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虾的暗示

抓虾的暗示

Flick 原是开发游戏的框架,现在成功是顺势而变的结果---题记

今天看到keso的博客列举了自己“始终不看好同样采用Digg模式的抓虾热文的原因”。这里我们先抛开抓虾热文是否采用digg模式不说,单单说说抓虾热文是否有用。经常阅读keso博客的朋友们一定还记得这篇:“东拉西扯:过滤器与民主的悖论”,我非常同意他的这个结论:“只有当用户意识到他所获得的信息,以及所联络的人群,越来越同质化,甚至影响了他的视野和对事物的判断,他自会做出调整。”。

那么现在我的问题是:用户如何做出调整?用户从那里发现热点?浏览不同的博客,热文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因为用户不知道如何发现热点(据说google要推出一个类似流行词语的英文产品)。在这个前提下“抓虾的读者五花八门,兴趣相差甚远”,就成了我们发现热点的一个很好的来源。

我想大部分朋友都认同,抓虾热文比“好看”更有价值。平遥的牛肉是:肥而不腻,瘦而不柴;抓虾热文则是:博而有聚,精彩活波。很适合现代人阅读,是阅读,不是因为工作,学习原因的哪类阅读。所以对“10大方法“5条秘籍“100条建议大可看看无妨。

当然,对我来说,抓虾的确站在了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抓虾的定位是阅读工具,而我却用它来发现热文,然后订阅到google Reader 来阅读。当我感觉到陷入“过滤与民主的悖论”的时候,抓虾热文帮助我做出了调整。

我想抓虾应该向大家说明热文的来源,另外抓虾的定位也并不是digg 类型的。

一句话,我支持抓虾热文现在的模式,这也是每天我访问抓虾的唯一理由。这个观点我也在英雄大会上我曾向徐易容和谌振宇提到过。(我非常喜欢这个功能,以至于我自己做了一个抓虾外挂来更好的使用这个功能。)

面对批评,希望抓虾不要做出太激进的调整,做到充分了解需求持续改进。

Keso 2篇文章我印象深刻,1东拉西扯:工具和暗示 2 怎么会是新浪?我也写了:怎么会是lucene? 抓虾的暗示,这篇文章是我看完东拉西扯:工具和暗示后就想写的,算是对上了吧

推荐阅读:RSS:摘要还是全文,这是个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游戏,框架,工作,Google,Luc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