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Tree)是n(n≥)个节点的有限集合。当n=0时为空树,n>0时为非空树。
任意一棵非空树满足:
另外,还有一些其它概念需要知道。
结点包含数据元素及若干指向子树的分支信息。
结点拥有的子树个数。图中A结点的度是3,结点D没有子树,也就是度为0,所以结点D也称之为叶子。
树中结点的最大度数。
度为0的结点,也称为叶子。
度大于0的结点。除了叶子都是分支结点。
除了树根和叶子都是内部结点。
从根到该结点的层数(“根结点为第1层”不同的书有不同说法)。
指所有结点中最大层数。图中树的深度为4。
树中两个结点之间的所经过的结点序列。
两节点之间路径上经过的边数。比如结点A到E,路径长度为2。
结点的子树的根称为该结点的孩子。图中E、F是B的孩子。B、C、D是A的孩子。A就是BCD的双亲。
同一个双亲的都是兄弟。
双亲是亲兄弟的。
从当前结点到根节点之间所有的结点都是该结点的祖先。图中A、B就是F的祖先。
子树所有的结点。
结点的各子树从左到右,不能互换位置。如果图中是一个有序树,那么B就是长子,C是次子。
结点的各子树可以互换位置。
由m(≥)棵不相交的树组成的集合。
采用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两种方式。
结点A是没有双亲的,所以parent为-1。结点B的双亲是A,存储A的下标0,即parent为0。以此类推即可。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直接记录结点数据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记录下标呢?是因为结点数据可能太大。
下标 | data | parent |
---|---|---|
0 | A | -1 |
1 | B | 0 |
2 | C | 0 |
3 | D | 0 |
4 | E | 1 |
5 | F | 1 |
6 | G | 2 |
7 | H | 5 |
树的度为3,孩子表示法每个结点就会开辟3个孩子域。A有三个孩子,记录下三个孩子的下标。B有两个孩子,剩下的一个孩子域就是-1。
可见,孩子表示法比较浪费空间。但它的好处是找孩子容易。
下标 | data | child | child | child |
---|---|---|---|---|
0 | A | 1 | 2 | 3 |
1 | B | 4 | 5 | -1 |
2 | C | 6 | -1 | -1 |
3 | D | -1 | -1 | -1 |
4 | E | -1 | -1 | -1 |
5 | F | 7 | -1 | -1 |
6 | G | -1 | -1 | -1 |
7 | H | -1 | -1 | -1 |
下标 | data | parent | child | child | child |
---|---|---|---|---|---|
0 | A | -1 | 1 | 2 | 3 |
1 | B | 0 | 4 | 5 | -1 |
2 | C | 0 | 6 | -1 | -1 |
3 | D | 0 | -1 | -1 | -1 |
4 | E | 1 | -1 | -1 | -1 |
5 | F | 1 | 7 | -1 | -1 |
6 | G | 2 | -1 | -1 | -1 |
7 | H | 5 | -1 | -1 | -1 |
左指针指向长子,右指针指向兄弟。兄弟关系在右斜线上。
普通的树不好存储,因为每个结点孩子数不固定。我们可以用孩子兄弟表示法,将树转为二叉树。那么森林转二叉树呢?我们需要把每棵树看作兄弟。将二叉树转为书或者森林呢?凡是右斜线的都是兄弟,都断开。
将上述树转为二叉树:
二叉树(Binary Tree)是n(n≥)个结点的有限集合。当n=0时为空树,n>0时为非空树。
任意一棵非空树满足:
一棵深度为k且有(2^k)-1个结点的二叉树。
除了最后一层外,每一层都是满的(达到最大结点数),最后一层结点是从左向右出现的。
二叉树每个结点最多两个叉。第一层也就是根结点,只有一个(2^0)。第二层最多两个结点(2^1)。以此类推。
根据性质1可知,每一层至多结点数是等比数列。
在二叉树中,有三种结点:度为0的、度为1的、度为2的。
分别设为n1,n2,n3 总结点数n,即n=n1+n2+n3
已知结点数n=分支数B+1
而分支数B=2*n3+n1
推出n3+1=n2
设这个完全二叉树深度为h,那么最少2h-1-1+1个结点,至多2h-1个结点。所以2h-1≤n≤2h-1<2h 同时取对数,h-1≤log2n
二叉树的存储我们可以用顺序存储。通过补0补成完全二叉树。但是这种存储有个缺点就是可能补0太多,就像我们上文中那个二叉树。所以除非这个树是完全二叉树,我们才用顺序存储,否则不用。
