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 IT 男”这个近两年的热点词汇,最近又因为美国高通总部员工的跳楼事件而再度火爆起来。
对中年 IT 男来说,失业可能真的很艰难,哪怕有高通的履历也不行。
美国当地时间 6 月 17 日晚,位于美国圣地亚哥的高通公司(Qualcomm)总部发生员工跳楼事件,死者华裔工程师大卫·吴(David Wu)从总部办公楼六楼跳下,当场死亡。
▲《世界日报》报道配图
在他的领英主页上,姓名下方写的是“问问自己能为社会做些什么”,签名栏则引用了《圣经》中的一段文字作为自勉:
谁得到的多,谁被要求的也多;谁被托付的多,谁索取的也将格外多。
(From everyone who has been given much, much will be demanded; and from the one who has been entrusted with much, much more will be asked.)
清华毕业,或遭高通裁员两次
据美国中文网 6 月 20 日报道,大卫·吴可能先后被高通裁员两次。
领英资料显示,他毕业于清华大学,后到多伦多大学攻读博士,2008 年进入高通,担任基带集成(Modem Integration)部门的全职工程师。
但在 2015 年 9 月,高通因投资人施压而宣布大规模裁员 15%(超过 4500 名员工),削减 14 亿美元开支。大卫·吴当时因此失业。
报道称,失业后大卫·吴在自己家中接一些谷歌 App 的工作维持生活,直到去年 8 月,他才回到高通,担任 QCT (Quality Control Technology)部门的合约工程师(Contract Engineer)。
今年 3 月,博通对高通发起恶意收购,但被特朗普制止,今年 4 月 20 日,高通宣布将在加州圣地亚哥、圣何塞和圣塔克拉拉分部裁员 1500 人,以节省 10 亿美元开支,安抚同意博通收购案的股东。
虽然目前尚无直接证据证明大卫·吴的死与裁员有关,高通也已经在一份声明中证实大卫·吴目前的身份是公司“合同工”(contract employee)。
但一名自称大卫·吴前同事的网友“心澄”在北美华人 E 网发帖称,大家觉得“多多少少和裁员有点关系”。
他说,大卫·吴去年 7 月才重新回到高通,只拿到“Contract Engineer I”,基本上是应届生的级别,今年若被裁员是没有任何补偿的。
公司 4 月 20 日宣布裁员,多数人有两个月的过渡期(grace period),也就是说 6 月 19 日是截止日期,“他可能近两个月找工作不顺,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但大家觉得多多少少和裁员有点关系。”
▲北美华人 E 网截图
大卫·吴自杀的消息传出后,高通员工除了哀悼,更表现出了愤怒和质疑的情绪。
这条新闻在 19 日才被媒体曝出,但在 17 日就有人匿名在 TheLayoff.com(一个供大公司员工讨论裁员信息的论坛)上发帖询问:“昨晚在 AY 大楼(高通办公楼)死亡的大卫·吴,有人知道更多细节吗?”该帖很快被删除,只能在谷歌缓存中看到痕迹。
▲高通公司圣迭戈总部 AY 和 AZ 大楼(《圣迭戈时报》报道配图)
第二天,另有一帖发出疑问:“为什么昨天的帖子被删了?管理员是担心吴大卫的行为刺激到其他同事吗?”
对此,高通发言人 20 日在一份声明中称:“对于高通而言,这让我们感到悲伤。在这个困难的时期,我们要向我们的员工提供支持。这是一个私人家庭问题,我们不能提供更多细节,但我们要向大卫·吴先生的家人、朋友和同事表示最深切的哀悼。”
同时,高通也希望员工面对压力或有轻生念头时,务必善用 24 小时“员工求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 EAP)。
但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在美国一家可匿名点评公司的网站 Glassdoor 上,百余名高通员工对高通的“员工求助计划”评分仅为 3.4 分(满分 5 分,数据更新至 2014 年 11 月)。
这一分数,与英特尔、苹果等公司相比,就低了不少。
高通近年来境况不佳,根据财报,其营收已连续三年下滑,2015 财年至 2017 财年分别同比下跌 5%、7% 和 5%,利润与净利润也都呈现暴跌。
原因可能与竞争对手增加、以及与最大客户苹果公司因专利纠纷而中止合作等都不无关系。
▲高通近几个月 K 线走势(图片来源:观察者网)
早在 2010 年和 2012 年,高通就曾发生过两起类似的员工自杀事件。
高通总部所在地圣迭戈当地最大媒体《圣迭戈读者报( San Diego Reader)》资深专栏作者唐·保德(Don Bauder)写道,由于裁员带来的恐惧和财报不佳,高通的士气低迷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高通服务器芯片部门裁员,一半员工或丢掉饭碗
据彭博社 6 月 15 日报道,高通的数据中心芯片部门将裁员约 280 人,以削减开支,并兑现对股东的承诺。
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裁员总数将占服务器芯片部门员工总数的三分之一至一半。
▲彭博社报道截图
高通评估了数据中心业务的未来机遇,认为要在服务器芯片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耗时太长。
在该市场上,高通主要与英特尔竞争。整个服务器芯片市场的规模约为 140 亿美元,英特尔占了 99% 的市场份额。
高通正在等待中国监管机构批准其收购恩智浦半导体公司。目前,这笔总值达 440 亿美元的收购已获得 8 个国家的通过,但还需要中国最后决定性的一票。
如果到 7 月 25 日晚上 11:59 依然没有获得中国政府批准,高通就将按照之前的协议向恩智浦支付 20 亿美元“分手费”,结束这笔金额 440 亿美元、耗时近 18 个月的交易。
中年 IT 男,咋就这么难?
