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在库房以及店面的这两个阶段,老师对我始终存在着一种误解,这种误解竟然还愈演愈烈,是除了上次进书那件事以外,最令我大动肝火的事了。为此也有过几次的争吵,最终也都是不了了之,我既无法说服老师,老师的奇葩逻辑更加不可能让我改变自己的想法。
其实是我自身性格的原因,无论是在库房还是在店面,我和大家说话交流的次数是比较少的。我承认我性格内向,但是这也并不算是什么不好的性格,只要不影响工作就行呗。可是,令我万万没想到的是,有一次老师找我谈话,专门说到了我和大家交流少这件事,特别强调每次他们几个领导开会,都会提到我,说我和大家交流少。我当时听了其实并没在意,毕竟以前也遇到过别人对我的类似的评价。这本来没什么,但是,接下来的话就令我大跌眼镜了。老师坚定地认为,我和他们说话少,根本原因就是我自视清高,觉得自己是大学生,而店里的其他人也就是中学学历,因为我看不起他们,所以不愿意和她们说话。这一番话说得我简直是无语,好歹老师也是个大学教授,怎么还冒出个这样的神逻辑呢?我和他们说话少,原来是因为我看不起他们啊,我才知道我是这样的人。公司里面就数老师最有文化了,堂堂教授,总和我们聊天,原来是看得起我们才和我们聊天的啊。
当时我立刻就否定了,我说我本来就是这样的,再说,我说话少,并没影响我每天的正常工作,你为什么非得让你手下的员工都好像是从一个模子里面印出来的一样呢?如果我的行为影响了大家的团结,或者影响了公司的收入,那么我当然会同意你的看法,我当然就改正,或者实在没办法,我为了不影响整个公司,我甚至可以离职。但是现在貌似并没有出现负面影响,你却在这里纠结这些事情,到底是谁做错了呢?我相信,当初你招聘我们过来(尽管我是不请自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帮你挣钱,包括我来到这里,也希望通过我自己的努力,为公司盈利。可是你该听的不听,我说要进书你不进也就算了,到最后还赖我不坚持,赖我说话交流少,归结为我看不起大家,这是什么道理呢?难道是找茬想赶我走吗。而且,你说我和大家交流少,那么好,我现在在和你交流,但是你听吗,你相信我说的吗?你根本就不相信,还期望我多说话,这又是什么道理呢?
尽管我说了这么多,但是依旧无法动摇老师的想法。我说了也是白说,这就更加促使我不想再为老师建言献策了。我认为老师完全是在打压我的积极性,更气人的是她还总提“别人家的孩子”来打压我。这个“别人家的孩子”就是我之前提到过的曾经在暑假时候来老师这里干活的我的那个同学(下文还会提到)。老师说他当时在公司的时候,就和大家相处特别融洽,让我多学学他,和大家打成一片。其实这样只会增加我对他的反感,直接导致我至始至终都对我的那个同学没什么好感(当然还有其它事导致我对他没好感)。
被调到店面之后没多久,我之前提到过的我的那个同学也来上班了,估计也是和我一样,实在是找不到工作了。由于他暑假的时候已经干了一个月的苦力,因此这次来上班,就无需去库房锻炼了,老师直接把他调去了办公室,负责超市的事务。在我看来,这就是一份美差。因为能坐在安静的办公室里面天天敲电脑,确实很惬意。而且最重要的是,每天也不忙(尽管他天天跟我抱怨说很忙),也不用干苦力,更不需要去拓展客户,还能接近领导层,所以我还是很羡慕他的。
不过羡慕归羡慕,我心里当然还是很不平衡的。我俩工资待遇一样,但是干的活却不相同。我在库房苦逼地干了整整两个月,还正好赶上春节,也仅仅放了一周的假。来到店面也得天天站着,还总被误解,这都是凭什么呢?
