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软件市场一盘散沙 春种能否秋收心中没底

当微软和IBM为协同软件市场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中国软件企业正悄然进入这一擂台。
  较早介入协同软件市场的中国软件企业是点击科技,其创始人、原新浪网总裁王志东在2002年就研发出了协同软件。此后,面对市场对协同软件的大量需求,包括用友致远、复旦协达、泛微科技等越来越多的软件企业加盟其中,直至最新的介入者———浪潮齐鲁软件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浪潮软件”)。
  在国内,协同软件被视为除操作系统和企业级管理软件外的又一个巨大金矿,其高速增长业已引起全球软件供应商的极大关注。计世资讯提供的保守数据显示,协同软件的市场总额增长率高达34%(业界认为实际的增长率为50%或更高)。在整个软件市场乃至整个IT行业增长缓慢的情况下,这样的高增长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然而,即便具有高速度的增长率,面对依旧较小的协同软件市场,业界正在思考有效的“催生之道”。

协同市场难协同
  从事企业信息化工作的业界人士普遍认为,在今天看来,企业信息化仍然是一项非常重要且艰巨的任务,尤其是企业中最关键的“人”和“人的活动”的信息化问题,是集中缺失的一大领域。对此,浪潮软件总裁王柏华向《IT时代周刊》指出,这一领域在理论上应该统一,以集中解决企业管理和协同工作的问题。
  王柏华的想法代表了目前业界的主流观点,这也正是众多软件企业先后介入协同软件市场的出发点。虽然如此,不同企业却对协同软件的认识存有根本差距。正是这种差距导致了今天的协同软件市场盘子偏小。
  目前,国内各大主流厂商除了对“协同软件应该包含协同工具、协同平台和协同应用三种类型的软件”存有共识,其他方面则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矛盾的焦点尤其集中在“协同软件是否应该包含协同化的软件”。而因为前述计世资讯的调查没有包含对协同化软件市场的统计,其公开的数据才得不到众厂商的认同。
  因此,虽然同属协同软件厂商,大家提供给用户的协同产品却各不相同,“以至于在大多数企业的软件招标中,都没有协同软件的身影。这成为困扰协同厂商的一大迷局。”王志东慨叹。他认为协同软件可以由不同的厂家按照自己的战略去构造,它可以是一个系统、一个平台,也可以是一个简单的程序,或者软件等多种产品形式,“但是平台化是现在所有软件、硬件、网络等应要追求的目标,也是厂家要做大、用户所期望的一个关键点。”王志东说。
  同时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王柏华也认为,各厂商对协同平台不同的定义是制约整个协同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他表示自己对这一状况非常忧心,并渴望能够极力倡导各厂商统一认识。为此,王柏华有意联合各厂商,甚至请专家出面做论证,以建立统一的协同软件的理念和标准。
  王志东赞同王柏华的想法,但怀疑其可行性。王志东告诉本刊记者:“只要理念统一了,建立标准不是问题。难就难在统一理念上。很可能最后只能靠市场去选择。”而深究原因,不难理解厂商之间难以达成一致,因为产品理念往往是企业竞争力所在,任何一家厂商都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轨迹去迎合别人,也希望由此避免出现产品同质化的竞争局面。
  不过,业界也有观点认为,从IT历史的经验来看,在市场启动初期,没有统一标准出台时必然出现群雄割据状态,只有当市场被某类产品垄断后,厂商间的差距才会消失。而在此之前,协同平台之间的差异还将会继续存在。