二叉树可以用链式存储。左指针指向长子,右指针指向兄弟。没有就空。
按照根的访问顺序不同,根在前面称为先序遍历(DLR),根在中间称为中序遍历(LDR),根在最后称为后序遍历(LRD)。
先序遍历是指先访问根,然后先序遍历左子树,再先序遍历右子树。如果二叉树为空,则空操作。
先序遍历秘籍:访问根,先序遍历左子树,左子树为空或已遍历才可以遍历右子树。
以上文中二叉树图为例,先序遍历为:ABEFHCGD
是指中序遍历左子树,然后访问根,再中序遍历右子树。
以上文中二叉树图为例,先序遍历为:EHFBGCDA
后序遍历是指后序遍历左子树,后序遍历右子树,再访问根。
所以后序遍历最后一个一定是根。
以上文中二叉树图为例,先序遍历为:HFEGDCBA
一层一层的遍历,每一层从左向右。可以用队列控制。
#include
#include //引入队列头文件
using namespace std;
typedef struct Bnode /*定义二叉树存储结构*/
{ char data;
struct Bnode *lchild,*rchild;
}Bnode,*Btree;
void Createtree(Btree &T) /*创建二叉树函数*/
{
//按先序次序输入二叉树中结点的值(一个字符),创建二叉链表表示的二叉树T
char ch;
cin >> ch;
if(ch=='#')
T=NULL; //递归结束,建空树
else{
T=new Bnode;
T->data=ch; //生成根结点
Createtree(T->lchild); //递归创建左子树
Createtree(T->rchild); //递归创建右子树
}
}
void preorder(Btree T)//先序遍历
{
if(T)
{
cout<data<<" ";
preorder(T->lchild);
preorder(T->rchild);
}
}
void inorder(Btree T)//中序遍历
{
if(T)
{
inorder(T->lchild);
cout<data<<" ";
inorder(T->rchild);
}
}
void posorder(Btree T)//后序遍历
{
if(T)
{
posorder(T->lchild);
posorder(T->rchild);
cout<data<<" ";
}
}
bool Leveltraverse(Btree T)
{
Btree p;
if(!T)
return false;
queueQ; //创建一个普通队列(先进先出),里面存放指针类型
Q.push(T); //根指针入队
while(!Q.empty()) //如果队列不空
{
p=Q.front();//取出队头元素作为当前扩展结点livenode
Q.pop(); //队头元素出队
cout<data<<" ";
if(p->lchild)
Q.push(p->lchild); //左孩子指针入队
if(p->rchild)
Q.push(p->rchild); //右孩子指针入队
}
return true;
}
int main()
{
Btree mytree;
cout<<"按先序次序输入二叉树中结点的值(孩子为空时输入#),创建一棵二叉树"<
补空法是指如果左子树或者右子树为空时,则用特殊符号补空,如“#”。然后按照先序遍历的顺利,得到先序遍历序列,根据该序列递归创建二叉树。
算法步骤:
注意:只知道先序和后序序列,是没办法还原一个二叉树的。
例如:已知一棵二叉树的先序序列ABDECFG和中序序列DBEAFGC,画出这棵二叉树。
算法步骤:
例如:已知一棵二叉树的后序序列为DEBGFCA和中序序列DBEAFGC,画出这棵二叉树。答案也是上图。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typedef struct node
{
char data;
struct node *lchild,*rchild;
}BiTNode,*BiTree;
BiTree pre_mid_createBiTree(char *pre,char *mid,int len) //前序中序还原建立二叉树
{
if(len==0)
return NULL;
char ch=pre[0]; //找到先序中的第一个结点
int index=0;
while(mid[index]!=ch)//在中序中找到的根结点的左边为该结点的左子树,右边为右子树
{
index++;
}
BiTree T=new BiTNode;//创建根结点
T->data=ch;
T->lchild=pre_mid_createBiTree(pre+1,mid,index);//建立左子树
T->rchild=pre_mid_createBiTree(pre+index+1,mid+index+1,len-index-1);//建立右子树
return T;
}
