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可以任意转载,转载时请务必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 .*/
搜索引擎设计实用教程(5)-以百度为例
之五:CACHE结构
中科院软件所 张俊林
2006年1月4日
Cache是目前实用的搜索引擎都必备的功能,因为研究表明用户的查询有相当比例(30%-40%)是重复的,而且大多数重复的用户查询会在较短的间隔时间被再次重复访问.比如说目前"芙蓉姐姐"成为街头巷议的美谈,那么不仅张三想搜索"芙蓉姐姐",王二麻子同样也想搜索,以免被隔壁的李四笑话赶不上时代潮流.既然大家的关注焦点是差不多的,那么没有必要每次接受到查询后都从索引库里面查找,把大量的用户查询放到CACHE里面,肯定能够节省不少计算资源.
那么如何设计一个CACHE能够更加有效的节省计算资源呢?我们还是照旧分析一下百度是如何做的,当然,因为CACHE分析可以获得的外部信息非常少而且即使是获得的信息也不太可靠所以分析起来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所以下面的分析中有很大的比例是猜测的成分.
CACHE设计主要关注两个大的方面:
一个是CACHE的结构是怎样的?是只设计一个CACHE就拉倒呢?还是设计两级CACHE乃至三级CACHE?当然这里的二级三级不是咱们大老爷们们喜闻乐见的电影分级标准,而是优先级别的意思,你别指望从三级CACHE里面看到的都是清凉图片.
第二个方面是采取何种替换算法?毕竟CACHE是宝贵的资源,当CACHE里面已经被塞满的时候,把哪个记录踢出CACHE才合算呢?
我们看看百度的CACHE结构是怎样的.经过分析加推测,百度的CACHE系统可能有三个CACHE,用鲁迅先生的说法:百度有三个加快查询匹配的结构,其中一个是CACHE,另外一个也是CACHE,还有一个同样是CACHE.也就是说有一级CACHE,有二级CACHE,还有三级CACHE.
这个一级CACHE是相当容易看出来的,我们可以随便想一个比较古怪的查询,之所以这样是避免CACHE里面已经保存了这个查询条件,以免影响我们的判断,比如说用"可见阿斯蒂芬健康法",这个查询够怪了吧,不会有哪位老兄象我一样无聊到要查这个东西吧,提交给百度,百度提示"找到相关网页约9,890篇,用时0.236秒",至于这个查询是否在CACHE里面,除了上帝,我估计连百度设计CACHE系统的技术人员也不知道.接着我们再次把这个查询提交给百度,百度提示"找到相关网页约9,890篇,用时0.001秒",嗯,这下有了一些线索了,看看时间的变化,从0.236秒到0.001秒(当然,分析CACHE是相当困难的,因为可以看到的线索太少,这里如果只凭借搜索时间是无法判断是否从CACHE里面存取的,必须结合几个方面:时间变化,找到的页面个数以及首页内容排序是否变化.如果找到页面个数不变,首页内容排序不变,即使时间变得很大,也极有可能是从CACHE里面获得的结果),从时间变化和返回结果以及首页排序来说,虽然我不知道第一次查询是否从CACHE里面返回结果,但是可以肯行的是第二次查询肯定是从CACHE里面获取的.再用其它几个例子测试,你会发现,只要是你两次提交同样的查询,第二次返回时间总是0.001秒.这明显是从第一级CACHE取得的结果,也就是说如果百度第一次检索发现查询不在一级CACHE里面,那么立即把这个查询调入一级CACHE.同时,这个一级CACHE是完全精确匹配的,如果查询有任何细微的变化,那么都无法从一级CACHE里面找到,百度对于一级CACHE的匹配很有可能是采用HASH计算,这样速度会相当快.我们可以设想百度的一级CACHE里面记录结构如下:
HASH_id--->|record1<Query1,doc1_info,doc2_info,....docn_info>|record2<Query2,doc1'_info,doc2'_info,...docm'_info>...
当然,上面是个简略的表达,还有很多其它的信息比如加入CACHE的时间长短以及命中次数等其它信息.
二级CACHE是否存在呢?为了能够将故事讲明白,在分析其它CACHE是否存在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介绍一下搜索引擎的索引.
简单来说,搜索引擎的最核心的索引是倒排文档,这种数据结构是为了加快信息提取的速度,倒排文档的结构如下:
word--><doc_id1,other info>|<doc_id2,other info>|....<doc_idk,other info>
倒排文档记录了哪些文件出现过词汇word,上面的结构表明了doc_id1,doc_id2一直到doc_idk这么K个文档都出现过单词word.有了这个数据结构,假设用户的查询是单词"word",那么直接查找倒排文档表,就能把包含单词word的网页信息全部提取出来,然后按照一定规则排序输出即可.假设用户的查询有两个单词"word1 word2",那么从倒排文档里面提取包含word1的网页ID列表,再提取包含word2的网页ID列表,然后求两个列表的交集(搜索引擎一般假设用户查询是"与"的关系)这个交集里面的网页就是同时包含word1和word2的页面,然后按照一定规则排序输出,对于包含更多查询词汇的用户查询,基本上道理是一样的.