归纳一下上文:现年 40+ 的大卫·吴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到多伦多大学攻读博士,2008 年进入高通,担任基带集成部门的全职工程师,到 2015 年 9 月,高通裁员超过 4500 名员工,很不幸,大卫·吴是其中一员。
第一次失业的大卫·吴主要以打零工为生,直至 2017 年 7 月,他重回高通,但只拿到了“Contract Engineer I”身份,基本上是应届生的级别。
而祸不单行的是,今年 4 月,高通再度宣布裁员 1500 人,而大卫·吴再度进入裁员名单,而这一次 CEI 级别的他,连裁员补偿都拿不到。可能正是这种打击,让他走上了六楼的天台。
国内 IT 及通讯行业观察人士@飞象网项立刚及其他网友对这位华裔中年 IT 男的自杀颇为唏嘘,他们感叹“IT 行业中年失业确实很难办”:
在清华水木社区论坛上,也有网友对此事件评论称,“老中(在美华人的一种自称)干活不错,因为学历高,收入一般高于平均,但在美国一般都做不到关键岗位,所以一般是裁员的重点照顾对象”。
▲截自水木社区
大卫·吴的事,也让不少人回想起去年年底同样选择跳楼的,深圳中兴网信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欧某。
“42 岁,硕士研究生学历,事业有成的研发工程师,一家 8 口人的顶梁柱……”当时很多网友也表示,很难想象这样一个人会选择跳楼自尽。
而近年来,此类事件频频发生,一次又一次冲击着这个群体脆弱的心理防线,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呢?为什么此类事件总是发生在这个群体上——中年 + IT 工程师 + 男人。
其实,如果稍微深入去分析一下,会发现这不是一种巧合,而更多的是一种行业发展大趋势下的必然。
毫无疑问,在过去十几二十年时间里,互联网浪潮直接带动了 IT 行业的发展,从硬件基础设施,到底层平台,到上层应用软件,甚至包括相关的配套产业,全产业链条都享受着这一场盛宴。
而作为这个行业的主体,各家 IT 企业的员工也充分享受着这一场红利。
IT 从业者在过去十多年里享受着 IT 行业高速发展的红利,相对社会其他行业群体而言,他们的收入很高。
比如现在以 BAT 为代表的一众头部互联网企业的员工动辄上百万的年收入,这在很多行业看来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
而正是这种高水平的收入,支撑着 IT 从业者及其家庭能够过上相对高的生活水平。
比如说,核心区域的学区房(代价是首付和月供都很高)、中高档的汽车、全职家庭太太、两个小孩都上私立外国语中学、每年固定海外旅游。
当他还在稳定地工作的时候,这一切一点问题都没有,都能承受得起,毕竟工资很高,奖金很多。
同时,IT 男还有一个共同的缺点,一般不善于理财,这是可以理解的,在 IT 世界的思维里,不是 0,就是 1,简单直接高效。
但是商业世界的思维却复杂得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变量,甚至充满着尔虞我诈,所以,IT 程序员虽然收入很高,但财富并不多。
除此之外,IT 人员还普遍带有技术迷信的情结,认为自己掌握的技术总是最先进、最实用的,总是不愿意转向其他技术方向,会一直往深里钻研。如果在传统行业,这叫工匠精神,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但是,在 IT 行业却“没法积累经验”,必须依靠不断的创新才能创造价值,所以也就要求员工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技术储备和技术方向,这样才能跟得上市场的需求,一旦员工不能跟上这种市场的需求和技术的转变,他也就被淘汰了。
还有另外一个层面,对企业而言,员工的年龄不是财富,而是负担,因为老员工跟随企业已久,一般工资、福利都比较高。
但由于 IT 行业的经验是有保鲜期的,一旦保鲜期过去了,曾经的经验一文不值,到了那时候,年轻员工的价值几乎和老员工的价值是一样的,甚至还超过老员工,因为年轻员工能加班!
