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Binder是Android平台完成多进程通信过程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机制,分析Binder源码,我们可大致了解Biner的框架,画了一幅uml图,有点雷同啊。
Bn代表服务端,Bp代表客户端,RefBase是一个引用基类
(1)Binder核心部分
IBinder是一个接口,主要作用是被BBinder,BpBinder继承
BBinder是服务端,继承IBiner,被BnXXX继承
BpBinder:客户端,在ProcessState.cpp 中被创建,内部成员mHandle记录了所有远程服务对象,transact()主要是调用IPCThreadState()->self()->transact()完成通信
BpRefBase:客户端,内部有成员指向BpBinder,采用桥接形式,实际上通过BpBinder完成通信
(2)Binder框架
IInternface:一个接口类,作为模板类BpInterface,BnInterface的父类,提出接口asBinder(),纯虚函数onAsBinder(),asBinder()直接调用onAsBinder(),
onAsBinder()分别在BnInterface,BpInterface中进行实现,用于获取BnInterface,BpBinder的地址,也即通过接口获取对应Binder对象
的本地地址或者代理BpBinder的地址
BpInterface<XXX>:是一个接口类,模板类,粘合类,及继承BpInterface<XXX>便等同于同时继承IXXX和BpRefBase
例如BpTEST在继承BpInterface<ITEST>后也即继承了ITEST,BPRefBase两个类,接着使用 IMPLEMENT_META_INTERFACE(TEST,“ITEST”)
就会实现函数asInterface,该函数返回ITEST接口,并new 一个BpTEST对象,此时BpRefBase就会被初始化。
BnInterface<XXX>:是一个接口类,模板类,粘合类。
(3)用户添加TEST接口
ITEST:接口类,继承IInterface,定义服务的方法,即纯虚函数test(),不能被实例化
BpTEST:是一个实现类,实现ITEST中的纯虚函数test(),主要是通过remote()->transact(),因为不是接口类,这个实现类不需要在接口中体现(不需要在接口的头文件
中体现,如IMediaPlayer.h),它封装了ITEST的操作和BpBinder的操作
BnTEST:仍然是一个接口类,未实现ITEST中的纯虚函数test(),不能被实例化,需要一个真正工作的类TEST来继承,实现它,TEST类才是真正执行具体功能的
类,BnTEST仅仅实现的虚函数onTransact(),在BBinder::transact()中被调用
TEST:实现BnTEST,会有一个TEST::instantiate()函数来注册服务
下面以网上一幅图来概括一下:
用户在添加添加服务大致步骤:
(1)声明IXXX接口类,并声明各个服务的方法fun1(),fun2(),...., funn(),DECLARE_META_INTERFACE完成asInterface()以及构造,析构函数的声明
(2)完成BpXXX类的实现,主要是通过remote()->transact(param1, param2, param3)完成客户端的代理调用,IMPLEMENT_META_INTERFACE完成
构造,析构函数和asInterface的定义
(3)完成BnXXX接口类的声明和方法onTransact()的实现,BpBinder里面transact()会调到onTransact(),两边一一对应
(4)实现XXX类,继承BnXXX类,并完成IXXX声明的各个方法fun1(),fun2(),...., funn(),当然涉及多个客户端的问题就会更复杂一点
另外,binder还有适配层类ProcessState,IPCThreadState也属于Binder通信机制的一部分内容,主要负责Binder设备信息的监听和分发。
相关博客链接
本地binder通信原理:http://www.cloudchou.com/android/post-534.html
binder系统架构:http://www.cloudchou.com/android/post-507.html
binder本地框架:http://www.cloudchou.com/android/post-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