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强:逃出圈子

原文地址:http://www.ceocio.com.cn/12/453/524/575/46081.html

 

圈里的奸诈日渐浮出水面,圈外的功利就能摆脱吗?

作者:美圻 发布于:2009-10-5

 

豆瓣书评里,看过《圈子圈套》的人几乎一致表示自己是一气呵成看完的,甚至有最短用时3小时的纪录。此书热销的原因之一就是娱乐性很强,一个女读者 说:“《圈子圈套》是继我在《杜拉拉升职记》、《浮沉》之后看的第三本职场小说。从一翻开就惊喜万分,男人写书果然和女人不一样,段子和XX场景一堆一堆 的,令我激动不已。”

顶尖销售的炼成

《圈子圈套1》讲述ICE软件公司的代理中国首席代表洪钧,即将签下 公司最大一个合同,他的英国老板提前飞来签约,同时会宣布他为正式的首席代表。但事实上,客户已经与科曼公司在香港签约,之前客户与他们的所有沟通不过是 为了向科曼争取更好的条件而做的戏。ICE公司新闻发布会被迫取消,英国老板为了开脱责任建议洪钧辞职,而洪钧为了自己下一步的择业不被“禁止同业竞争” 的法律条款约束,要求公司开除他。

40天以后他的“目标”西维尔公司来找他。洪钧心里的底线是降格为中国区销售总监,而西维尔只给他北京办 事处的销售经理。为重新证明自己,他只有妥协接受。与此同时,原科曼销售总监俞威也代替他成为ICE正式的首席代表。年底,该软件市场的最后一个大单是普 发公司的软件采购,于是洪钧和俞威又在普发项目上开始明争暗斗。春节前,洪钧到西维尔上班的3个月后,斩获一个大单,并提升为西维尔中国区总经理。跨度4 个月的白领智斗故事以主人公的胜利告终。

“商场如战场,无奸不商”,《圈子圈套》把这句江湖真理细细演绎。在书中的IT大圈子里,为了利益 铤而走险的一干人粉墨登场。我们看到了人性的自私贪婪,不动声色后的算计和较量,看到人走茶凉,看到势利情人的嘴脸。原来职场就是一个大圈套,面对它需要 勇气、坚持和沟通技巧,环环相套,谁也躲不了。

《圈子圈套2》的故事更复杂了,添加了更多人物和线索。洪钧当上了西维尔中国区总经理后,调 整组织结构,安插自己人;通过装修给上海牵制他的财务总监设个小套,使她从此慎重;把自己的老同学安插在ICE主管中国开发中心,牵制俞威;说服希望前来 投靠的小谭继续留在ICE成为专为老外盯俞威的眼线。而对手俞威此时还在继续干那些有智商没情商的事:因为态度问题,让他身边的每个人都不爽;建立销售渠 道,计划把ICE变直销为分销;通过把西维尔原上海负责人变成自己的代理,分流西维尔的客户。

最终,西维尔总部从澳洲派过来一个人,成立了 西维尔大中华区,凭空在洪钧头上加了一层。洪钧判断失误,虽然还是中国区总经理,但权力大幅缩水,只主管华北地区销售,广东市场归香港西维尔管,原上海公 司则由台湾西维尔掌管。洪钧斗智斗勇纵横捭阖了一年后,从职务与权限上,终点又回到起点。

《圈子圈套2》有一段精彩的话,算是王强的自白 吧。“洪钧曾经以为,他这些年其实就是在做两件事:他一边给别人设圈套,一边防着别人给他设圈套。所谓成功与失败,无非是别人有没有掉进他设的圈套,以及 他有没有掉进别人设的圈套。现在,洪钧明白了,其实他一直还在做着第三件事,他在不停地给自己设着圈套,然后自己跳进去,人这一辈子,都是为自己所累。”

《圈 子圈套3》如果不是作者的讲演光盘相送,销量一定会少很多。因为故事并不精彩,语言直白,情节简单。唯一有趣的是洪钧与“第一资源”郑总的几段对话,从各 种角度影响了郑总的选择。这揭示了两个真理:如果你想影响一个人,那么必须处处为他考虑、读懂他,甚至比他考虑他自己的问题更深入、更细致才行;你必须赢 得这个人的信任,只有你和他在一条船上甚至互相捏住命门才可以。其余的情节只能算是给读者一个交代而已。