综合以上,中年 IT 男最容易受到伤害,这几乎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而且,这种伤害常常是致命的。
如何有效应对“中年危机”?
实际上,最近几年,有太多的岗位已经被技术“吃掉”了。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兴起,一些领域正在进行快速洗牌。这种变化,无疑加重了 IT 从业者的“中年危机”。
互联网金融“吃掉”了银行,电商“吃掉”了商场,无人车送货“吃掉”司机和快递员,智能化数据分析工具“吃掉”分析师,银行柜员、会计出纳、收费员、服务员、编辑……众多岗位被机器人替代的新闻不绝于耳。
这也让不少 IT 人士担心,有一天,他们“自己被自己的技术取代”。也有另一些人,用各种方式给出如何有效应对“中年危机”的答案。
未雨绸缪,科学理财
39 岁的李亮(化名)曾在日本索尼公司工作十年,技术水平达到索尼公司最高级别,去年回国后,到北京一家全景相机研发公司担任工程师。
“收入比之前少了一半,好在我以前早早买了房。”李亮说,他深知这个行业的风险,于早些年趁房价还没这么高的时候,在广州和东京均买了房子,“就算将来失业,也不至于一无所有。”
积极社交,拓展人脉
43 岁的吴国雄曾在深圳从事游戏开发工作,2013 年公司裁员时被劝退。但他并不感到丧气,回到广西老家做起与 IT 行业完全不沾边的茶叶生意,如今收入并不低于游戏开发的收入。
“我是和朋友合伙开的茶叶厂,幸亏以前没有一头闷在电脑编程里。”吴国雄说,是良好的人脉关系帮他渡过“中年危机”。
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40 岁的张朋有着十多年 IT 从业经历,尽管已经成为公司高管,但其工作强度与一线从业人员相比有过之无不及。
“我每周工作和学习的时间超过 100 个小时,即便这样也还怕自己跟不上形势。”
作为技术人,我们对未来总是惶惶不安,最后我们来看一个较为争议性的话题,“程序员要不要一辈子靠技术生存?”,希望大家能够积极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下文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仅作为讨论内容)
一位老程序员的忠告:千万不要一辈子靠技术生存
我此前有多年在从事软件开发工作,当回过头来想一想自己,觉得特别想对那些初学技术的朋友说点心里话,希望能从我的体会中,多少受点启发。(也许我说的不好,你不赞同但看在我真心的份上别扔砖头啊)
在中国你千万不要因为学习技术就可以换来稳定的生活和高的薪水待遇,你更千万不要认为那些从事市场开发,跑腿的人,没有前途。
不知道你是不是知道,咱们中国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软件公司,他们的软件开发团队都小的可怜,甚至只有 1-3 个人,连一个项目小组都算不上。
而这样的团队却要承担一个软件公司所有的软件开发任务,在软件上线和开发的关键阶段需要团队的成员没日没夜的加班,还需要为测试出的 Bug 和不能按时提交的软件模块功能而心怀忐忑。
有的时候如果你不幸加入现场开发的团队,你则需要背井离乡告别你的女友,进行封闭开发,你平时除了编码之外就是吃饭和睡觉。(有钱的公司甚至请个保姆为你做饭,以让你节省出更多的时间来投入到工作中,让你一直在那种累了就休息,不累就立即工作的状态)
更可怕的是,会让你接触的人际关系非常单一,除了有限的技术人员之外你几乎见不到做其他行业工作和职位的人。
你的朋友圈子小且单一,甚至破坏你原有的爱情。(想象一下,你在外地做现场开发 2 个月以上,却从没跟女友见过一面的话,你的女友是不是会对你呲牙裂嘴)
也许你拿到了所谓的白领的工资,但你却从此失去享受生活的自由,如果你想做技术人员尤其是开发人员,我想你很快就会理解,你多么想在一个地方长期待一段时间,认识一些朋友,多一些生活时间的愿望。
比之于我们的生活和人际关系及工作,那些从事售前和市场开发的朋友,却有比我们多的多的工作之外的时间,甚至他们工作的时间有的时候是和生活的时间是可以兼顾的。
他们可以通过市场开发,认识各个行业的人士,可以认识各种各样的朋友,他们比我们坦率说更有发财和发展的机会,只要他们跟我们一样勤奋。(有一种勤奋的普通人,如果给他换个地方,他马上会成为一个勤奋且出众的人)
