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OF是由国家电子政务总体组所属的中文办公软件基础标准工作组组织制定的《中文办公软件文档格式规范》国家标准(即UOF--Unified Office document Format,中文简称“标文通”)
中国有关单位制定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基于XML的开放文档格式UOF,并已成为国家标准。UOF,作为中国国产文档标准,成为摆脱技术标准受制于外国人的关键因素。与此同时,微软也试图通过国际标准组织“快速投票”通道,让微软的OOXML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微软此举遭到以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为代表的中国专家和中国软件公司的强烈反对。2007年7月,倪光南撰文呼吁中国政府对微软的OOXML投反对票,他将微软此举称作“信息领域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竞选’活动”,指出微软标准一旦通过,“就可能挟老文档格式事实标准的优势,以OOXML一统XML文档格式的天下”。
文档是使用最普遍的信息资源,因而文档格式标准是目前信息领域最基础、应用最广泛的标准之一。UOF标准是在电子政务标准化实践背景中提出来的。中文办公软件已经成为电子政务应用的必备软件,但是由于不同的软件有着不同的私有格式,在跨部门协作的过程中信息共享和交换就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障碍。为了保证国产办公软件之间的兼容性,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3年国家标准计划项目20030154-T-339的要求,3家科研院所和5家单位共同起草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文办公软件文档格式规范》(中文简称“标文通”,英文缩写UOF)。
UOF标准的制定,使得国产办公软件厂商能够有效掌握国内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削弱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微软Office垄断市场的局面,摆脱过去高成本兼容微软Office文档格式的被动事实,获得更大的利益和生存空间。UOF标准是一个开放的、基于XML的标准,使用UOF文档格式进行信息交换,用户可以真正掌握文档信息的控制权。同时通过制定UOF标准,国产办公软件厂商可以利用技术壁垒这种新的方式来保护整个产业的利益。
5年前,开放文档格式联盟(ODF)和OASIS标准组织制定了基于XML的开放文档格式ODF (Open Document Format),它主要用来对那些可编辑的办公文档进行格式排版和存储。ODF标准于2007年5月被接纳为国际标准ISO/IEC26300。
微软在Vista和Office 2007引进了被称为OOXML(Office Open XML)的文件格式。OOXML,是基于XML的一种Microsoft Office格式下的内部数据存储结构,其中存在着大量的私有标准和技术。OOXML在2006年12月7日被Ecma(“行业标准”的非盈利企业联合会)批准,成为“Ecma标准”。2007年1月5日,微软的OOXML文档格式由Ecma提交国际标准组织ISO审查。9月,微软OOXML文档标准申请国际标准的预备投票结果没有通过。2008年3月31日,在ISO和IEC的第二次投票表决中通过,成为第二个文档格式国际标准。中国、印度、俄罗斯投了反对票。
我国国家标准UOF(GB/T 20916-2007《中文办公软件文档格式规范》)于 2002年开始制定,并于2007年9月1日正式推广。目前,UOF也正在与成为国际标准的开放文档格式ODF进行融合。
由于文档是信息的重要载体,文档格式的国际标准之争也就是信息资源控制权之争,影响着世界软件的前途。
UOF 由3家科研院所和5家单位共同起草。UOF是以中文办公软件的普遍需求为出发点,体现中文办公特色的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标准。该标准合理解决了不同办公软件间信息处理的差异性,规定了中文办公软件文档的描述结构及其存储格式,涵盖了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和演示文稿等主流的办公应用,并增加了对电子公文等外部数据的集成能力。在标准的描述能力上,UOF基本涵盖了ODF(Open Document Format)与OOXML(Office Open XML)两个标准间常用功能的交集。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办公软件文档格式被微软的文档格式所垄断;由于封闭性,使得其他办公软件很难与其兼容。
为了摆脱标准受制于人的情况,2002年,由红旗中文2000、金山、永中、中标等国内办公软件企业以及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组成了中文办公软件工作组,推出国产标准UOF。2007年4月,UOF获批成为国家标准。2007年9月,UOF将作为国家标准开始全面实施。
而美国SUN公司为主导,由30多家国际厂商成员创办的ODF联盟也在力图实现文档标准的突破,将ODF标准提交到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并在去年正式审核通过成为文档格式国际标准。
UOF与ODF的启动基本同步,两者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基于XML技术,这也为互相兼容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