协同大市场大蛋糕
  根据业界共识,协同平台最重要的作用是成为以它为中心的桌面应用门户。基于此,协同平台在各协同厂商产品差异化的同时,也表现出主体方面的一致性。
  王柏华告诉《IT时代周刊》:“如果企业连内部沟通都没有解决,就谈不上协同。如何为企业构造一个高效安全、可管理的沟通平台才是协同平台的最主要特征。”
  在过去,传统的ERP/CRM等管理软件多侧重于管理包括现金流和物流的固定资产,建立一个刚性的管理系统,并且呈现出流程化、规范化的特征,而协同软件则转向管人、管事。对此,王柏华将后者称为“老板级的信息化”,推崇一种全息的概念,要全面解决企业的信息孤岛问题,最终实现和传统的刚性管理结合,达到刚柔并济。
  同时,业界还认为实施动态延伸(也称随需而变)能力也是协同平台必须具备的特质。“现在是快鱼吃慢鱼的时代。这要求企业变化要快,不光是新产品推出要快,整个组织结构也要快速变化适应新形势。”王柏华指出,“但ERP很难做到这一点。ERP要求企业所有的流程都要为了适应它而重新规划重组,它要适应后台管理的变化真是无能为力,这却是协同平台的强项”。
  协同平台统一的特征,使用户的管理及业务人员不再受办公室和网络的约束,从而实现一种移动办公、在家办公、远程办公等多种办公形式。另外,虽然坐在办公室内,管理的范围却并不局限于办公室,远在万里之外的分公司、办事处、其他城市的合作伙伴、经销商等,所有的沟通管理都可以突破办公室的边界。
  所以,上过ERP的厂家,会需要协同软件作为补充;一个企业想上信息化系统的时候,也可以选择先上协同软件,通过协同软件建造一个柔性系统,将来再逐步地去扩展刚性系统。“他的未来市场份额至少要比ERP、CRM总和还要大”。王柏华坚信协同是未来的趋势。“视频会议市场有多大!企业即时通讯市场有多大!这些协同工具加在一起的话,市场已经非常宏大,何况整个协同软件市场。”王说。

协同的秋收在哪里
  协同软件从技术和产业角度来看,是软件网络通信三大技术,或者三大产业,在三大领域融合的结果,三大技术领域的整合,协同所依赖的硬件网络环境和技术的基本成熟。用户的逐渐认可,全球经济一体化,或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之下所出现的企业新的经营模式的需求,都让协同的春意显得更加浓烈。所以协同软件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后,正在走向成熟,是业内的普遍共识。
  但作为一个新兴领域,协同软件的发展在国内外基本同步,这对国内厂商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然而,进入并不等于就拥有了宏大的市场空间,市场的培育和成熟需要业界的共同努力。国内用户习惯于使用在国外热了3、5年后的产品,从CRM、ERP和OA的情况来看,莫不如此。
  王志东深知其中艰难,他告诉本刊记者:“作为一种引进的技术和观念去推广时,随后跟进的国内厂商可以拿国外的很多例子说服用户:要想追上潮流就要用ERP,你看国外都在用。现在协同国外都没用,我们怎么去用呢,所以协同市场认可难度是非常高的。”因此,在国内意欲打破这种常规的时候,用户体验显得尤为珍贵。一些成功的案例将成为推动整个协同行业快速成熟的重要一环。
  不过用户体验也有好坏之分。业界担心,如果一些理念偏颇,却又善做市场的企业产品大行其道占据主流,那么得来的用户市场体验,会对协同软件市场带来灭顶之灾,最后就是用户对整个市场丧失信心。
  但是,王志东对此却并不担心,他认为这种现象很正常。他说:“做市场都讲究借势。一个概念起来了,就有厂家凑热闹把它改头换面,重新包装。从某方面来说,大家一起赶潮对协同软件的推广普及是有利的,大家都在谈协同,那么协同软件问世的目的就达到了。所谓成行成市,最终留下的会是真正意义上的协同,用户所需的协同。”
  “现在有更多专业化厂商认识到这一市场的价值,协同产业链之间应该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关系,各自做好做精自己的角色。浪潮协同产品处于中间位置,下游会和一些人力资源、财务软件等优秀的厂商紧密合作,上游与微软这样的重量级厂商合作。”王柏华介绍。
  正值春天的协同市场百花齐放,但是依然没到收割的时候,而能否有收获,各大厂家虽然信心百倍,但心里其实都没有底。毕竟,在谁也不能说服谁的情况下,协同软件市场还像一盘散沙,其发展没有明确的方向。然而,有业界人士也指出,这种不确定性恰恰是IT界最大的好处:协同市场不分先后,不论大小,那些经得起考验,事实证明确实是用户所需的真正意义上的协同产品一定会大行其道。
  这就是协同领域的行业魅力所在,同时也是IT界最大的魅力所在。

你可能感兴趣的:(网络应用,企业应用,资讯,化工,IT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