好了,我们在转回来分析二级CACHE的问题,假设让我们来设计CACHE系统的话,一个最容易想到的方法是设立两个CACHE,一个放在内存,另外一个放在磁盘,两者都采取精确匹配,如果在内存CACHE里面没有找到,那么就到磁盘CACHE里面查找,如果找到则只执行一次磁盘I/O就可以输出结果,如果还是没有找到,那么在索引库里面按照切分好的单词进行查找,一方面切分出多少单词,就查找索引几次,另外一方面索引库总是远远大于磁盘CACHE,所以搜索时间肯定比磁盘CACHE查找慢.所以我们可以假定百度的二级CACHE是存储在磁盘的常用用户查询,当然至于百度是否有这么个CACHE我也不知道,全当猜测好了.
至于三级CACHE是否存在的问题,只能说很可能存在,之所以这么说,这里面有部分证据因素,也有部分推理因素。我们先说一下三级CACHE应该存在的推理因素,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已经确认的是:百度的一级CACHE是存在的,而且是完全精确匹配.如果有两个查询:查询1:"芙蓉 姐姐" 查询2:"芙蓉 姐夫" 假设第一个查询已经进入一级CACHE,再搜索第二个查询的时候,因为一级CACHE要求精确匹配,所以第二个查询会被认为没有在CACHE找到,如果二级CACHE存在,也同样无法找到,那么这两个查询单词都必须从索引里面提取,但是事实上两个查询是存在交集"芙蓉"这个词汇的,没有理由每次都从索引里面提取,更合理的方式是把常用单词的倒排文档信息放在另外一个内存的CACHE里面,假设用户新的查询经过分词后包含若干单词,如果发现这个三级CACHE包含这个单词那么直接从CACHE里面读取,如果CACHE没有那么需要通过读磁盘文件来获得单词的倒排文档信息,这个CACHE的作用主要是节省磁盘I/O时间,直接在内存读取信息当然比读取磁盘快很多.所以从道理上是应该有这么一个在内存的三级CACHE的.
接着提供一些证据来确认,输入查询"流浪",百度提示"找到相关网页约11,000,000篇,用时0.001秒",说明这个查询是在一级CACHE里面找到的,修改查询为"流浪 流浪"百度提示为"找到相关网页约11,000,000篇,用时0.144秒",从时间信息看说明一级CACHE里面没有找到,另外由于找到的页面没有变化,首页内容排序没有变化,所以很有可能是从CACHE里面读取的,当然这只能是一种可能性,并不能排除是从磁盘读取的.另外一个证据,输入查询"流浪 在线",百度提示"找到相关网页约2,080,000篇,用时0.174秒",修改查询为"在线 流浪",百度返回信息"找到相关网页约2,080,000篇,用时0.178秒 ",同时首页排序没有变化,另外时间0.178秒也不是很长. 所以很有可能是从CACHE里面读取的,当然同样并不能排除是从磁盘读取的.然而,如果一个查询是从磁盘读取的,那么必然查询越长,磁盘读写次数越多,时间越慢.但是构造一个很长的查询"在线 流浪 在线 流浪 在线 流浪 在线 流浪",百度提示"找到相关网页约2,080,000篇,用时0.179秒",时间基本上没有增加,页面排序也没有变化,所以有很大的可能是采用了上面讲的第三级CACHE。
至于CACHE淘汰算法,现有的成熟并常用的CACHE淘汰算法包括LRU,SLRU,FBR,LRU/2等等,因为研究表明如果CACHE足够大的话,这些算法的效率尽管有细微的差别,但是总体上差不多,在实现的时候选择最简单的一个即可.
所以,归纳上面的叙述内容,可以得到如下的三级CACHE算法:
1.存在三级CACHE,一级CACHE在内存中,采取完全精确匹配,二级CACHE在磁盘中,采取完全精确匹配,三级CACHE在内存中,采取非完全精确匹配;
2.得到用户查询编码,HASH计算得到HASH编码,在一级CACHE里面查找,如果找到输出,同时该查询命中次数计数器加1;
3.如果在一级CACHE没有命中,则在二级CACHE精确查找,如果找到输出,同时该查询命中次数计数器加1并将该查询相关信息加载到一级CACHE;
4.如果在二级CACHE没有找到,用户查询分词,判断组成查询的各个词汇是否在三级CACHE里面存在,如果存在则直接得到倒排文档列表,如果不存在则从索引库里面查找该词汇的倒排文档列表,并将该词汇及其倒排文档列表加入三级CACHE,计算各个查询词汇倒排文档列表的交集,并将其放入一级CACHE和二级CAC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