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开你和别人差距的,是每天的这2小时

拉开你和别人差距的,是每天的这2小时_第1张图片

01

打算挑战自己写个书评,计划了一个月,一个字也没磨出来。好不容易今天早起打开电脑准备码字了,一不小心点开了QQ,一堆消息扑面而来,虽说都不着急回复,反正都点开了,索性回复掉。

于是乐此不疲地敲击键盘,等都折腾完,一小时过去了,宝宝也醒了,章鱼一样趴在我身上各种嗲。顶着黑眼圈打算写的书评已经“气”我而去了……

直到现在,即便中午空出时间了,还是一个字都没有蹦出来。因为我的精力早就被回复QQ消息的注意力黑洞吸得一干二净,此刻正在六神无主状态,犯困。

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想做一件事,却因为中间跳出来的几件事,让你无法专心手头的工作,结果,只能略烦躁,匆匆地收尾。

拉开你和别人差距的,是每天的这2小时_第2张图片

02

#清晨三件事#活动已经进行到第36天了,最近复盘的时候发现几个问题。

一是,我们已经列出每天最重要的三件事了,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可是第二天回顾前一天作总结的时候,常会有事情没有完成。因为此次没有设置奖惩措施,完不成也没有惩罚措施,所以大家顶多会内心自责一下,哎呀,我没有完成。

二来,重要的三件事很容易变成待办事项清单(to-do-list),我偶尔都想列出来“去超市购物”这样的清单。在区分紧急和重要的问题上,我们还是有些混淆。

但即便只有自己关注到没完成三件事,这种感受也不是很好。只要开始计划做一件事情,大脑会留下一个印记,“啊,她要准备行动了。”但只要你没做,大脑中的rehearsal loop会时时刻刻提醒你,“亲,你还有任务没有完成。”

如果你完成了,她会完成使命,进入休眠状态;可如果没有完成,大脑会尽职尽责在你耳边聒噪地提醒你,让你做其他事情也心不在焉,同时还很容易产生羞愧,自责的情绪。

拉开你和别人差距的,是每天的这2小时_第3张图片

好友月月上次和我说起一件怪事,为什么每次她的某APP推送新闻不是楼市就是娱乐八卦,后来她整明白了,因为APP后台都是一群精明的数据收集者,平时你打开的网页,输入的关键词全部被记录在案,他们会根据你的需求推送首选内容。

真是聪明的玩法!我恍然大悟,无论是我首选的打开QQ回复消息,还是清晨三件事总爱列出不重要的待办事项,抑或是APP推送摸清楚了你的喜好,都只因为我们都是“认知上的懒惰者”

也就是说我们都倾向于选择在思维层面阻力最小的那条路,因为无意识的,已经很熟练的神经性常规程序很容易完成。

拉开你和别人差距的,是每天的这2小时_第4张图片

超市购物当然比读书一小时来得舒服畅快,不需要耗费太多的脑力;看APP的精心推送当然比自己在琳琅满目的订阅里搜索要省时省力……

所以,我们每天的注意力就分散在这些无足轻重的事情上了。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没什么,长期下去呢,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你和别人的差距显而易见。

注意力是稀缺品,越稀缺的东西越值钱,和一线城市的地皮是一个道理。这个世界公平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有24小时,你可以决定如何度过这24小时。

而其实,我们每天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光,也就那么一小会,有人两小时,有人四小时,还有人一小时也不到。如何高效利用这两小时,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博士乔西.戴维斯有妙招。

把握抉择点

我们在做熟悉的事情时,常常是处于自动模式——启动“神经性常规程序”,大脑中已经有了相关的神经通路,程序编码早就录入好了。

比如刷牙洗脸,跑步,或者你平时工作常做的回复邮件等等,大脑在执行这些任务的时刻都是无意识状态。

等完成一项任务,进行下一项,任务切换的时候,我们可以停下来,意识到自己可以决定下面的时间如何利用。

如果不停下思考,大脑则会默认选择简单的或是紧急的,往往想不到重要的事情上。我们都是“认知懒惰者”,默认选择轻松的,不费力的事情。

“做对的事比把事情做得对重要的多。”决择点就是一个“Stop”指令,告诉你到了分岔口,决定往哪个方向走。


拉开你和别人差距的,是每天的这2小时_第5张图片
管理好心理能量

人不是机器,即便是24小时运转的机器,有损耗,还需要定期维修。我们每天每个时段不是100%充满电的。大脑会疲惫,需要休息进行多项任务操作。

有的工作轻松简单,有的任务繁重但很重要,这时候就需要辨别每项任务的轻重缓急,会消耗多少能量,是否有足够的经历应对,从而策略性逐步完成各项任务。

为了防止不让自己在心理上太疲惫,乔西.戴维斯建议:

