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经过了半年漫长的备考,参加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以下简称高项)的考试,虽然成绩还没有出来,但是自我估分后还是及格了,有点小兴奋也有一身的洪荒之力,浑身的学习气没有得到释放,怎么办呢?于是想继续学些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在考过PMP和高项以后,为完善自己的管理类技能树,本想再去考个NPDP和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师,但是NPDP考试价格不菲,而且目前的工作似乎在暂时派不上用场。想想如果没有一定的技术沉淀,要想做好管理是不大可能的。那么新的一年中是不是应该把注意力回到自己的技术提升上呢。掐指一算自己已经在IT行业划水划了13年了,如果在目前的工作岗位上坚持不下去了怎么办?因为年纪的缘故,要是再出去找IT类工作的话,没有两把刷子人家企业又凭什么会要我呢?虽然已经工作了13年,但一想到以上的种种痛点,不得不放下老司机的身段,决定摆正心态,好好扎实自己的技术。以考促学一直是很好的一种方式,于是决定将注意力放到了两个考试上:上半年的信息系统分析师和下半年的信息系统架构师。
1.系统分析师考试目标
通过本考试的合格人员应熟悉应用领域的业务,能分析用户的需求和约束条件,写出信息系统规格说明书,制定项目开发计划,协调信息系统开发与运行所涉及的各类人员;
能指导制定企业的战略数据规划,组织开发信息系统;
能评估与选用适宜的开发方法和工具;
能按照标准规范编写系统分析,设计文档;
能对开发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与进度控制;
能具体指导项目开发;
具有高级工程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2.系统架构师的考试目标
通过本考试的合格人员,能够根据需求规格说明书,结合应用领域和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考虑有关约束条件,设计正确合理的软件架构,确保系统架构具有良好的特征
能够按照相关标准编写相应的设计文档
能够与系统分析师,项目管理师相互协作,配合工作
具有高级工程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信息系统分析师(简称系分)和信息系统架构师(简称架构)和高项一样,都是工信部的最高级别的考试,都考三门并且要三门同时45分以上才算过。这两个考试都是偏向IT技术类的认证。考过都可以评定高级职称,而且该项证书由国家工信部颁发,得到中日韩三国的相互认证,权威性就摆在那儿就不多做介绍了。大家都知道高项的证书不光可以用来评定职称,也是可以挂靠赚钱的(虽然现在挂靠越来越困难了),但和高项不同的是系分和架构却只能拿来评定职称和增加大城市落户的积分。而且系分和架构通过率比高项目更加低更加难通过,全国通过率常年维持在10%以下,每年全国通过者更是寥寥数百人,既然已经有把握拿到高项证书了,为什么还要去考系分和架构呢?
3.系统分析师考试要求
1)掌握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
2)掌握开发信息系统所需的综合技术知识(软件,硬件,网络,数据库)
3)熟悉企业或政府信息化建设,并掌握组织信息化战略规划的知识
4)掌握信息系统开发的过程和方法
5)熟悉信息系统开发标准
6)掌握信息安全的相关知识与技术
7)熟悉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知识与方法
8)掌握应用数学,经济与管理的相关基础知识,熟悉有关的法律法规
9)熟练阅读和正确理解相关领域的英文文献4.系统架构师的考试要求
1)掌握计算机硬软件与网络的基本知识
2)熟悉信息系统开发过程
3)理解信息系统开发标准,常用信息技术标准
4)熟悉主流的中间件和应用服务器平台
5)掌握软件系统建模,系统架构设计基本技术
6)掌握信息安全技术,安全策略,安全管理知识
7)了解信息化,信息技术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知识
8)了解用户行业的特点,并根据行业特点架构合适的系统设计
9)掌握应用的基础数学知识
10)熟练阅读和正确理解相关领域英文文献
综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我想原因有以下四点:
第一:既然在IT行业混了13年了,很多基础知识还是要补一补,学一学的。不然连跟自己小弟吹牛的资本都没有了,是不是会觉得自己混的很差啊。
第二:通过率低自然含金量就高了,给自己增值何乐而不为呢。享受学习的过程在某种层面上来说,比结果更加重要吧。而且通过备考论文,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毕竟35岁这个年纪在IT业也到了该转型的年纪,相比代码,更重要的或许是写文档写PPT等沟通呈现等的能力吧。
第三:因为同为工信部的考试,高项的备考经验不是可以全部可以用上吗。把备考也作为一个项目来管理是不是很有意思和挑战呢。