光盘里王强主要说销售如何快速成长。“成长一定是痛苦的过程,其中一个过程是改变自己,包括我们的性格,价值观甚至一些原则和好恶。因为这些东西是主观的,我们能做的。”

《圈 子圈套》之后的《创始人》是王强半自传形式的小说,写“九帮网”创业的过程,资金、人才困难和上当受骗等无一幸免;灌水炒作、精打细算这些方式无一不用其 极。九帮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最后却被“汉商网”收购,创业团队也被分化瓦解,留给创始人的不过是他们本不在乎的一堆数字而已——成也资本,败也资本。 一个理想主义的创业者,如果不能控制资本,只能被资本控制。

戏剧在生活中

职场小说讨人喜欢,一个原因是其中有 很多熟悉的场景与生活:堵车的三环,国贸的星巴克,亚运村的餐饮一条街,天上人间夜总会,打单,从山脚下磕头到山顶,掉到别人做的局里,做局给别人,拉统 一战线联盟,废掉既成决议重新来过⋯⋯真实素材让读者找到共鸣和影子。对于现实中的职场,王强的总结很直白:“天底下的猪有两种:家猪和野猪。打工的是家 猪,创业的是野猪。其实,职场上任何事说规划都是扯蛋,大家都是小人物,无法预测无法把握。”如今,跳出圈子的王强真的就脱离了圈子么,尽管他在加拿大的 安逸的确令很多人羡慕。

接受采访时,王强说他很忙,过两天要回温哥华,采访完了他还得去另一个会。后来一家影视公司送样片给他,那是由《圈 子圈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魔方》。“说好是陈道明主演,结果换成阿猫阿狗演,最可气的是剧本完全不尊重原著,除了主人公的名子没变,其他都变了,变成了 都市情感剧。不忠实原著,胡编乱改。”王强对这件事耿耿于怀。

侃侃而谈的王强,看上去比实际年龄成熟很多,他说这是早期为职场奋斗留下的印 记。他说自己29岁就开始当领导带兵,要端架子显得老成,从那以后一直养成不苟言笑的习惯,多少有点自我摧残。“经常跟朋友聊天,说我挺没意思的,不容易 激动,不容易兴奋,很难想起上次开怀大笑是什么时候的事。这都来自长期的职业训练,任何时候都不会情绪化。”

1993年,王强从清华大 学精密仪器系毕业后决定到联想做底层销售,接着的1年他都在联想卖IBM。王强的野心当然不在小小的销售,他1年后就转做业务代表直到1997年,并开始 跳槽到外企SSA做销售经理。从民企到外企,从卖硬件到卖软件,王强开始对职场有了认识和经验。

2000年,王强到西门子继续做软件产品, 在西门子的4年是他最长的任职时间,而且完成了“当兵到带兵”的第一次跳跃,从高级销售经理到高级执行经理,王强说这是90年代中国人在西门子能混到的最 高职位。他管一个50人左右的团队,负责软件和咨询服务业务,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有办公室。“我手下的是最难管的两种人,销售和咨询顾问,这两种人 以自己的经验赚钱,从来不认为自己比别人差。队伍里有中国人、德国人、马来西亚人,而我在团队里是最年轻的,资历浅。为了震住人,需要一种气势,我就是从 那时开始喜怒不形于色了。”那时王强29岁。

当许多人都握有同一张入场券时,就要看谁有本事先抢到最好的位置。“当时最牛的应用软件公司”——SIEBEL要在中国开辟市场,王强职场生涯里最富有戏剧性的转型,开始由他自己编剧、导演和出演。

2000 年,SIEBEL放话要找中国区总经理,一时间无数IT精英纷纷找猎头帮忙引荐。王强得知消息后,并没有走常规路线。猎头是中介,而一个这么好的职位不是 探路的说了算。当时王强所在的西门子与SIEBEL是合作伙伴,SIEBEL在硅谷有个会,王强就以西门子代表的身份参加了那个会。会议间歇,王强找到 SIEBEL负责全球市场的Tom聊在中国开拓市场的事,对方表现得很有兴趣,说可以转天早餐继续谈。