早上第一件事完成最重要的工作。想想手头上最具创造性,最有意思的工作,或是长远看最有益的工作。


如果第二天有重要活动,头天晚上就提前做好决定,不要留到第二天浪费心理能量。可以是很小的决定比如吃什么早饭。也可以是重要的决定,比如工作上的项目管理等等。

也就是说合理安排自己的能量,心理能量处于巅峰的时候完成最重要的任务,不重要的事情放在晚上思考。

启发来了,我们的“清晨三件事”列出来的时候,就要想好第一件事情即最重要的事情,最好都在早晨不受打扰的状态下事先完成。


拉开你和别人差距的,是每天的这2小时_第6张图片
不要害怕分心

我们理解的专注常常是想象自己拿根小木棍,如果分神了,敲一下严重警告,顺带鄙视一下自己。

事实是,我们的注意力系统天生就设定成分散模式,随时随地准备好发现周围环境中的新事物,并引导我们适应不管变化的世界。

比如你逼着自己不想冰淇淋(我这是有多久没吃到冰淇淋了),冰淇淋反而会一直重复出现在大脑里。

很快八喜就会出现,香草口味还是朗姆酒,哎呀,你忘记上次竟然还吃了根发霉的冰淇淋吗?冷冻状态怎么会长霉呢?想想还是小时候的熊猫好吃,光明的冰砖也不错呀,可惜现在的味道不如从前纯正,肯定降成本了。讲真,我大脑里想的比这个多多了,越不让我想,我越想。

我们的神经元很有意思,只要探索到某个词语,比如“不想冰淇淋”,它只认“冰淇淋”三字,接着会触发相关事件,喜欢的品牌,口味,发生过得不可思议的事件等等。因为神经元是以神经元网格呈现的,每个神经元都与其它神经元相连,一次激发,整个网络都会激发。

所以,接纳我们天生爱走神这个事实吧,每次走神,静静观察到了,再温和地将思绪拉回到正在处理的工作上,有觉知的提醒。或者,可以去窗外看看风景,发呆个几分钟,在重新专注在手头的工作上。

拉开你和别人差距的,是每天的这2小时_第7张图片
善待自己,好好吃饭,好好运动

今天早上早醒了一小时,到现在都没缓过来,果然欠的债,早晚都得还。真是得不偿失,不仅仅文章没写好,心理能量也受到了影响,如果不是中午犒赏了下自己,吃货下午估计直接就蔫了。

虽然咱们不是牛,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可有时候,连牛都不如。天真地以为胡吃海喝就是善待自己了。

乔西.戴维斯提醒我们,如果已经一两个小时没有喝水了,赶紧去给自己倒杯水吧。

很多研究表明对于健康的年轻人,体内只要流失2%的水分,就会对注意力和短期记忆力造成损伤。等上了年纪,充足地水分能带来更好的认知表现和情绪。

都说女人是水做的,缺水的女人更加容易烦躁,易怒,疲惫。所以,关爱自己,从喝水开始。

被压得喘不过气,那就试试运动,研究数据表明,21-40分钟的有氧运动,就能让人感到精力更加旺盛。

运动可以帮助提升注意力,缓解焦虑。看来,别想着去追《人民的名义》了,看剧的时间还是用来锻炼吧。


每人从出生开始就在写一本剧本,编剧和主角都是你。剧终的时候是悲剧还是喜剧,决定权都在你的手中。还好我们会反思,还好我们会复盘,一切都还不晚。

每天进步一点点,把握好每天最重要的两小时,差距就这么拉开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拉开你和别人差距的,是每天的这2小时)