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C(点击成本)
即Cost-per-click,每点击成本。
按照广告点击付费的模式是互联网广告最早的计费方式,1994年出现的第一支广告就是采用此计费方式。由于广告的点击非常容易ZB,因此CPC计费方式产生的后果就是媒体大量的生成虚假点击欺骗广告主,同时由于广告主更熟悉、更接受电视广告的宣传模式,因此出现了CPD的计费模式,向电视宣传模式靠齐。如果不考虑ZB,单从效果角度考量的话,CPC计费方式比CPD计费方式更加有利。百度竞价以及google竞价均采用CPC的计费模式(也有叫PPC模式,Pay-Per-Click )。
CPD(Cost per day)
即按天付费。
此种模式完全参考电视广告的宣传方式,重展现,讲品牌曝光的范围(更广的地域或人群)及深度(到达频次),也以电视广告的指标来衡量效果,比如iGRP等。但采用此种计费方式的媒体必须有强大的用户群体支撑,而且必须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及美誉度,否则广告主并不买账,因此也只有几个门户网站采用这种计费方式。对于垂直类媒体以及广告网络而言,采用了CPM的计费方式。
CPM(千人成本Cost per Thousand Impressions)
即广告主为它的广告显示1000次所付的费用。
需要说明的是,CPM中的M指的是Mille,希腊文中千的意思。互联网行业,是长尾法则发挥力量的行业,除了少数的大广告主可以hold住CPD的计费方式外(此方式的价格高的吓人 SINA的价格 SOHU的价格),大量的中小广告主往往因为价格的原因放弃网络上的投放。有需求就会有解决方案,CPM计费的方式就产生了。CPM方式与CPD方式的核心区别在于按量投放,按量计费,广告主只需要为自己需要采购的播放量付费,解决了中小广告主的价格困局,因此受到市场的欢迎,CPM是目前垂直类媒体以及广告网络的主流计费方式。
但CPM的M就一定是广告的展现吗?答案是不一定,因为我们要按照广告形式来区分。如果是基于网页的固定位置展现的广告,如Banner、PIP等形式,M指的是页面的PV量,至于访客是否真正看到了广告,并不一定。如果是浮层类的广告,此时M的值指的就是广告的展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