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整理自JerryLead的博文“《K-means聚类算法》 ”,“《(EM算法)The EM Algorithm 》”,“《混合高斯模型(Mixtures of Gaussians)和EM算法 》”,以及自己编写的关于GMM的Matlab实现。
好的博文还有:
pluskid的《漫谈 Clustering (3): Gaussian Mixture Model》和《漫谈 Clustering (番外篇): Expectation Maximization》。
K-means是聚类算法中最简单的一种,但是里面包含的思想却是不一般。聚类属于无监督学习,朴素贝叶斯、SVM等都是有类别标签 y 的,即已经给出了样本的分类。而聚类的样本中却没有给定 y ,只有特征 x 。聚类的目的是找到每个样本 x 潜在的类别 y ,并将同类别 y 的样本 x 放在一起。
在聚类问题中,给定训练样本 {xi}Ni=1 ,每个 xi∈Rn ,没有类别标签 y 。
K-means算法是将样本聚类成 K 个簇(cluster),具体算法描述如下:
1、随机选取 K 个聚类质心点为 {μk}Kk=1,μk∈Rn 。
2、重复下面过程直到收敛{
对于每一个样例 i ,计算其应该属于的类
zi=argminj||xi−μj||2
对于每一个类 j ,重新计算该类的质心
μj=∑Ni=11{zi=j}xi∑Ni=11{zi=j}
}
其中, K 是事先给定的聚类数, zi∈1,2,..,K 代表样例 i 与 K 个类中距离最近的那个类, μj 代表对属于同一个类的样本的质心。要将所有的样本聚成 K 类,首先随机选取 K 个点作为 K 个类的质心,第一步对于每一个样本计算其到 K 个质心的距离,选取距离最近的那个类作为 zi (经过第一步每个样本都有了所属的类);第二步对于每一个类,重新计算它的质心 μj (对里面所有的样本坐标求平均)。重复迭代第一步和第二步直到质心不变或者变化很小。
K-means如何保证收敛?
K-means算法中强调结束条件就是收敛,可以证明的是K-means完全可以保证收敛性。下面定性的描述一下收敛性,定义畸变函数:
下面介绍EM的整个推导过程:
设 f 是定义域为实数的函数,如果对于所有的实数 X , f′′(x)≥0 ,那么 f 是凸函数。当 x 是向量时,如果其Hessian矩阵 H 是半正定的,那么 f 是凸函数。如果 f′′(x)>0 ,那么称 f 是严格凸函数。
Jensen不等式表述如下:如果 f 是凸函数, X 是随机变量,那么
给定独立同分布训练样本 {xi}Ni=1 ,寻找到每个样例隐含的类别 z ,能使得 p(x,z) 最大。 p(x,z) 的最大似然估计如下:
循环重复直到收敛 {
(E步)对于每一个 i ,计算
Q(zi)=p(zi|xi;θ)
(M步)计算
θ=argmaxθ∑i=1N∑ziQ(zi)logp(xi,zi;θ)Q(zi)
那么究竟怎么确保EM收敛?假定 θt 和 θt+1 是EM第 t 次和第 t+1 次迭代后的结果。如果 L(θt)≤L(θt+1) ,也就是说极大似然估计单调增加,且 L(θ) 有界,那么迭代会到达最大似然估计的最大值。下面证明 L(θt)≤L(θt+1) :
固定 θt 后,E步
给定训练样本 {xi}Ni=1 ,隐含类别标签用 zi 表示。与K-means硬指定不同,GMM认为 zi∈{1,2,...,K} 满足多项式分布 zi∼M(ϕ) ,其中 p(zi=j)=ϕj , ϕj≥0 , ∑Kj=1ϕj=1 。假定在给定 zi 的条件下 xi 满足多值高斯分布,即 (xi|zi=j)∼N(μj,σj) ,则联合分布 p(xi,zi)=p(xi|zi)p(zi) 。
GMM:
该式不存在闭合解。考虑EM的思想,第一步是猜测隐含类别变量 ,第二步是更新其他参数,以获得最大的最大似然估计。
E步:固定 θ=(ϕj,μj,σj) ,求
即每个样例 xi 的隐含类别 zi 为 j 的概率可以通过后验概率计算得到。对比K-means发现,每个样例分配的类别 zi 是有一定的概率的,每个样例 i 都要计算属于每一个类别 j 的概率。
