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从三个方面来说,一对象的引用计数机制,二垃圾回收机制,三内存池机制
一、对象的引用计数机制
Python内部使用引用计数,来保持追踪内存中的对象,所有对象都有引用计数。
引用计数增加的情况:
1,一个对象分配一个新名称
2,将其放入一个容器中(如列表、元组或字典)
引用计数减少的情况:
1,使用del语句对对象别名显示的销毁
2,引用超出作用域或被重新赋值
sys.getrefcount( )函数可以获得对象的当前引用计数
多数情况下,引用计数比你猜测得要大得多。对于不可变数据(如数字和字符串),解释器会在程序的不同部分共享内存,以便节约内存。
二、垃圾回收
1,当一个对象的引用计数归零时,它将被垃圾收集机制处理掉。
2,当两个对象a和b相互引用时,del语句可以减少a和b的引用计数,并销毁用于引用底层对象的名称。然而由于每个对象都包含一个对其他对象的应用,因此引用计数不会归零,对象也不会销毁。(从而导致内存泄露)。为解决这一问题,解释器会定期执行一个循环检测器,搜索不可访问对象的循环并删除它们。
三、内存池机制
Python提供了对内存的垃圾收集机制,但是它将不用的内存放到内存池而不是返回给操作系统。
1,Pymalloc机制。为了加速Python的执行效率,Python引入了一个内存池机制,用于管理对小块内存的申请和释放。
2,Python中所有小于256个字节的对象都使用pymalloc实现的分配器,而大的对象则使用系统的malloc。
3,对于Python对象,如整数,浮点数和List,都有其独立的私有内存池,对象间不共享他们的内存池。也就是说如果你分配又释放了大量的整数,用于缓存这些整数的内存就不能再分配给浮点数。
答:lambda 表达式,通常是在需要一个函数,但是又不想费神去命名一个函数的场合下使用,也就是指匿名函数
lambda函数:首要用途是指点短小的回调函数
lambda [arguments]:expression
>>> a=lambdax,y:x+y
>>> a(3,11)
答:直接使用tuple和list函数就行了,type()可以判断对象的类型
####4.请写出一段Python代码实现删除一个list里面的重复元素
答:
1,使用set函数,set(list)
2,使用字典函数,
>>>a=[1,2,4,2,4,5,6,5,7,8,9,0]
>>> b={}
>>>b=b.fromkeys(a)
>>>c=list(b.keys())
>>> c
a=[1,2,4,2,4,5,7,10,5,5,7,8,9,0,3]
a.sort()
last=a[-1]
for i inrange(len(a)-2,-1,-1):
if last==a[i]:
del a[i]
else:last=a[i]
print(a)
####6.Python里面如何拷贝一个对象?(赋值,浅拷贝,深拷贝的区别)
答:赋值(=),就是创建了对象的一个新的引用,修改其中任意一个变量都会影响到另一个。
浅拷贝:创建一个新的对象,但它包含的是对原始对象中包含项的引用(如果用引用的方式修改其中一个对象,另外一个也会修改改变){1,完全切片方法;2,工厂函数,如list();3,copy模块的copy()函数}
深拷贝:创建一个新的对象,并且递归的复制它所包含的对象(修改其中一个,另外一个不会改变){copy模块的deep.deepcopy()函数}
答:try…except…except…[else…][finally…]
执行try下的语句,如果引发异常,则执行过程会跳到except语句。对每个except分支顺序尝试执行,如果引发的异常与except中的异常组匹配,执行相应的语句。如果所有的except都不匹配,则异常会传递到下一个调用本代码的最高层try代码中。
try下的语句正常执行,则执行else块代码。如果发生异常,就不会执行
如果存在finally语句,最后总是会执行。
答:pass语句不会执行任何操作,一般作为占位符或者创建占位程序,whileFalse:pass
答:列出一组数据,经常用在for in range()循环中
答:可以使用re模块中的sub()函数或者subn()函数来进行查询和替换,
格式:sub(replacement, string[,count=0])(replacement是被替换成的文本,string是需要被替换的文本,count是一个可选参数,指最大被替换的数量)
>>> import re
>>>p=re.compile(‘blue|white|red’)
>>>print(p.sub(‘colour’,'blue socks and red shoes’))
colour socks and colourshoes
>>>print(p.sub(‘colour’,'blue socks and red shoes’,count=1))
colour socks and redshoes
subn()方法执行的效果跟sub()一样,不过它会返回一个二维数组,包括替换后的新的字符串和总共替换的数量
答:re模块中match(pattern,string[,flags]),检查string的开头是否与pattern匹配。
re模块中research(pattern,string[,flags]),在string搜索pattern的第一个匹配值。
>>>print(re.match(‘super’, ‘superstition’).span())
(0, 5)
>>>print(re.match(‘super’, ‘insuperable’))
None
>>>print(re.search(‘super’, ‘superstition’).span())
(0, 5)
>>>print(re.search(‘super’, ‘insuperable’).span())
(2, 7)
答:术语叫贪婪匹配( <.> )和非贪婪匹配(<.?> )
例如:
test
<.> :
test
<.?> :
答:random模块
随机整数:random.randint(a,b):返回随机整数x,a<=x<=b
random.randrange(start,stop,[,step]):返回一个范围在(start,stop,step)之间的随机整数,不包括结束值。
随机实数:random.random( ):返回0到1之间的浮点数
random.uniform(a,b):返回指定范围内的浮点数。
答:PyChecker是一个python代码的静态分析工具,它可以帮助查找python代码的bug, 会对代码的复杂度和格式提出警告
Pylint是另外一个工具可以进行codingstandard检查
答:解决方法是在function的开始插入一个global声明:
def f():
global x
答:单引号和双引号是等效的,如果要换行,需要符号(),三引号则可以直接换行,并且可以包含注释
如果要表示Let’s go 这个字符串
单引号:s4 = ‘Let\’s go’
双引号:s5 = “Let’s go”
s6 = ‘I realy like“python”!’
