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写编码,直接通过手工对页面的测试思路

通过这次‘敏感用户自动识别’项目的测试经历。前期对于函数级别的测试,还是比较的顺手,后期对于纯页面的手工测试经历了一些坎坷,总结如下:

静态页面的查看

依据MRD对于静态页面的描述,细致的查看每一条是否都符合要求,包括html结构,css属性,显示的内容是否都符合要求?要拿着MRD一点点的比对。

动态特性的测试

动态特性包括很多方面,

.....

写不出来了。

问下新玲之后又有更加牛逼的理论,应用重点论的测试理论

x:测试重要程度;y:测试时间花费。

然后x轴和y轴就形成了4个象限。

第一象限(测试时间长,重要程度高):这种类型,要针对每个粒度构造足够量的case,对其进行认真的测试。

第四象限(测试时间短,重要程度高):这种类型,因为可以迅速的测试完成,可以稍微构造一些数据,快速的测试完成。

第二象限(重要程度稍低,测试时间长):这种类型,因为可以迅速的测试完成,但因花费时间较长,可以找规律尝试去减少测试的case。基本逻辑测到了就可以。

第三象限(重要程度低,花费时间短):这种类型,最短的时间,快速的完成。

那么如何区分重要程度和测试时间长短 呢?下面举个例子:

就拿我测试的那个 敏感用户自动识别的项目来说吧。拿到这个网页(其实在这个网页之前我也应该知道这个网页会做成什么样子,因为MRD和详设都写明了 ),首先根据需求和业务,我要大体判定我的这个这个产品的主要目的。也就是主要要完成的任务 ,这样的话

1 这些主要完成的任务就是我测试的重点

1.1 在测试的重点中,又分为需要时间较长的和时间不是特别长 的2种类型吧。

1.2 在一个测试重点中,又可以细分为重点和非重点2种类型

所以全都这样细化分的:

测试也是一个功能分解的过程 ,这种分解是根据(重要程度+时间花费)来划分的,因为最小的粒度就是上面4个象限的其中一种,假设把最小的粒度喊为:leaf.这样的话,parent也是4个象限的其中一种,就这样针对不同的类型进行不同的测试。当然parent类型的优先级要高于leaf类型的优先级的,对每个粒度都进行了合理的测试,这样整个的测试就有条不紊的完成了。

2 然后其他的就是次重点(比如一些辅助性的)。

然后是如何合理的安排多次迭代测试的重复手工测试 呢?

其实:如果按照上述的办法进行测试的话,在不断分解的过程中,不仅是根据业务和需求的分解,就可以思考下RD底下的代码之间的关联程度,这样当这次修改之后,虽然还是在走上次的case,可是我已经心里有谱了,新添加的功能可能对其他的隔离的模块并没有那么影响,就可以适当的心里有谱。

你可能感兴趣的:(数据结构,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