尽管内心很是不平衡,但也只能这样了。
也是我来到店面没多久的时候,我们的业务经理正好要去出差,看看我们的客户的书卖得怎么样。其实业务经理每过一到两个月就得出差一次,而这次正好赶上我也来店面了,于是老师就让他把我也带上,看来老师确实想要让我熟悉业务了。我记得当时我俩主要是去了四平市区域(双辽、梨树、四平、公主岭、伊通)以及辽源市区域(辽源、东丰),一共是花了大概一周的时间。其实多走几个地方,也有助于拉近我们和书店老板的感情,以期望他们能够多进点货。
尽管我们去的都是属于N线的城市,但是我还是觉得蛮有意思的。比如说四平,我觉得那个城市建设得还是挺不错的。还有某个城市,满大街都是烤鹌鹑。有的地方没有公交没有出租车,大街上(如果那也算是大街的话)只有那种私营的面包车,一块钱一位,跑线路。甚至还有一个地方,连这种面包车都没有,只有人力三轮车。我们两个人出差,经费也是比较紧张的,所以说住旅店也得是千挑万选才可以,绝对不能够超出预算。也就是那次出差,我才知道竟然有15块钱一晚的旅店,我们每天的住宿,一个人也就是这样的标准。所以出差走了一圈,其实还是长了不少见识的(如果这也算见识的话)。
我们的主要工作当然还是走访客户,其实老师所有的客户都是从她老公那里继承过来的,由于她老公主要是做教辅类图书,因此并不是所有的书店都会进我们少儿类的图书。其实这么走一圈,我们的收获并不大,本质上并没有起到拓展客户的作用,甚至也没做到令客户关系更上一层楼。很多书店只知道我们做教辅,还不知道我们开始做少儿图书了。但是让我比较欣慰的一点是,有的书店的老板竟然还记得我,原因就是由于我几乎每天都要通知书店发了货,所以也就记得我了。每个老板其实都很热情,但其实也会无奈于整个图书市场的大环境,教辅的话卖得还不错,但是少儿图书就不行了。
老师的书店这边以及她老公的书店那边的员工还是很有归属感的。人员特别特别地稳定,鲜有离职情况的发生。但是如果招来了大学生,情况就不一样了。毕竟是大学生,心气会很高,哪个大学生愿意整天搬书打包呢?老师以及她老公那边是留不住他们的。因此据我所知,离职的基本都是大学生。但是当我还在老师那里卖书的时候,我们的店面经理却离职了。他可是一个资历相当老的员工了,好像在我们老师还没独立出来卖少儿图书之前,他就在跟着老师的老公打拼了。
关于他的离职,他自己没有明说,但是我们大伙私下里猜测,也许还是被学历打压的。因为当时除了我以外,还有一位业务经理(也是大学生)来到店面工作了,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他就有点“退位让贤”的意思了。但是,他也许没有想到我很快也离职了,如果他能早点知道,兴许就不会那么冲动离开了。
去年冬天,我又回了一趟书城,当然我没让别人看出我。时隔六年,沧海桑田,但是书城并没有什么变化,来到老师的书店门口,发现当时离职的那个经理又回来了。确实,店面还是得靠他来管理才可以的。
在书店上班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如果有新书,我往往能第一时间拿到手。而我当时还非常喜欢看书,不过由于专业的关系,看的书更多的还是和管理以及营销相关,或者是知名企业家的传记。不过由于老师的书店主要做的是少儿图书的业务,很少会进其他类图书,所以在老师的书店也很少会遇到符合我的口味的图书。如果遇到了,我就可以差不多以比进货价稍高的价格购得。
我记得很清楚,也就是2009年的时候,老师进了一批新货,叫做绘本。在当时来说,绘本在中国可是一个新鲜玩意儿,老师似乎是想抓住这个商机,于是就想尝试一下,也希望我们把这些书推荐给下面的书店。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这些绘本普遍价格不菲。当时一本简装版的,最便宜的也得二十多块钱,虽说画风不错,故事也蛮有趣的,但是一本书往往非常薄,仅仅只有一个故事,从这个角度来说,性价比就不高了。以当时的长春的经济情况,要卖掉这些书尚且困难,更别提我们那些身处N线城市的客户了。因此这些绘本并不好卖。不过我当时还是挺喜欢这类书的,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爷爷变成了幽灵》,后来我也买了一本精装本作为收藏。传闻这些故事及绘画都是经历了几十年时光的积淀的,老外们从小就看这些书,包括老外的孩子们也是在看这些书,因此这些书是经过了N代人的验证的,确实值得一读。不过后来我离职以后,这些书卖得怎么样我就不知道了,也没再关注绘本在中国到底卖得好不好。
也许是时代发展了,大家的经济收入提高了,绘本终于从娃娃抓起了。现在幼儿园的教学也加入了绘本,幼儿园老师也会给家长推荐一些不错的绘本。尽管我并不知道绘本这种形式究竟对孩子的认知与成长有没有那么大的帮助,但是我还是蛮喜欢这种形式的,现在家里也有非常多的绘本,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爷爷变成了幽灵》,催人泪下,感人至深。