M步:固定 wi(j) ,最大化
求参数 θ=(ϕj,μj,σj) 。
对 μj,σj 求导,得
循环下面步骤,直到收敛:{
(E步)对于每一个 i 和 j 计算
wi(j)=12π√σjexp(−(xi−μj)22σ2j)⋅ϕj∑k=1K12π√σkexp(−(xi−μk)22σ2k)⋅ϕk
(M步),更新参数:
ϕj=1N∑i=1Nwi(j)μj=∑Ni=1wi(j)xi∑Ni=1wi(j)σ2j=∑Ni=1wi(j)(xi−μj)2∑Ni=1wi(j)
}
E步中,将其他参数 ϕ,μ,σ 看作常量,计算 zi 的后验概率,也就是估计隐含类别变量。估计好后,利用上面的公式重新计算其他参数,计算好后发现最大化最大似然估计时, wi(j) 值又不对了,需要重新计算,周而复始,直至收敛。
给定由三个高斯的组成的混合模型( K=3 ),其中:第一个高斯的均值 μ1=5 、方差 σ1=3 ,第二个高斯的均值 μ2=20 、方差 σ2=5 ,第三个高斯的均值 μ3=50 、方差 σ3=10 ,且三个高斯出现的概率为 ϕ1=0.2 、 ϕ1=0.4 、 ϕ1=0.4 。由该GMM生成10000个样本( N=10000 ),并根据样本和给定的初始参数 ϕ=[0.33,0.33,0.34] 、 μ=[0,5,10] 、 σ=[5,5,5] ,迭代学习50次结果后收敛到 ϕ=[0.1969,0.4082,0.3950] 、 μ=[4.9686,20.0338,50.0925] 、 σ=[3.0639,5.0977,10.1096] 。下图给出了10000个样本的分布和50次迭代学习参数变化情况。
Matlab代码:
% 生成过程
phi1 = 0.2; mu1 = 5; sigma1 = 3;
phi2 = 0.4; mu2 = 20; sigma2 = 5;
phi3 = 0.4; mu3 = 50; sigma3 = 10;
N = 10000;
x = zeros(N,1);
for i = 1 : N
rate = rand;
if rate <= phi1
x(i) = normrnd(mu1,sigma1);
elseif rate <= phi1+phi2
x(i) = normrnd(mu2,sigma2);
else
x(i) = normrnd(mu3,sigma3);
end
end
figure(1); subplot(2,2,1); hist(x,1000);
% 学习过程
mu = [0, 5, 10];
sigma = [5, 5, 5];
phi = [0.33, 0.33, 0.34];
w = zeros(N,3);
T = 50;
mu_ = zeros(T+1,3);
sigma_ = zeros(T+1,3);
phi_ = zeros(T+1,3);
mu_(1,:) = mu;
sigma_(1,:) = sigma;
phi_(1,:) = phi;
for t = 1 : T
% Expectation
for k = 1 : 3
w(:,k) = phi(k)*normpdf(x,mu(k),sigma(k));
end
w = w./repmat(sum(w,2),[1 3]);
% Maximization
for k = 1 : 3
mu(k) = w(:,k)'*x / sum(w(:,k)); sigma(k) = sqrt(w(:,k)'*((x-mu(k)).*(x-mu(k))) / sum(w(:,k)));
phi(k) = sum(w(:,k)) / N;
end
mu_(t+1,:) = mu;
sigma_(t+1,:) = sigma;
phi_(t+1,:) = phi;
end
figure(1); subplot(2,2,2); plot(phi_); title('\phi');
figure(1); subplot(2,2,3); plot(mu_); title('\mu');
figure(1); subplot(2,2,4); plot(sigma_); title('\sig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