BiTree pro_mid_createBiTree(char *last,char *mid,int len)//后序中序还原建立二叉树
{
if(len==0)
return NULL;
char ch=last[len-1]; //取得后序遍历顺序中最后一个结点
int index=0;//在中序序列中找根结点,并用index记录长度
while(mid[index]!=ch)//在中序中找到根结点,左边为该结点的左子树,右边为右子树
index++;
BiTree T=new BiTNode;//创建根结点
T->data=ch;
T->lchild=pro_mid_createBiTree(last,mid,index);//建立左子树
T->rchild=pro_mid_createBiTree(last+index,mid+index+1,len-index-1);//建立右子树
return T;
}
void pre_order(BiTree T)//前序递归遍历二叉树
{
if(T)
{
cout<data;
pre_order(T->lchild);
pre_order(T->rchild);
}
}
void pro_order(BiTree T)//后序递归遍历二叉树
{
if(T)
{
pro_order(T->lchild);
pro_order(T->rchild);
cout<data;
}
}
int main()
{
BiTree T;
int n;
char pre[100],mid[100],last[100];
cout<<"1. 前序中序还原二叉树\n";
cout<<"2. 后序中序还原二叉树\n";
cout<<"0. 退出\n";
int choose=-1;
while(choose!=0)
{
cout<<"请选择:";
cin>>choose;
switch (choose)
{
case 1://前序中序还原二叉树
cout<<"请输入结点的个数:"<>n;
cout<<"请输入前序序列:"<>pre[i];
cout<<"请输入中序序列:"<>mid[i];
T=pre_mid_createBiTree(pre,mid,n);
cout<>n;
cout<<"请输入后序序列:"<>last[i];
cout<<"请输入中序序列:"<>mid[i];
T=pro_mid_createBiTree(last,mid,n);
cout<
求叶子和结点数: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typedef struct Bnode /*定义二叉树存储结构*/
{ char data;
struct Bnode *lchild,*rchild;
}Bnode,*Btree;
void Createtree(Btree &T) /*创建二叉树函数*/
{
//按先序次序输入二叉树中结点的值(一个字符),创建二叉链表表示的二叉树T
char ch;
cin >> ch;
if(ch=='#')
T=NULL; //递归结束,建空树
else{
T=new Bnode;
T->data=ch; //生成根结点
Createtree(T->lchild); //递归创建左子树
Createtree(T->rchild); //递归创建右子树
}
}
int LeafCount(Btree T)//求二叉树的叶子数
{
if(T==NULL)//如果为空树,深度为0
return 0;
else
if(T->lchild==NULL&&T->rchild==NULL)//左右子树均为空,则叶子数为1
return 1;
else
return LeafCount(T->lchild)+LeafCount(T->rchild);//递归计算左子树和右子树的叶子数之和
}
int NodeCount(Btree T)//求二叉树的结点数
{
if(T==NULL)//如果为空树,深度为0
return 0;
else
return NodeCount(T->lchild)+NodeCount(T->rchild)+1;//递归计算左子树和右子树的结点数之和加1
}
int Depth(Btree T)//求二叉树的深度
{
int m,n;
if(T==NULL)//如果为空树,深度为0
return 0;
else
{
m=Depth(T->lchild);//递归计算左子树深度
n=Depth(T->rchild);//递归计算左子树深度
if(m>n)
return m+1;//返回左右子树最大值加1
else
return n+1;
}
}
int main()
{
Btree mytree;
cout<<"按先序次序输入二叉树中结点的值(孩子为空时输入#),创建一棵二叉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