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自行车,中国绝大多数人会想到共享自行车。然而,日本却从另外一个角度给出了不一样的共享经济——地下自行车停靠站。在我国共享自行车的过度供应,恶性竞争跑马圈地和资本机构疯投,已造成了严重的社会资源浪费问题,不仅包括道路拥挤带来的土地资源浪费,还包括劳动生产资源自行车制造行业的虚假繁荣等。
>>>>
这种共享与创新,并没有更好地提升社会效率。而日本同样对单车的创新,却提高了稀缺的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建立了强大的地下停车王国。IKMResearch 推崇中国共享自行车应当借鉴和参考。
对于寸土寸金的东京街头而言,停放自行车于道路,占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是件极为浪费的事情。然而日本却是一个自行车大国,人均拥有自行车量排名全球第一。
为了解决自行车停放、被盗和维护问题,东京街头广泛使用了地下自行车停靠站。
地下自行车停靠站的工作原理
地下自行车停靠站系统包括外置地面的停靠站以及地下自动存储系统两大部分。停靠站包含主体建筑、芯片感应装置、自行车固定装置和自行车储存使用显示装置等。地下自动存储系统主要包含圆柱轴体,输送电梯,储存装置等。圆柱轴体上嵌有机械自动输送电梯,将自行车送入旋转的储存位置,科学而又精准。
储存方式快捷,取出过程仅需8秒
自行车前轮装有IC识别装置与用户会员磁卡相对应。用户只需要简单地将自行车停放好,输入卡号或感应磁卡,其余的操作由机器自动化完成。
在取出自行车时,用户只需要感应IC磁卡,系统就会自动地取出自行车,并能8秒內将自行车重新放置于地面的停靠站,远远快于代泊速度。仅需8秒时间减少自行车乱停乱放违章,社会脏乱差的现象。
地下自行车停靠站给了城市更多的地面空间,能够更好地保护自行车
地下自行车停靠站的概念来自于将占用空间的物体放置于地下进行收纳,为城市居民留出更多的活动空间。目前,一个这种地下自行车停靠站能够收纳200辆自行车。
另外,自行车在被收纳于系统内部,使得自行车免于遭受外界天气的损坏与人为的破坏,进一步地保护了自行车。
整个系统的建设简单,大大提升了宝贵的土地空间利用率。
中国共享自行车停放使得道路更加拥挤
共享自行车的风口爆发,同时也使得中国的城市面临了一系列的监管难题。用户能够通过手机便宜便捷地租用共享自行车,并且将自行车停放在任意地方。大量的自行车被停靠在地铁口或其他人流量大的位置。
大量自行车的停放严重毁坏城市景观,占用急救车道与消防通道。
后共享自行车时代,行业洗牌加剧,共享自行车回收成难题
近日,共享自行车行业发生第一起并购案例,永安行收购哈罗单车。伴随着行业洗牌加剧,大批共享自行车企业倒闭或暂停运营(悟空单车、3Vbike等),局部企业出现押金退出困难等问题(酷骑单车、小鸣单车),可能会有更大一批的企业将会加入倒闭或暂停运营的大营。企业倒闭后,无人回收市面上的共享自行车,由自行车造成的堵塞问题将更加激烈。
自行车停放乱象的其他原因主要包括共享自行车厂商竞争性投放、城市道路规划缺陷以及不良用户习惯。
共享自行车竞争性投放是早期主要原因。目前,市面上已经拥有超过70个品牌的共享自行车,共享自行车车辆投放总量已经超过1600万量,使用人次超过150亿,注册用户总量超过1.3亿人。然而,截至2017年第二季度,共有3200万共享自行车用户,用户的增长趋势已经开始放缓。
北上广深等四大一线城市以及部分二线市场接近饱和。目前已经有超过9个城市颁布文件,限制新增共享自行车的市场投放,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
已经禁投令的城市,资料来源:IKMResearch
另外,近年来的城市化快速发展,也使得城市道路发展规划的问题暴露出来了。城市道路主要是为机动车辆设计的,而对自行车等非机动车量的包容性不足,缺乏自行车专用车道以及便捷规范的自行车停靠场所。非法停靠自行车,人为破坏自行车车辆,自行车交通违章现象层出不穷。
不良的用户使用习惯加剧了该现象的发生。用户无需停靠自行车至指定地点,仅需要在他们不需要使用自行车时停靠自行车,缺乏良好的规章管理约束。
共享经济的本质在于提供社会资源利用效率而不是带来更多的生态环境问题。
共享经济的原型最早由美国得克萨斯州社会学教授Marcus Felson 和 Joe L.Speath 在1978年提出[1]。其论文“社区结构与协同消费:一般的活动方式”于美国行为科学杂志中发表。
共享经济的内涵在于鼓励人们通过分享和开放资源的方法来创造价值,从而实现个人利益和集体需求的平衡。共享经济的核心在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给人们带了一种新的消费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现在的共享自行车在本质上与共享经济的核心是背离的。现在的共享自行车在浪费着宝贵的道路资源、土地资源、制造资源、环境资源等资源。尤其是蜂拥而至的恶性竞争行为,破坏式地投放,甚至可能对自行车加工制造行业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冲击。占用资源的同时,实际给社会带来的效率提升效果有效。
投放地下自行车停靠站或许是值得我们借鉴解决停放乱象的方式
自行车的停靠乱象,是中国特有的社会问题。与同样是自行车使用大国而无道路停靠乱象的日本相比,他们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为打造一个更美好的城市,为避免环境资源的浪费,减少人工转移自行车带来的不必要损失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Felson, Marcus and Joe L. Spaeth (1978),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 A 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21 (March–April), 614–24.
(本文由IKMResearch(微信公众号:IKMResearch,ID:InnovationKM)原创,转载及合作请联系IKMResearch私信。谢谢合作!)
∑编辑:Gemini
来源:飞天小报
算法数学之美微信公众号欢迎赐稿
稿件涉及数学、物理、算法、计算机、编程等相关领域
稿件一经采用,我们将奉上稿酬。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