第四:在拿到软件设计师证书后,其实自己在08年就参加过系分的考试,当时虽是裸考,但下午两门课都45分过了(运气好)。却死在了上午题中。这份残念一直延续了十年之久(残念变怨念,怨念变执念)。
架构是09年的时候新开的,之后系分由每年两次变成了每年一次,形成了上半年系分,下半年架构的局面。系分和架构在性质和考核内容上,是有高度重合的。但两者还是有细微区别的。架构强调的是在需求明确的前提下,做出最佳的产品实现方案,更加纯粹的技术人员。而系分强调的是收集需求和在需求基础上系统建模,所以沟通项目管理能力都有所要求。
相比工信部其他的考试,因为系分和架构的难度还是相当大的。每年的通过率毕竟就摆在那里。那么难点主要在哪里呢,在我看了考试大纲后,总结为一下三点:考试范围广,资料缺,需要项目经验。
首先,不管是系分还是架构,考试的范围都太广了,光是系分涉及的科目就有: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嵌入式,项目管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软件工程,软件架构,面向对象,信息化信息系统,法律法规和标准化,安全性,计算机英语,应用数学,系统配置与性能评价,各种新技术等。光一个章节在大学就是一门课,也就是说这项考试中等于考核了你20门学科的综合能力。就算是科班出身的人,也未必能够轻松通过,何况是像我一样上班又要兼顾家庭的人,时间就是资源,没有时间资源是覆盖不全这么广的范围的,不是吗。
其次总所周知,高项考试网络上的培训资料,视频满天飞,随便都可以度娘到,甚至淘宝上都可以花钱买到视频备考文件等。但系分和架构却寥寥无几。最权威的网站除了CSDN就是希赛网两个了吧。而官方教材【系统分析师教程】最后一次更新是在09年,也就是十年前了,很多新技术的考核往往超出了该书籍的范围。如何选择备考教材和备考资料也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让人头疼的问题。希赛虽然有培训资料和视频,但是除了公开课以外,都是要收费的,要花至少5-7千大洋来买视频,对于工薪阶层的我来说还是很心疼的(于是决定自学)。
最后,准备这个考试,没有项目实战经验是不行的。下午2案例分析,形式是和高项一样,考得内容都是主观题,一共五道题,去掉两道题后作答三题。考察我们的分析思考能力,没有项目经验的积累,要写案例分析那是比较困难的,而且技术专项性太强,就算本人有嵌入式开发经验,要是考到了WEB类或者数据库类或是没有接触过的新技术,没有经验还是很难作答的。而且主观题给分也要看阅卷老师的心情。而下午2论文,相比高项的论文,系分和架构的论文范围更广,论题是四选一,押题几乎都不太可能。没有一定的经验,要想通过那是难上加难。而且两个小时写2500个字啊,现在都还记得写高项的论文写到手抽筋的情景。
今天距离2019年5月18日系分开考还有166天(架构师考试太遥远,毕竟计划的制定要渐进明细嘛,明年4月份在制定计划吧)。于是在分析了系统分析师考试大纲后,我便以挣值管理的方式,制定了个人备考管理计划。其中时间是备考的稀缺资源,但时间可以靠挤出来的。时间上估算自己每天可投入项目时间为2个小时,那么到考试,我还有332人时的预算。在预算的资源里完成既定的学习备考计划就算完成项目。
虽然还有半年时间,但做了计划后才明白,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够多了。而且对于有工作要加班有家庭有娃的社会人来说,时间预算不够的风险随时都可能发生(项目的风险管理)。
接下来,备考的教材已经在CSDN上面下载了电子版教材。经过筛选后我将教材锁定在系统分析师全程指导和历年真题上。历年考试的真题准备在淘宝上购买书籍,并决定认真做上两边。对于新技术新知识,还是平时上班多逛逛CSDN,以便跟上最新技术发展的行情。听老师录的视频讲解虽可以避免少走弯路节约工时,但综合考虑并做了决策树分析后(项目的立项管理),还是觉得自学为主,放弃视频学习资源。
最后对于自己项目经验缺乏的问题,决定采用有针对性的重点突破的策略。比如下午案例题只准备嵌入式的题目,放弃WEB类的题目备考。论文选题上,还是备考自己有工作经验熟悉的领域,比如软件工程项目管理,嵌入式等。一定一定一定要练好字和提前准备论文。同时主观题也好论文也好,应该也是有套路可循的。变得是题目,不变的是答题的模式和套路。我想这点应该通过反复做题和写文章是可以找到规律的吧。抓重点找捷径便是我应对自己项目经验广的有效对策吧。
有了对考试的分析(分析考纲的能力是最最基本的分析师的要求,毕竟本人先备考的是分析师嘛),有了项目管理计划(备考计划),也买了相应的书籍(采购管理)。接下来如何督促自己在不影响工作生活的前提下,完成每天的学习计划,管理和监控项目工作,调整变更计划,并最终达成目标(项目的整体管理)。其实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过程呢。做好每天每周的学习总结(项目的质量管理,PDCA)。先分析师再架构师。如能考试通过固然欣慰,但更希望自己能够在备考中享受学习的过程。或许系统分析师,系统架构师这两本证书并没有什么大用,但通过这个备考过程,为自己将来工作中的升职加薪,更好的管理项目工作相信还是很有帮助的。
过程大于结果,用结果来肯定自己的过程。并享受这个学习的过程。那么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