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之Bridge(banq)

Bridge模式定义 :
将抽象和行为划分开来,各自独立,但能动态的结合。

任何事物对象都有抽象和行为之分,例如人,人是一种抽象,人分男人和女人等;人有行为,行为也有各种具体表现,所以,“人”与“人的行为”两个概念也反映了抽象和行为之分。

在面向对象设计的基本概念中,对象这个概念实际是由属性和行为两个部分组成的,属性我们可以认为是一种静止的,是一种抽象,一般情况下,行为是包含在一个对象中,但是,在有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将这些行为也进行归类,形成一个总的行为接口,这就是桥模式的用处。

为什么使用?
不希望抽象部分和行为有一种固定的绑定关系,而是应该可以动态联系的。

如果一个抽象类或接口有多个具体实现(子类、concrete subclass),这些子类之间关系可能有以下两种情况:
1. 这多个子类之间概念是并列的,如前面举例,打桩,有两个concrete class:方形桩和圆形桩;这两个形状上的桩是并列的,没有概念上的重复。

2.这多个子类之中有内容概念上重叠.那么需要我们把抽象共同部分和行为共同部分各自独立开来,原来是准备放在一个接口里,现在需要设计两个接口:抽象接口和行为接口,分别放置抽象和行为.

例如,一杯咖啡为例,子类实现类为四个:中杯加奶、大杯加奶、 中杯不加奶、大杯不加奶。

但是,我们注意到:上面四个子类中有概念重叠,可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考虑,这四个类实际是两个角色的组合:抽象 和行为,其中抽象为:中杯和大杯;行为为:加奶 不加奶(如加橙汁 加苹果汁).

实现四个子类在抽象和行为之间发生了固定的绑定关系,如果以后动态增加加葡萄汁的行为,就必须再增加两个类:中杯加葡萄汁和大杯加葡萄汁。显然混乱,扩展性极差。

那我们从分离抽象和行为的角度,使用Bridge模式来实现。

如何实现?
以上面提到的咖啡 为例. 我们原来打算只设计一个接口(抽象类),使用Bridge模式后,我们需要将抽象和行为分开,加奶和不加奶属于行为,我们将它们抽象成一个专门的行为接口.

先看看抽象部分的接口代码:

public abstract class Coffee
{
   CoffeeImp coffeeImp;

   public void setCoffeeImp() {
     this.CoffeeImp = CoffeeImpSingleton.getTheCoffeImp();
   }

  public CoffeeImp getCoffeeImp() {return this.CoffeeImp;}

   public abstract void pourCoffee();
}

其中CoffeeImp 是加不加奶的行为接口,看其代码如下:

public abstract class CoffeeImp
{
   public abstract void pourCoffeeImp();
}

现在我们有了两个抽象类,下面我们分别对其进行继承,实现concrete class:

//中杯
public class MediumCoffee extends Coffee
{
   public MediumCoffee() {setCoffeeImp();}

   public void pourCoffee()
   {
     CoffeeImp coffeeImp = this.getCoffeeImp();
     //我们以重复次数来说明是冲中杯还是大杯 ,重复2次是中杯
     for (int i = 0; i < 2; i++)
     {

      coffeeImp.pourCoffeeImp();
    }
   
   }
}

//大杯
public class SuperSizeCoffee extends Coffee
{
   public SuperSizeCoffee() {setCoffeeImp();}

   public void pourCoffee()
   {
     CoffeeImp coffeeImp = this.getCoffeeImp();
     //我们以重复次数来说明是冲中杯还是大杯 ,重复5次是大杯
     for (int i = 0; i < 5; i++)
     {

      coffeeImp.pourCoffeeImp();
    }
   
   }
}

上面分别是中杯和大杯的具体实现.下面再对行为CoffeeImp进行继承:

//加奶
public class MilkCoffeeImp extends CoffeeImp
{
   MilkCoffeeImp() {}

   public void pourCoffeeImp()
   {
     System.out.println("加了美味的牛奶");
   }
}

//不加奶
public class FragrantCoffeeImp extends CoffeeImp
{
   FragrantCoffeeImp() {}

   public void pourCoffeeImp()
   {
     System.out.println("什么也没加,清香");
   }
}

Bridge模式的基本框架我们已经搭好了,别忘记定义中还有一句:动态结合,我们现在可以喝到至少四种咖啡:
1.中杯加奶
2.中杯不加奶
3.大杯加奶
4.大杯不加奶

看看是如何动态结合的,在使用之前,我们做个准备工作,设计一个单态类(Singleton)用来hold当前的CoffeeImp:

public class CoffeeImp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CoffeeImp coffeeImp;

   public CoffeeImpSingleton(CoffeeImp coffeeImpIn)
   {this.coffeeImp = coffeeImpIn;}

   public static CoffeeImp getTheCoffeeImp()
   {
     return coffeeImp;
   }
}

看看中杯加奶 和大杯加奶 是怎么出来的:

//拿出牛奶
CoffeeImpSingleton coffeeImpSingleton = new CoffeeImpSingleton(new MilkCoffeeImp());

//中杯加奶
MediumCoffee mediumCoffee = new MediumCoffee();
mediumCoffee.pourCoffee();

//大杯加奶
SuperSizeCoffee superSizeCoffee = new SuperSizeCoffee();
superSizeCoffee.pourCoffee();

注意: Bridge模式的执行类如CoffeeImp和Coffee是一对一的关系, 正确创建CoffeeImp是该模式的关键。

原文网址:http://www.jdon.com/designpatterns/bridge.htm

 

你可能感兴趣的:(brid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