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商业模式是什么?你的商业模式创新是什么?经常有人这么问。
商业模式只是一个idea
其实商业模式创新说白了只是一个idea,不管多好的idea说出来就不值钱了,你就算申请专利也没用。而且它必须附着在一个相应的技术、产品或者服务上。可口可乐的“原浆+装瓶厂”模式是如此简单。它的成功完全依赖于对品牌和渠道的持续高额投资。Google首先是掌握了全球最先进的搜索技术,然后再借鉴Overture的按点击付费模式,从而走向成功。技术+模式取得了爆炸性的效果。而拥有这个模式专利的Overture的命运却是被雅虎以很低的价钱所收购。 在中国,商业模式创新更容易复制,不可持续。一旦你证明了模式的可行,市面上会出现众多的跟风模仿者。这正是江南春和古永锵们的难题。
商业模式必须附着在一个相应的技术、产品或者服务上
拿QQ来说吧,今天所有人都说QQ的商业模式很NB,它搭建了一个巨大的平台,吸引了几亿的用户,以至于做什么新事情似乎都是信手拈来。可倒回到创业早期,马化腾非常纠结。没有人认为QQ这样的聊天工具能创造什么商业价值,他几度想要卖掉公司都未遂。事实上,作为即时通讯的鼻祖ICQ从未获得过像样的商业成功,它仅仅被AOL当成一个工具软件罢了。后来,随着QQ的不断完善,滚雪球般地变大,不断嫁接SP的无线增值、日韩的虚拟物品和网游,才变得独一无二。今天,马化腾还是腾讯头号“产品经理“。
所以,沉下心来先做出一个真正好的产品(服务)来打动你的客户吧,别管你现在的商业模式是否足够OK,真正的它迟早会孵化出来,而且很可能在你无心插柳的时候。
照抄美国的商业模式会水土不服
抄袭美国的商业模式成风,比如前一阵,人人都在谈论Groupon(美国的一个团购网站)。自从王兴第一个弄出了中国版的美团网之后,又出了米团F团酷团团宝等等四五十个团购站。而眼下,模仿Foursquare(一个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社交网站)又成了最新的时髦。那些英文好、密切接触国际产业前沿的海归朋友往往有先发优势。毕竟美国还是代表了最先进的生产力。但他们常常把握不好“时间差”和“环境差”,误会了中国的潜在需求与美国的当下需求。结果,一个很先进的模式搭配一个无人要用的产品。
商业远比商业模式更复杂
如果说美国是新者为王,那么中国就是剩者为王。美国的商业文化崇尚公平竞争,讲游戏规则。因为环境已经很成熟,不创新就没有出路。而中国是一个山寨之国,又是一个管制之国,中国的商业是原始丛林商业。到处都是灰色地带,大家都在互相模仿,剩下的是比谁动作快、比谁忍耐能熬、比谁更流氓。
为什么Twitter模式到中国变成了“围脖”。为什么新浪能做而创业者一做就死。为什么SP动不动被叫停而傍着中移动生存的神州泰岳却赚得盆满钵满。为什么有的公司明明非常赚钱却掩耳盗铃,而别的公司睁着眼亏损还理直气壮存在……
所谓真实的商业,不在《赢在中国》的舞台上,不在CCAV三大报的正面宣传中,不在企业家的 “首富传奇”书内,不在PE券商会计师共同炮制的招股书里……它在什么地方?
它在政府出台的法规政策之外,在黑白红等多道的隐秘勾兑里,在商学院俱乐部的圈子中,在被和谐被封杀的媒体报道内,在法院协会交易所的影子关系上……
有些事情,不做你永远不知道,做了你永远不想说。
中国的创业者需要导师,不是教他们商业模式和人生感悟,而是如何看到那根细细的红线,和红线牵引着的“地雷”。
某种程度上,我认为中国的创业者更值得尊敬。因为在中国创业,隐性成本更大,竞争的淘汰率更高,忍耐力要更强。中国的创业者,尤其是海归创业者,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扎堆的群体。
但柳传志说过一句经典:做企业要有理想,但不能理想化。这句话很中国。
商业模式是用来忽悠vc的,不是忽悠自己的
最爽的事情,莫过于花投资人的钱,所以你需要一个商业模式去忽悠他们,骗到他们兜里的钱。但VC不是傻瓜,你有一个idea,还要看你有没有赚这个钱的本事和资源,符不符合他的资金成本和风险考量等等。美国人喜欢搞这一套,华尔街就是这样玩的,口若悬河,炒概念,把别人兜里的钱变少自己兜里的钱变多,中国一些美国留过学的也会玩这个,比如当年的YesPPG,钱花完了,耸耸肩跑路了。 你如果创业的目的是诸如此类的话,商业模式值得研究。反之如果抱着理想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还是踏踏实实做好自己无比NB的产品或服务吧。沉下心来先做出一个真正好的产品(服务)来打动你的客户吧,别管你现在的商业模式是否足够OK,真正的它迟早会孵化出来,而且很可能在你无心插柳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