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宁电器离职以后,我想要重新租个房子来备考,主要是希望能够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思前想后,决定在长春理工大学周边租个房子住,然后每天去理工大学上自习。于是我在南湖小区找了个两室的房子,合租,我是次卧。和我同住的是两夫妇,他们还有个孩子,不过他俩的孩子估计是长期由老人带,所以我也没见过几次。租金一个月是几百块钱,直接交给那两夫妇。我住的次卧空荡荡的只有一张床以及一个很小的床头柜。夏天的时候晚上睡觉还能听到小强在床缝里面乱跑的声音,感觉这里还不如我在佳木斯睡阳台好呢。这个房子的厕所也很不好用,也不能洗澡,所以说我每天都是早出晚归,并不想在这里待太长时间,总体来说住得并不舒服。我觉得到处找房子实在是太麻烦,于是也就在这里将就了。其实最开始那两夫妇是不太想让我住在这里的,因为我说我是考研备考住这里,大概住半年,他俩觉得我住的时间太少,到时候还得再找新的租客,就很麻烦。我说其实到时候我还要准备复试,应该也会住在这里,这样的话就差不多一年的时间了,这样他俩才同意了。
那个时候我大概每天七点就出门了,晚上一般也得九点多才回来。这么早出门主要是要去理工大学的图书馆占座,感觉大家真的是特别爱学习,图书馆也是经常爆满的。学校为了避免有人用书占座而人不来,会定期或者不定期地来收书清理桌子。记得有一次我上厕所,回来之后我的东西就被收走了,我还得去找管理员要。因此感觉那段时光就如同在打游击战一样。但是即便是早去,有时候也会没有座位了,尽管这种情况很少发生,但当我跑完了所有楼层的自习室发现都是满的以后,我也就只能无奈地去主教找教室学习了。说到这里我想起来,有几次我还在上自习,我的手机就响了,是以前在我这里买过iPhone的顾客打电话来问我问题,一般我就直接让他们去店面解决了。到了后来,我已经离职了几个月了,有的顾客还会打电话过来,弄的我心情很不好,就直接说你打错了。现在想想,自己那么做真是不应该。
我的一日三餐都是在学校食堂解决的,有时候也会去繁荣市场买饭包喝啤酒。直到今天我依旧怀念那家的饭包,它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饭包了,以后如果有机会去长春,还得去品尝一下(也不知道还在不在了)。在学校吃饭是需要饭卡的,我去补办饭卡的时候,报上我的学号,尽管毕业一年多了,没想到系统里面还有我的信息,因此补办也是很顺利。当时我最喜欢吃的是三食堂的米线,我还没有毕业的时候,就很喜欢吃,味道很独特。除了米线,各式各样的盖饭还有炒饭也是不错的。除了吃饭还得喝水,理工大学还是比较特殊的,打热水只能去专门的水房,水房并不是24小时都开的,好像也就是中午左右才开,水房里面是两排水龙头,可以出热水。水房门口也是堆满了五花八门的热水瓶,上面会贴有各式各样的小纸条,简单的就是写上自己的名字和寝室号码,也有写得多的,主要意思就是诅咒偷水壶的人。当时我买了一个挺大的瓶子,每天去水房打两三次,就够我一天喝的了。那个时候打水是需要水票的,打一壶大概三五毛钱。看水房的阿姨见我的瓶子比较小,于是每次都让我免费打水了。
由于我住的地方不能洗澡,因此我只能去学校的澡堂洗了。理工大学洗澡时间是有严格的规定的,好像和水房一样,也是中午左右才开,大概晚上六点就关了。因此我每次也就只能选择在下午洗澡,这样我就必须要离开自习室,相当于是放弃了我的座位,洗完澡回来的话还得重新找地方自习。每次都是拎着浴筐,走十分钟的路,才能从住的地方走到澡堂。那个时候路还不好走,相当于是山间的崎岖小路,当然现在都重修了,宽敞且平整。在理工大学洗澡是需要买澡票的,每人五元(也好像是三元),其实这就比我后来在北工大的时候要贵很多了。因为北工大洗澡是将自己的一卡通(饭卡)插到淋浴头下面的感应装置上,费用是按照时间收取的,一般我洗一次也就是五六毛钱,仅相当于是理工大学的十分之一。由于说我在求学的道路上是经历过两所学校的,每间学校我都是待了四年(研究生其实是三年制,我之所以是四年,那是因为特殊原因,我这里先卖个关子)。因此我对于这两所学校的软硬件设施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我打算以后专门来写篇文章,专门来对比一下这两所学校的优劣。