旧金山希尔顿酒店一层有很多电梯出 口,王强很早就来到这里守候前晚的约定,堵住了Tom。虽然Tom已经把“一起吃早餐”忘得一干二净,但是他还是和王强走进了咖啡厅。Tom说:“你是中 国人吗?中国有很大的市场。”王强回答:“我还以为你不知道中国是个大市场!”这个开场白让Tom愣住了,他开始严肃地对待这个中国男人。“SIEBEL 是家自大的公司,在软件市场上可谓风卷残云,产品很贵,在海外却并不愁市场,但是面对混乱的中国软件盗版市场,却迟迟没有动作。”王强早就做好功课,他知 道SIEBEL的顾虑在哪里,同样知道如何打消这种顾虑。“产品在中国直销还是分销?为什么不用担心盗版?总之所有Tom的问题我都有答案给他。”聊了 45分钟,Tom点的那杯咖啡动都没动,这个细节给了王强信心。

谈话进行完,Tom当面拿起电话打给还在深夜的悉尼,“你们还在找中国区的 人?我已经找到了!”之后,Tom对王强说:“对不起,我替你做了决定。”没有问王强任何背景和资历,却可以直接晋级,王强总结这次成功来自他的智慧。 “求职,找HR最没用,那是看门狗,我从来不和看门狗打交道,HR只是筛选人,他们只能说不,说是的只有高层。而老大只是选一个人,来回答他的问题。”这 个戏剧化的案例被王强写进《圈子圈套》中,“想走捷径可以,但也要先具备回答问题的能力。”

给后辈做个示范

在 SIEBEL干了一年半,享受着高薪和压力并不大的工作时,王强遇到一个很特别的猎头,这是他“唯一尊重过的猎头”。当时是2001年中国足球进世界杯, 这个猎头做了很多功课,知道王强喜欢足球就拉着王强到酒吧看球,边看边聊:“这个南斯拉夫的教练,总喜欢帮没打进世界杯的队进入世界杯。你在这家公司只是 证明团队的实力,就像巴西队得了世界杯,没人关心教练是谁。如果你到一个没进过世界杯的队就不同了。比如SRAS,做了10多年都没走向正轨。你如果把这 个烂摊子做起来,那成就感才大。”

王强被这席话打动,并在跳槽后“帮这家公司签了几个空前绝后的大单子,半年内创出史无前例的业绩。”但由 于企业本身多年的问题,导致无法负荷如此大的项目,结果王强并没有获得米卢那样的成就感。而且太太和孩子都已加拿大移民,王强也必须回加拿大蹲完他的“移 民监”。此时王强冲着他战斗过的圈子挥一挥衣袖,也带不走一片云彩。

2003年,王强回国和朋友做九邦网,那期间聚会时大家都说做销售真没 意思,就是陪客户找小姐,给回扣。王强不服气,心想真应该给你们看看优秀的销售怎么玩大项目的。他想为销售正名,也想让后辈见识见识,所以开始了《圈子圈 套》的创作。没有记录过任何素材,一切构思都在大脑里,王强凭借过人的记忆力,3个月写了20多万字,水笼头一样每天两三千字。刚写完他就以“九帮帮主” 的名义在天涯上发帖,回帖量达到当时之最。

套用职场的成功经验,王强写书也没有走传统的渠道。他先分析出版社的人怎么想,“无名之辈,全新 体裁,用证明自己这种方式,运用网络营销的模式。”2005年到2006年在天涯上首发,盛况空前,王强说那是史上最热闹又最干净的帖子,没有人骂街和灌 水。“跟我同时出的《明朝那些事》在天涯的回帖打得厉害,但是我的帖子就特别理性,大家就是一起讨论。”如王强所预见的,出版社果然找到他,而且是清华大 学第一次出小说的破例图书。书出来,王强正在温哥华,父母激动地打电话问要不要寄一本过去,他说“我回来再看,不用寄。”

今天的王强已 经不屑资深销售的头衔,职场小说泰斗也不过就是一个名号。他滔滔不绝但是又很沉默,他似乎看透功利却又处处活不出那圈子的影子。他认为“赢了只是苦难过程 的开始,很多事情经历多了也不新奇了”——现在的确找不出他任何兴奋的表情,不知道这是圈里的心态还是圈外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情感,咨询,金山,出版,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