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公司的人才密度

今天看到一则材料说:雷军在98年差点把张小龙的Foxmail收购了。雷军回忆道:

15万(收购张小龙的Foxmail)是当时电话里双方都可以接受的价格,本来打算邀请张小龙去珠海金山商谈具体细节。但由于自己要忙着联想注资金山的事儿,派去和张小龙洽谈的研发人员又觉得,这么个软件,金山用1-2个月也能做出来。于是,这事就没影了。

一声叹息!那是1998年!众多互联网公司尚未崛起,金山在江湖上的地位仍是令人高山仰止的。可雷军的眼光还没放在人才上,错过这样一员大将,可惜!

最重要的是人才、人才、人才

公司运营三个核心要素:人才、战略、钱。得益于这个伟大的大时代,有了好方向和好人才,钱是很容易获得的。而战略的达成,甚至战略设计本身,本质上仍是受制于团队的人才配置。哪怕牛逼如雷军这样的创业者,在做小米的时候也不是先定下要做手机的战略,再去找团队实现。定战略和搭班子是同步进行的,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人才,小米的全盘战略不可能如期启动。

雷军在做小米时候的格局就比在金山时大多了。小米的创始团队的阵容空前强大。


创业公司的人才密度_第1张图片
小米核心团队

要注意人才密度

当事业成就超过人才密度的时候,要非常警惕。这往往意味着事业的根基并不稳,接下来事业成就回落的可能性会很大。三国时刘表、袁绍,早期事业成就远超后来的三强,但吸收不了、留不住人才,最终还是雨打风吹去。
当人才密度超过事业成就的时候,事业不成也能难,终会被人才所带起。同样三国的曹孙刘,无一不是在事业未起之时聚拢一批猛将名士。而最终胜出的曹操正是三强中吸纳人才能力最强的。

提升势能,聚拢人才

收拢人才核心是提升自己的势能。势能提升了,才能吸引人才。哪怕在这过程中,事业失败了,但只要在创业过程中曾经达到过足够高的高度,必然能够在这过程中吸引、筛选、锤炼出一批好的人才。

在人才身上下重注

在事业的高峰期,在人才身上下重注,人才会给你带来超额的回报。腾讯收购Foxmail之后,敢于让张小龙的广研中心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张小龙不负马化腾的信任,先是把QQ邮箱做成了中国最大的邮箱系统。接着又孵化出了像微信这样空前强大的核武器。
在事业低谷期,更是要在人才身上下重注。吴世春做酷讯失败了,但投资酷讯系的唱吧、玩蟹科技(40万变6个亿),让他成为顶尖的天使投资人。

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是——最牛逼的人,往往最容易错过。吴世春错过了张一鸣的今日头条。这或许是因为最牛逼的人动作最快,找钱速度快,建团队快,一不小心就会错过。

注意那些做成过事的人

不要用仅凭特质去判断人才。因为很多特质都能成功,而我们往往更看重自己所欣赏的特质。人才的定义,就是做成过事的人。「做成」不是创业成功,成功了你也吸收不了,而是有过阶段性亮点和成绩的人。
要注意那些和你同时期在创业的人,留意其中做成过事的人。创业失败的概率很高。或许其中有人倒下的时候,就可以吸收到团队中来。这样的人,做成过事,有能力;失败过,有渴望。战斗力会特别强。
这两年新晋的独角兽公司趣分期创始人罗敏就是很擅长这样的方法。趣分期旗下金蛋理财的团队,就是做过消息速递、万花筒视频(前5名的视频聚合应用)的创业团队。2014年,团队创始人邓巍带领产品、技术团队加入趣分期,任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同年,组建“趣分期金融”公司,创建“金蛋理财”。
曾经任过趣分期COO的刘爽,也是罗敏之前同时期创业过程中认识的。刘爽创业受挫后,也被罗敏邀请加盟趣分期。

你可能感兴趣的:(创业公司的人才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