这就是单引号和双引号都可以表示字符串的原因了
跟你想的一样,当取列表元素的时候,如果索引值超过了元素的个数(例如在上面的列表中,取list[10])将会导致IndexError错误。但是,取一个列表的切片的时候,如果起始索引超过了元素个数,将不会引起IndexError错误,仅返回一个空列表。
这一特性将会导致一些非常难于追踪的bug,因为在运行时根本没有错误产生。
def div1(x,y):
print "%s/%s = %s" % (x, y, x/y)
def div2(x,y):
print "%s//%s = %s" % (x, y, x//y)
div1(5,2)
div1(5.,2)
div2(5,2)
div2(5.,2.)
另外,在Python3中上面的代码的输出有何不同(假设代码中的print语句都转化成了Python3中的语法结构)?
在Python2中,代码的输出是:
5/2 = 2
5.0/2 = 2.5
5//2 = 2
5.0//2.0 = 2.0
默认情况下,如果两个操作数都是整数,Python2默认执行整数运算。所以,5/2 结果是2,而5./2结果是2.5
注意你可以通过下面的import语句来覆盖Python2中的这一行为
from future import division
还要注意“双斜杠”(//)操作符将会一直执行整除,忽略操作数的类型。这就是为什么5.0//2.0即使在Python2中结果也是2.0
但是在Python3并没有这一行为。两个操作数都是整数时,也不执行整数运算。在Python3中,输出如下:
5/2 = 2.5
5.0/2 = 2.5
5//2 = 2
5.0//2.0 = 2.0
def extendList(val, list=[]):
list.append(val)
return list
list1 = extendList(10)
list2 = extendList(123,[])
list3 = extendList('a')
print "list1 = %s" % list1
print "list2 = %s" % list2
print "list3 = %s" % list3
如何修改函数ExtendList的定义才能产生我们希望的行为?
输出为:
list1 = [10, 'a']
list2 = [123]
list3 = [10, 'a']
很多人会错误地预计list1等于[10],list3等于[‘a’],认为extendList函数的list参数在每一次函数被调用时都会被设置为默认值[]
但是,真实的情况是,默认的list只在函数定义的时候被创建一次。之后不指定list参数地调用extendList函数时,使用的都是同一个list。这是因为带默认参数的表达式是在函数定义的时候被计算的,而不是在函数调用时。
所以,list1和list3都是在操作同一个默认list,而list2是在操作它自己创建的一个独立的list(将自己的空list作为参数传递过去)
extendlist的定义可以这样定义来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
def extendList(val, list=None):
if list is None:
list = []
list.append(val)
return list
调用修改后的函数,输出是:
list1 = [10]
list2 = [123]
list3 = ['a']
class Parent(object):
x = 1
class Child1(Parent):
pass
class Child2(Parent):
pass
print Parent.x, Child1.x, Child2.x
Child1.x = 2
print Parent.x, Child1.x, Child2.x
Parent.x = 3
print Parent.x, Child1.x, Child2.x
输出为:
1 1 1
1 2 1
3 2 3
让很多人感到疑惑和惊讶的是,最后一行的输出竟然不是3 2 1而是3 2 3. 为什么修改了Parent.X的值会影响到Child2.x,但是同时又没有改变Child1.x的值呢?