再来讲一下我的学习。其实我全职备考的时候,离考研大概只剩下半年的时间了,而之前没有离职的时候,我学习的进度可以说是相当缓慢的。还在职的时候,我的政治、英语以及计算机专业课是一点都没有看的,仅仅看了一点蔡高厅的视频,只看到了微积分的部分。全职考研之后,我还需要额外花时间来准备那三个认证考试。这三个考试的最后一门是十一月份结束的,所以在十一月份之前,关于考研的内容我也仅仅是接着看了看数学,考研余下几科,我是十一月份才开始准备的。由于那个时候离考研只剩下大概两个月的时间了,因此我只能通过做历年真题的方式来搏一把了。比如数学,高数仅看到了多重积分以前的部分,后面的内容一点也没看,线性代数和概率也是半懂不懂的。没办法,时间紧迫,只能做李永乐的历年真题了。英语的话也没专门背单词,买了考研一号的英语历年真题分析。其实我觉得考研一号是相当不错的参考书了,分析得非常详细非常到位,还是很有帮助的。计算机的话,由于当时改革没多久,所以也没多少历年的题目,参考书上也都是各种各样的押题,因此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政治的话我好像就没买练习册,只是看红宝书,因为江湖传闻,有的考了八十分的大牛,仅仅看了六遍红宝书,也没做什么题,这就凸显了看红宝书的重要性。总结一下来说,其实我的备考还是非常仓促的,完全是临时抱佛脚,能考上才怪。
我还没有离职的时候,就已经打算报考计算机专业了。尽管我在本科的时候,也在学计算机,并且考了几个证书,但即便如此,跨专业考研对于我来说难度还是很大的。特别是从09年左右开始,考研计算机专业课统一改成了408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主要考察四门课的内容——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其实依据这四门课出的试卷是非常难的,这应该是我到目前为止,所经历过的最难的考试了。别说我这种跨考的考生,相信即便是计算机专业出身的学生,考408也是困难重重的。因此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选择报考计算机专业,确实是自不量力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不自量力的事还有一件。我相信,对于每个人来说,不论是高考还是研究生考试,清华北大是所有人的梦想,这两所学校是众多考生的终极目标,那么对于我来说,也不例外。当我还没有离职的时候,就已经决定要考清华的计算机了。在我心中那就是最顶尖的学府里面的最顶尖的专业了,要考就考最好的。甚至我还想,如果能考上,那么我也许还能够参加到清华的百年校庆。这是我美好的愿望,我也打算朝着这个目标而奋斗。那个时候,我总会去逛一些考研论坛,看看考研成功的前辈们的考研经历。主要看的就是考上清华的,或者跨考计算机成功的人的经历。比如那些考上清华计算机的,有一部分,甚至还是当年的考研状元,他们的本科并不是知名院校,仅仅算是二本末流,甚至还有跨考计算机成为当年清华状元的。他们的故事都很打动我,我觉得我也可以。不过我认为他们分享出来的经验,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复制出来的,我总感觉他们就属于特别会考试的那一类人,高数和408都能考到非常高的分数,而我的话,实在是太笨,实在是学不明白,和他们相比实在是有差距。
不过他们经历中的有些东西还是可以借鉴的。比如他们在考研期间看的一些励志的电影,像是《当幸福来敲门》这种,当年我也是看了好多遍。另外,我当时甚至每天还会抄写清华的校歌:“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岿然中央,东西文化,荟萃一堂,大同爰跻,祖国以光……”感觉清华虽是以工科为主的院校,但是的他们校歌却充满的中国风的特色,富有大气,是我见过的所有校歌歌词里面,写得最好的了。每天抄写歌词,也是令我心潮澎湃。
当时,考清华就是我的梦,我也很清楚它的难度。尽管清华每年的分数线大概是370分左右,但是这个分数是不保险的,许多400的大牛足够把考370的这些人挤下去了。但是即便能够考400+,那也是不保险的,还得看复试的发挥。听说有考410的,因为复试不佳,于是就被刷下去了。历年的状元怎么都得考420左右,对于我来说,确实是太难了。如果我能够从大一就开始准备,也许还可以,但是仅仅只有半年的时间,那也实在是太短了。感觉还是自己没有那么大的天赋,毕竟自己向来就是一个学渣。