在学习技术的时候千万不要认为如果做到技术最强,就可以成为 100% 受尊重的人。
有一次一个人在面试项目经理的时候说了这么一段话:我只用最听话的人,按照我的要求做只要是听话就要,如果不听话不管他技术再好也不要。
随后这个人得到了试用机会,如果没意外的话,他一定会是下一个项目经理的继任者。
朋友们你知道吗?不管你技术有多强,你也不可能自由的腾出时间象别人那样研究一下 Linux 源码,甚至写一个 Linux 样的杰作来表现你的才能。
你需要做的就是按照要求写代码,写代码的含义就是都规定好,你按照规定写,你很快就会发现你昨天写的代码,跟今天写的代码有很多类似。
等你写过一段时间的代码,你将领略:复制,拷贝,粘贴那样的技术对你来说是何等重要。(如果你没有做过 1 年以上的真正意义上的开发不要反驳我)
如果你幸运的能够听到市场人员的谈话,或是领导们的谈话,你会隐约觉得他们都在把技术人员当作编码的机器来看,你的价值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重要。
而在你所在的团队内部,你可能正在为一个技术问题的讨论在跟同事搞内耗,因为他不服你,你也不服他,你们都认为自己的对。
其实你们两个都对,而争论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关键场合证明一下自己比对方技术好,比对方强。(在一个项目开发中,没有人愿意长期听别人的,总想换个位置领导别人)
你更不要认为,如果我技术够好,我就自己创业,自己有创业的资本,因为自己是搞技术的。
如果你那样认为,真的是大错特错了,你可以做个调查在非技术人群中,没有几个人知道 C# 与 Java 的,更谈不上来欣赏你的技术是好还是不好。
一句话,技术仅仅是一个工具,善于运用这个工具为别人干活的人,却往往不太擅长用这个工具来为自己创业,因为这是两个概念,训练的技能也是完全不同的。
创业最开始的时候,重点在你的人际关系,你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你对社会潜规则的认识,还有你明不明白别人的心,你会不会说让人喜欢的话,还有你对自己所提供的服务的策划和推销等等。
也许有一万,一百万个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但你会发现技术却很少有可能包含在这一万或一百万之内。
如果你创业到了一个快成功的阶段,你会这样告诉自己:我干吗要亲自做技术,我聘一个人不就行了,这时候你才真正会理解技术的作用,和你以前做技术人员的作用。
小结:基于上面的讨论,我奉劝那些学习技术的朋友,千万不要拿科举考试样的心态去学习技术,对技术的学习几近的痴迷,想掌握所有所有的技术,以让自己成为技术领域的权威和专家,以在必要的时候或是心里不畅快的时候到网上对着菜鸟说自己是前辈。
技术仅仅是一个工具,是你在人生一个阶段生存的工具,你可以一辈子喜欢它,但最好不要一辈子靠它生存。
掌握技术的唯一目的就是拿它找工作(如果你不想把技术当作你第二生命的话),就是干活。
所以你在学习的时候千万不要去做那些所谓的技术习题或是研究那些冒泡算法,最大数算法了。
什么叫干活?就是做一个东西让别人用,别人用了,可以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
想象吧,你做 1 万道技术习题有什么用?只会让人觉得酸腐,还是在学习的时候,多培养些自己务实的态度吧。
比如研究一下当地市场目前有哪些软件公司用人,自己离他们的要求到底有多远,自己具体应该怎么做才可以达到他们的要求。
等你分析完这些,你就会发现,找工作成功,技术的贡献率其实并没有你原来想象的那么高。
不管你学习技术是为了找工作还是创业,你都要对技术本身有个清醒的认识,在中国不会出现 Bill Gates。
因为,中国目前还不是十分的尊重技术人才,还仅仅的停留在把软件技术人才当作人才机器来用的尴尬境地。(如果你不理解,一种可能是你目前仅仅从事过技术工作,你的朋友圈子里技术类的朋友占了大多数,一种可能是你还没有工作,但喜欢读比尔·盖茨的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