的形式保存。使用数据库中比较成熟的存储过程技术提高开发和执行效率。

      1、数据类型映射模式

      1.1简单数据类型模式:建立UML和关系型数据库中简单数据类型的映射表以指导映射。

      1.2枚举数据类型模式:每种枚举类型对应一个表,只有一个列(_EnumLiteral)表示枚举值。

      1.3基于类的数据类型模式:使用外键约束,将基础列与基于类的类型实例相关联。

      2、类映射模型

      每个类对应一个表。单值属性、多值属性、继承关系可以用下述方法映射,而引用属性将在关联映射模式中提到。

      2.1单值属性模式:是cardinality的上界为1的属性,映射到类所对应的表的列上。若其下界也为1(必须有的属性),列属性为NOT NULL。

      2.2多值属性模式:每个多值属性映射成一个独立的表,使用外键连接到类所对应的表上。

      2.3继承模式:每加入一个类的实例时,根据其继承关系自顶向下生成每个类的对象,这些对象具有相同的ID(根对象对应记录的主键)。删除对象实例时,自底向上删除数据。遇到从中间删的情况怎么办?多重继承怎么处理?(金龙飞)  

      3、关联映射模式

      3.1一对一关联模式:在关联两端各加一列。

      3.2一对多关联模式:和3.1一样。如果多这端是有序的,还需加入一列表示序号。

      3.3多对多关联模式:将关联单独作一个表。

      3.4组合关联模式:注意级联式删除。

      3.5反演关联模式:关联两端指向相关的类型,和普通关联一样。

      3.6成对关联模式:关联记录两个类间的关系,用交集类表示关联,表示成一个单独的表,每个关联对应一个表,用外键表示它们间的关系。

      3.7关联上的OCL需要分析成对应的存储过程代码。

      3.8保证关联的cardinality也需要分析成对应的存储过程代码。

      4、引用映射模式

      在UML中不存在的MOF特征,指属性是声明为引用类型的实例。用存储过程实现。

 

数据库方面:

  1. 存储过程和函数的区别

  存储过程是用户定义的一系列sql语句的集合,涉及特定表或其它对象的任务,用户可以调用存储过程,而函数通常是数据库已定义的方法,它接收参数并返回某种类型的值并且不涉及特定用户表。

  2. 事务是什么?

  事务是作为一个逻辑单元执行的一系列操作,一个逻辑工作单元必须有四个属性,称为 ACID(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属性,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事务:

  原子性 事务必须是原子工作单元;对于其数据修改,要么全都执行,要么全都不执行。

  一致性事务在完成时,必须使所有的数据都保持一致状态。在相关数据库中,所有规则都必须应用于事务的修改,以保持所有数据的完整性。事务结束时,所有的内部数据结构(如 B 树索引或双向链表)都必须是正确的。

  隔离性 由并发事务所作的修改必须与任何其它并发事务所作的修改隔离。事务查看数据时数据所处的状态,要么是另一并发事务修改它之前的状态,要么是另一事务修改它之后的状态,事务不会查看中间状态的数据。这称为可串行性,因为它能够重新装载起始数据,并且重播一系列事务,以使数据结束时的状态与原始事务执行的状态相同。

  持久性 事务完成之后,它对于系统的影响是永久性的。该修改即使出现系统故障也将一直保持。

  3. 游标的作用?如何知道游标已经到了最后?

  游标用于定位结果集的行,通过判断全局变量@@FETCH_STATUS可以判断是否到了最后,通常此变量不等于0表示出错或到了最后。

  4. 触发器分为事前触发和事后触发,这两种触发有和区别。语句级触发和行级触发有何区别。

  事前触发器运行于触发事件发生之前,而事后触发器运行于触发事件发生之后。通常事前触发器可以获取事件之前和新的字段值。

  语句级触发器可以在语句执行前或后执行,而行级触发在触发器所影响的每一行触发一次。

你可能感兴趣的:(数据库面试基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