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在python中,类中的变量在内部被当作字典处理。如果一个变量名在当前类的字典中没有被发现,系统将会在这个类的祖先(例如,它的父类)中继续寻找,直到找到为止(如果一个变量名在这个类和这个类的祖先中都没有,那么将会引发一个AttributeError错误)
因此,在父类中将变量x赋值为1,那么x变量将可以被当前类和所有这个类的子类引用。这就是为什么第一个print语句输出为1 1 1.
接下来,如果它的子类覆盖了这个值(例如, 当我们执行Child1.x = 2),那么这个变量的值仅仅在这个子类中发生了改变。这就是为什么第二个print语句输出1 2 1
最后,如果父类改变了这个变量的值(例如,我们执行Parent.x = 3),所有没有覆盖这个参数值的子类(在这个例子中覆盖了参数的就是Child2)都会受到影响,这就是为什么第三个print语句的输出为3 2 3
####下面代码的输出是什么?请解释你的答案
def multipliers():
return [lambda x : i * x for i in range(4)]
print [m(2) for m in multipliers()]
怎么修改multipliers的定义才能达到期望的效果?
上面代码的输出是[6, 6, 6, 6](不是[0, 2, 4, 6]).
原因是Python的闭包是延迟绑定(late binding)的。这表明在闭包中使用的变量直到内层函数被调用的时候才会被查找。结果是,当调用multipliers()返回的函数时,i参数的值会在这时被在调用环境中查找。所以,无论调用返回的哪个函数,for循环此时已经结束,i等于它最终的值3。因此,所有返回的函数都要乘以传递过来的3,因为上面的代码传递了2作为参数,所以他们都返回了6(即,3 * 2)
(顺便提一句,正如在书《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Python》中提出来的一样, 有一种广泛传播的误解认为这个问题和lambda表达式有关,事实并非如此。通过labda表达式产生的函数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使用普通的def定义的函数的行为和lambda表达式产生的函数的行为是一样的.)
下面是一些可以绕过这个问题的方法。
方法一是像下面一样使用Python的生成器(generator)
def multipliers():
for i in range(4): yield lambda x : i * x
另一个方法是创造一个闭包,通过使用一个默认参数来立即绑定它的参数
def multipliers():
return [lambda x, i=i : i * x for i in range(4)]
或者,你也可以使用functools.partial函数:
from functools import partial
from operator import mul
def multipliers():
return [partial(mul, i) for i in range(4)]
1. list = [ [ ] ] * 5
2. list # output?
3. list[0].append(10)
4. list # output?
5. list[1].append(20)
6. list # output?
7. list.append(30)
8. list # output?
第2,4,6,8行的输出是什么?解释你的答案.
输出如下:
[[], [], [], [], []]
[[10], [10], [10], [10], [10]]
[[10, 20], [10, 20], [10, 20], [10, 20], [10, 20]]
[[10, 20], [10, 20], [10, 20], [10, 20], [10, 20], 30]
下面是解释:
第一行的输出凭直觉就能知道,很容易理解。即:list = [ [ ] ] * 5创建了一个元素是5个列表的列表。
但是,这里要理解的关键是,list = [ [ ] ] * 5并没有创建一个包含5个不同列表的列表。创建的这个列表里的5个列表,是对同一个列表的引用(a a list of 5 references to the same list)。理解了这些,你就能更好地理解余下的输出。
list[0].append(10)将数字10添加到第一个列表。但是由于5个列表是对同一个列表的引用,所以输出是[[10], [10], [10], [10], [10]]。
同样的,list[1].append(20)将20追加到第二个列表。但是同样,由于这5个列表引用同一个列表,所以输出:[[10, 20], [10, 20], [10, 20], [10, 20], [10, 20]].
相比之下, list.append(30)是将一个全新的元素追加到“外层”的列表,所以产生了这样的输出:[[10, 20], [10, 20], [10, 20], [10, 20], [10, 20], 30].
(a) 偶数,以及
(b) 在原列表中,索引为偶数
例如,如果list[2]的值是偶数,那么这个元素应该也被包含在新列表中,因为它在原列表中的索引也是偶数(即 2). 但是, 如果list[3]是偶数,那这个值不应该被包含在新列表中,因为它在原列表中的索引是一个奇数。
一个简单的解法如下:
[x for x in list[::2] if x%2 == 0]
例如,给出下面的列表:
0 1 2 3 4 5 6 7 8
list = [ 1 , 3 , 5 , 8 , 10 , 13 , 18 , 36 , 78 ]
列表解析式[x for x in list[::2] if x%2 == 0] 会生成:
[10, 18, 78]
这个表达式首先取列表中索引是偶数的数字,然后过滤掉所有的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