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STL源码剖析》第二章 配置器 has_trivial_destructor

如果用户不定义析构函数,而是用系统自带的,则说明,析构函数基本没有什么用(但默认会被调用)我们称之为trivial destructor。反之,如果特定定义了析构函数,则说明需要在释放空间之前做一些事情,则这个析构函数称为non-trivial destructor。如果某个类中只有基本类型的话是没有必要调用析构函数的,delelte p的时候基本不会产生析构代码。


   在C++的类中如果只有基本的数据类型,也就不需要写显式的析构函数,即用默认析构函数就够用了,但是如果类中有个指向其他类的指针,并且在构造时候分配了新的空间,则在析构函数中必须显式释放这块空间,否则会产生内存泄露,

    在STL中空间配置时候destory()函数会判断要释放的迭代器的指向的对象有没有 trivial destructor(STL中有一个 has_trivial_destructor函数,很容易实现检测,如果有trivial destructor则什么都不做,如果没有即需要执行一些操作,则执行真正的destory函数。


destory()有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接受一个指针,准备将该指针所指之物析构掉,第二个版本接受first和last两个迭代器,准备将[first,last]范围内的所有对象析构掉。我们不知道这个范围有多大,万一很大,而每个对象的析构函数都无关痛痒,那么一次次调用这些析构函数,对效率是一种伤害,因此这里首先利用value_type()获得迭代器所指对象的类别,再利_type_traits<T>判断该型别的析构函数是否无关痛痒,若是(_true_type),则什么也不做就结束,若否(_false_type),这才以循环的方式巡访整个范围,并在循环中每经历一个对象就调用第一个版本的destory()。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STL源码剖析》第二章 配置器 has_trivial_destruc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