没记错的话,我当时是在九月末报的名,那天和我一起住的两夫妇都去上班了,于是我就借用了一下他们放在大厅的的电脑,快速地填写好资料,然后就提交了。当时在选择报考院校的时候,多多少少还是犹豫了一下的,但最终还是坚定的选择了清华,报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具体的方向是需要在复试的时候确定的,我还想着,如果能够考上,我就会选择人工智能方向,不过这些也就是想一想而已。
在网上报完名以后,是需要去现场进行信息确认的。到了那里,工作人员跟我说,除非我是吉林在校大学生或者工作关系在吉林(户口在吉林也可以)才可以报考。我心想我一个无业游民,既没有上学,又没有工作,难道我将会因此而与考研失之交臂了?难道我还要回广东考试吗,可是重新报名已经来不及了啊。最后他又跟我说(似乎他遇到过不少我这种情况的),如果我的人事档案在长春,那也是可以报考的,去开一张档案证明就可以了。这可真是我的救命稻草,我的档案还真就在吉林省人才市场放着呢。赶紧打车去省人才,开档案证明,还补了一年的档案保管费(现在已经取消了)。仅仅是一张A4纸,上面简简单单地写了我的档案在省人才,再加上一个公章,就花了我几百块钱。对于没有工作的我来说,还是蛮心疼的。然后又是匆匆忙忙地打车回到现场确认点,那个工作人员似乎还记得我,也没仔细看我的档案证明,就直接放到脚底的资料收集箱,然后直接在系统里给我设置为现场确认通过了。看来我的报考也是一波三折的,接下来就好好复习,准备考试了。
第一次考研的准考证
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终于到了考研的日子了。我的考场在长春市第八中学,距离我住的地方大概有七八公里,还是挺远的,如果是坐公交的话,还得倒车,这样一来,在路上就要花费大概一个小时了。幸好当时我在理工大学里面看到有小广告,有包车服务,收取一定的费用,每天早上在理工大学门口等我们,把我们送到考场,中午还可以在车里面休息。我觉得不错,于是也报了名。但是两天的考试,我也仅仅坐了两次,第一天去以及最后一天回来,中午也没有在车上休息,而是直接打车回到住处吃饭包了,吃饭再打车回到考场(其实当年长春打车还是挺不好打的,出租车太少了)。
我记得很清楚,2011年1月中旬,考研的那两天,长春相当冷。没记错的话,最高温竟然也只有零下二十多度。正是由于天气很冷,当时我们去得还比较早,在八中门口等了十多二十分钟,就这十多二十分钟,我感觉我的手就冻僵了。进了考场发了试卷,过了十多分钟,我的右手才有感觉,才拿起笔答题。当时简直是吓着我了,这要是由于手冻得没感觉了而放弃了考试,那可就实在是太亏了。也幸好第一门是政治,我还可以尽兴发挥,最后还剩下二十分钟的时候,我就已经答完了。自我感觉还不错,毕竟是文科,即便考的不好也会觉得自己考的不错的。
下午考的是英语一,我觉得还是很有难度的。有意思的是,那次的小作文是向好友推荐一部英文电影。其实我最喜欢看的是《肖申克的救赎》以及《飞跃疯人院》,可惜我不知道电影名的英文怎么写,只能作罢。最后选择了《当幸福来敲门》(The Pursuit of Happyness),我当时的英文水平只能写出这个了。现在想想,小作文写向好友推荐《2012》应该是最好的选择了。
第二天上午考的是数学一,我也是早早投降了。选择题和填空题纯粹瞎蒙,大题一道题也不会,写个解,然后随便列了几个公式。我也是发呆了好久,才终于熬到交卷。而下午的408也基本不会,但至少比数学的情况好一些。但是第二天的这两门考试,我能感觉到,确确实实是挂了。
走出考场,很是感慨,我知道自己与清华是无缘了,准确来说是与所有院校无缘了。觉得自己还是备考时间不够,才会这样的。我已经做好了二战的准备了,还想着下次考试,中午一定要睡一会,因为我这次考试,两个下午场我都在打瞌睡,实在是很痛苦,很影响发挥(即便不打瞌睡,也还是考不好的)。坐大巴回到理工大学,和当时在理工读研的本科时的室友一起吃了个饭,见了一面。第二天他还帮我把我住处的东西搬到了他的宿舍暂存,我也算是退了房,挺对不起那两夫妇的,复试是不可能的了,也就不会在那里住了。满心的无奈,然后就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