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究是退役了。
也许前面在THUWC、WC和APIO的失利就是很直接的预兆了吧。
实力还是在集训队的边上徘徊,一次失误就可以终结自己的OI之路。
还记得初一第一次接触信息学竞赛。那时懵懂的我对这门竞赛还不是很了解,看到老师发的通知,出于兴趣加入了培训班。
不知道为什么,那时的记忆分外鲜明。
我还记得第一次修改老师展示的a+b代码中的参数位置成功后的喜悦,还记得那时刷得滚瓜烂熟的过关练习题,还记得在家里研究怎么使用dev-cpp写程序,最后千辛万苦通过添加编译器解决了问题。
那时我特别聪明,老师布置了任务之后,大家都是重新写一个程序,而我却只是修改一下之前写的代码以完成目标,所以总是第一个完成。
初二的时候,我们来到了一中和当时的高一同学一同训练。之后的记忆便是不断地刷题、考试、刷题、考试。做过的题,考过的试,都已经记不太清了,唯有那几次大考还历历在目。
初二的时候,2014年,第一次参加NOIP,直接参加的提高组比赛。
当时的自己连邻接表都不会,存图只会使用邻接矩阵,惟一会的图论算法还是在去考场的路上学习的floyed。于是两道图论题都只会暴力,那时的自己还沾沾自喜。没有接触过dp,所以看着愤怒的小鸟只能干瞪眼。没有学过数论,所以解方程那个题目只能写高精度骗分。最终只拿到一个提高二等,不过当时也很满足。
参加了那年的省选,因为未知原因只去了day2。看到落忆枫音的时候整个人都被震惊了,觉得自己不是在考试而是在看小说。
初三总算进步了一点,但还是连二分答案都不会,只会一些简单的dp,所以拿到了320分,勉强踩线提高一等。
现在对那个时期最清晰的记忆,就是不断地学,不断地被虐。高二年级的ysp给我们上课,我总是一头雾水,而同年级的xcc却总是用我不能理解的智商与ysp交流。几乎每场考试,xcc都领先我很多分,可我却完全无法搞懂他的做法。
最令我难忘的是,参加NOI同步赛的时候,我完全忘记了它的存在,day1直接睡了过去,没有参加。
进入高一之后,自己的智商有了长足的进步,开始可以琢磨那些高难度的算法。
那年的NOIP,虽然还是不会很多东西,但是已经会分析复杂度,知道怎么打暴力,于是拿了480分,并且打算冲省队。可惜省选的时候套路掌握得不够多,每道题都只会暴力,最终遗憾落选。
但因为NOIP分够高,我完整地参加了除了NOI之外的OI系列赛事——WC、THUWC以及APIO和CTSC。被虐了一圈的我深感自己的渺小,于是更加努力学习。
终于进入高二。因为水平不够高,NOIP只拿到了525分,并没有很大优势。自信满满的我参加了THUWC,虽然进入了面试但是什么约都没有签到。
接着就是WC,因为执着于写第三题的正解,导致没有写第一题的暴力,第二题也只写了暴力,而正解的第三题也被卡常甚至不如暴力,最后铜牌滚粗。
迎接省选。两天全部暴力,最后堪堪踩线省队。
考完这些比赛之后,我开始认识到自己的考试策略有问题,思考怎样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水平。于是,CTSC我拿到了金牌。但由于day2的时候发烧影响了状态,APIO没有精神,成功胸牌滚粗。
为了备战NOI,我参加了省队集训和雅礼集训。其间状态不错,数次进入前三,对自己的实力有了信心。
终于到了NOI。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我辗转反侧,思考着第二天的策略和未来的道路。
第一天的比赛开始。我一眼看出了第一题的做法,然后观察了一下第二题和第三题。感觉第二题不是很难,然后第三题好像用后缀自动机+链并就可以。于是花了30分钟解决了第一题。但是第二题我的方法好像是错误的,经过一些挣扎,我拿到了80分,然后这时已经只剩下一个小时了。想了想,觉得100分做法比较难写,于是决定写68分的做法。但是由于前面几次考试都没有涉及后缀自动机,我对这个算法比较生疏了,花了20分钟写完之后,我一直调试到考试结束都没有成功,最终100+80+0收场。
因为day1的分数太低,day2的题目又太难无法翻盘,最终无力回天,以一个银牌结束了自己的OI生涯。
现在想来,不禁感叹命运的必然。在我之前决定不复习后缀自动机的板子开始,就已经注定了我NOI的结果。而若不是我的实力本就在边边上,又何至于一着不慎就满盘皆输呢?
这个世界我来过,我爱过,我战斗过,我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