之前扯了那么多关于我卖书的事情,似乎把学校的正事落下了,没说完全。尽管我已经找到工作,但是临近毕业,还是有毕业论文要写的。但是恰逢那个时候我的导师生孩子,前前后后也仅仅见过她大概两面,毕业论文几乎没怎么帮我改,我完全是凭借着惊人的理解力,靠自己完成的。而且,也不知道为什么非得给我选择这个题目,我的毕业论文是一种很不常见的形式。大家别人都是对于什么什么的研究之类,我的论文竟然是给“巨人”网络游戏写一个营销策划。当然了,以营销策划书的形式作为毕业论文,并没有说不可以,但是这种非传统的形式,在毕业答辩的时候,是完全可以不给我通过的。其实我的研究生毕业论文也与这类似,也是非传统的形式,就给我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关于这个我后面会讲到。
我个人非常不喜欢玩网游,“巨人”游戏也是为了写论文的需要,前前后后玩了能有十分钟的时间。写论文倒是没花费我多大的精力,还是非常轻松的,毕竟本科的要求也是很低,学校一般也不会抓人不让毕业,除非你是学分没有修够,挂了很多科之类的,那只能对不起,只能延迟毕业了。对于毕业答辩,有件事我印象很深。我们现在答辩,都是结合着PPT来给评审老师讲述自己的论文的,已经步入了信息化时代。可是,我本科毕业的时候,是2009年,毕业答辩并没有采用PPT这么先进的东西,而是每个人准备一张全开的白纸,将自己论文的提纲以及重要的内容写在上面,在答辩的时候贴在黑板上进行讲解(一时间也促进了白纸和记号笔的销量)。这种原始的方法实在是让我印象深刻,相信很多人都没见过这样的场景。但是却让我经历了,算是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吧。
我们寝室当时是六个人,说到我们的去向,其中一个成绩特别好的,留校保研了。还有一个和我同是广东考过来的,出国读研了。有一个家境不错,就和他父亲一起打拼事业了。剩下的三个(包括我在内)都上班了。其实我那届,整个经管学院读研的也不少,当然更多的还是选择了工作。但是我之前也说了,理工的毕业生确实没什么优势,难以和名校的毕业生相竞争。而且还是管理和经济这种没有技术含量的专业,即便找到工作,待遇也是很一般的。当然其中有要强的同学,学了注册会计师,并且通过了考试,后来来到北京的会计师事务所上班了。这些人的待遇应该还是不错的(相比于其他人),完全可以挑战十万年薪了(当时注会就是这么宣传的)。但是更多的人依旧只能在挣扎,我当时也是其中之一。
按道理,留长春的话是需要找房子的。但是在老师的单位上班,她能够给我们解决住宿的问题。她和她老公有一处老房子,还是蛮大的,就给我们当作员工宿舍了。当时我那个房间住了三个人,由于房间大,因此三个人也会觉得很宽敞。记得我当时和我的那个同学兼同事是在早上搬行李离开学校的,是老师老公单位的司机,载的我俩去的老师的老房子那。离开学校其实还是很悲伤的,没想到这么就走了,四年就这么过去了。不过我在老师那里也仅仅住了两晚,后来由于办书展,我被派到外地待了一个月,回来后就辞职了。其实我很不喜欢住在那里,比如特别不理解那里的厕所为什么要设置两个蹲坑,一般个人家并不会这么设计,难道是为了让员工上厕所时也多交流交流吗?而另一个厕所还能正常一点,但是那个马桶是漏水的。我其实还是希望住在一个设施正常的地方,老师那里显然让我觉得很不自在。
至此,我的本科时光讲到这里也就结束了,我把我今天能够想起来的所有东西都说了出来。虽然毕业了,但是并不意味着我就永远离开了长春理工,更不意味着我就永远离开了大学。未来我还会回到理工,也还会去到新的大学,这些在接下来的故事中会有所提及。说到这里,我和老师的公司的故事却还没有结束。从我毕业到我离职,还有一个月的时间,而这一个月,我认为是我卖书时光中最为有趣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日子了。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会在接下来的故事中,为大家细细道来。
下节预告:
《从苏宁电器到卡巴斯基:我在佳木斯的日子》
要我住这里?逗我呢吧
至少在吃的问题上,要对自己好一点
超市,也是个包罗万象的小社会
谁说九零后不行呢
我也会被感动
应聘超市经理
姜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佳木斯,民风彪悍
毅然决然地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